肌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专家共识来啦!
肌少⁃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和前沿研究难题。《肌少⁃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论述了肌少⁃骨质疏松症是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并存的退行性代谢综合征,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诊断标准应是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并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1肌少症的诊断
初级筛查评估方法:初级筛查评估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早期识别肌少症患者,具体方法推荐如下:
①小腿最大周长测量法:小腿周长男性<34cm、女性<33cm即为阳性。
②SARC⁃F问卷评分量表法:SARC⁃F问卷评分量表法总分≥4分为阳性(见表1)。
③SARC⁃CalF评分量表法:SARC⁃CalF量表评分≥11分为筛查阳性(见表2)。
肌力测试方法:
①握力测试:推荐握力阳性诊断阈值为:男性<28kg,女性<18kg。
②椅子站起测试:人在不使用手臂的情况下,从一个坐着的位置站起来5次所需的时间,推荐诊断阈值≥12s为阳性。
肌量检查方法:
①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BIA用来评估总肌量(SMM)和四肢骨骼肌肌量(ASMM)的方法之一。推荐BIA诊断阈值为:男<7.0kg/m2,女<5.7kg/m2即为阳性;或者用青年成人标准差对照下降2.0为诊断阈值。
②双能量X光吸收仪(DXA)。DXA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无创测量肌肉量的仪器,但不同品牌的DXA仪器检测结果并不一致。本共识推荐用身高平方校正,推荐诊断阈值为:男性<7.0kg/m2,女性<5.4kg/m2;或者用青年成人标准差对照下降-2.0为诊断阈值。
肌功能测试方法:肌功能代表身体机能状态,是一种全身运动功能的客观指标,涉及肌肉、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和平衡功能。
常用方法如下:①步行速度。一般测试被检者走完6m距离,并记录所需时间,计算被检者步行速度。推荐步行速度诊断阈值≤1m/s为阳性。②简易体能状况(SPPB)量表。SPPB是一项综合测试,包括步态速度评估、平衡测试和椅子站立测试。总分为12分,推荐≤9分为阳性。
肌少症的诊断标准
①可疑肌少症诊断标准。推荐诊断方法及标准为:小腿最粗处周长测量法阳性,或者SARC⁃F问卷评分量表法阳性(或者SARC⁃CalF评分量表法阳性),伴有握力测试阳性(或者伴有或者不伴有任意一项肌功能测试阳性),即可诊断为可疑肌少症。
②肌少症诊断标准。推荐任意一项肌量(DXA或者BIA)测试阳性,伴有任意一项肌力测试阳性(或者伴有任意一项肌功能测试阳性),即可诊断为肌少症。
③严重肌少症诊断标准。肌量(任意一项)、肌力(任意一项)和肌功能(任意一项)测试均为阳性,即可诊断为严重肌少症。
④肌少症评估及诊断标准阈值表见表3。
临床常用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为DXA和定量CT(QCT)。
(1)DXA诊断标准。基于DXA骨密度诊断标准见表4。
(2)基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及FRAX骨折风险诊断。具备下列之一即可诊断骨质疏松:
①低能量椎体或髋部骨折;
②低骨量伴有肱骨近端脆性骨折,或伴有骨盆脆性骨折,或伴有前臂脆性骨折。
(3)QCT诊断标准。QCT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评估和药物疗效检测。成熟的测量部位脊椎和髋部。脊椎测量的诊断标准见表5。
肌少⁃骨质疏松症是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并存:
(1)腰椎或股骨任何一个部位骨密度T值≤-2.5或发生过脆性骨折;
(2)骨骼肌质量减少:男性<7.0kg/m2、女性<5.4kg/m2;
(3)骨骼肌力量下降:男性握力<28kg、女性握力<18kg;
(4)肌肉功能下降:6m步行速度实验≤1m/s或SPPB≤9分。
以上内容摘自:黄宏兴,史晓林,李盛华,等. 肌少-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11):1561-1570.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直接点击阅读: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 老年患者衰弱的评估和干预,需要做到这些!❤ 老年人肌少症诊疗共识发布,15条推荐意见一览!❤ 老年人肌少症口服营养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19)发布!❤ 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各级医院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