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发表演讲




  6月21日,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应邀出席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举办的“友爱论坛”并发表演讲,重点阐述习近平外交思想重要内涵,就中日关系及地区国际问题介绍中方立场。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主持论坛,使馆公参张漪波及日本各界人士60余名参加。


  吴江浩在演讲中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十周年。十年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展开,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个别国家抱持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将世界推向冲突、对抗与分裂的危险边缘。现实一次次印证了人类社会是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国际社会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载入中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坚定承诺。十年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臻成熟完善,集中体现在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中,为应对当今世界多重危机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吴江浩指出,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找到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我们尊重所有国家追求发展的权利,也愿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提供支持帮助。今天中国踏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将继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新选项。


  中方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谋求同世界共同发展。“债务陷阱”论调出现多年,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赞同,反而纷纷发声表示反对。事实上,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中,多边金融机构和以西方为主的商业债权人占比超过80%,平均利率约是中国贷款的2倍。“胁迫”这顶帽子,无论如何扣不到中国头上,恰恰是戴在指责中国的个别国家头上更合适。回顾过去几十年,世界鲜有国家没有遭受美国的制裁或制裁威胁。这不是胁迫又是什么?近期涉华又出现一个新名词,叫做“去风险化”,本质是搞选择性“脱钩”。如果以“去风险化”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那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吴江浩指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中方推动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就是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典范。相信未来大家将在更多场合看到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发挥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注入更多稳定性。


  乌克兰危机有其复杂历史经纬和现实原因,本质是欧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发。危机演变至今,再次证明战争没有赢家,也解决不了问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站在正义的一边,为和谈发声,为止战尽力。此前,中方发布了《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核心思想就是促和劝谈。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与访华的各国领导人会谈,反复强调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的最佳途径和唯一出路。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盘算,不愿看到战火尽快平息。中国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吴江浩指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孕育出姹紫嫣红的人类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我们愿同世界各国开展文明间平等对话,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反对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反对搞意识形态对抗。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文化纽带,是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超越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推动恢复邦交正常化,实现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现在日方一些人对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制度道路深怀偏见,不愿承认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以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的内政事务指手画脚,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稳定的突出问题。希望双方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东方智慧,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妥处差异,不能让意识形态因素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


  吴江浩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在亚洲落地生根。亚洲在过去几十年间保持总体稳定,创造经济增长奇迹,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板块。同时,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和发展势头面临日益显见的地缘政治风险。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地区国家应该发出共同的声音:


  亚洲要和平。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犹如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一切无从谈起。现在一些势力竭力鼓噪所谓“台湾有事”,拉拢世界最大军事集团北约入亚,推高地区紧张局势和冲突风险,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地区国家都应高度警惕,绝不能允许亚洲被搞乱、更不能生战。


  亚洲要合作。谋合作、促发展是地区国家的共同期盼。亚洲一体化经过30多年发展历程,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成熟架构和中日韩、10+3等数百个合作机制,推动RCEP协定全面生效,建成了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这是我们必须珍惜、维护、巩固的发展成果。我们不排斥新的区域合作倡议,但这些倡议不应冲击东盟中心地位,不应导致现有地区合作分散化、碎片化、小圈子化。


  亚洲要团结。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承载着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是刻入亚洲人民基因之中的身份认同。用一个生造出来的“印太”概念取代“亚洲”,割裂亚洲国家之间的历史羁绊,诱逼亚洲国家选边站队,制造新的阵营对立,不是亚洲的福音。我们要把亚洲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维护亚洲大家庭的团结,不能让亚洲再次陷入分裂对抗的深渊。


  吴江浩强调,中日作为亚洲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对于维护亚洲和平稳定、推动亚洲繁荣振兴肩负着特殊责任,应当成为推动亚洲发展的两大引擎。遗憾的是,中日关系现状很不理想,既不符合两国各自利益,也不符合地区国家的普遍期盼。


  当务之急是尽快止跌企稳。中日关系应有自身“基轴”,那就是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双方要回到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基础上来,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切实妥处矛盾分歧,加强风险管控,扭转下滑势头,确保两国关系稳定运行在正确轨道上。当前最大的风险就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日方一些人应停止炒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否则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在稳定基础上要向前发展。中日关系不应止步于“稳定”,这是底线而不是目标。日方对华负面认知正在向经贸、人文等其它领域蔓延,无论是强化“经济安保”“去风险化”的政策风向,还是收紧半导体出口管制等具体做法,都在侵蚀双方合作信心。双方要树立正确导向,为各领域交流合作排除干扰,注入信心,增强动力,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朝着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方向共同努力。


  我们更期待中日引领亚洲未来。美国因素成为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外部挑战,这一点在地区层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美方要把亚洲作为遏制中国的主战场。地区国家不愿意选边站队,也不希望亚洲陷入分裂。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同样不应忘记自己是亚洲的一员,二者不应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希望日方保持战略自主,顺应地区国家的呼声,不要在随美遏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这是美国务卿时隔5年访华,也是拜登政权上台后的首次。这种状况本身就很不正常,恰是当前中美关系困局的写照。中方向美方讲得很清楚,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制定错误的对华政策。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不要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不要用西方传统大国走过的轨迹来误判中国。习近平主席在礼节性会见布林肯时高屋建瓴阐明对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提出战略性、指导性意见,指出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而非威胁。希望美方能够听得进去、听得明白。期待美方摆正对华认知,拿出实际行动,同中方相向而行,认真落实两国元首会晤共识,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演讲结束后,吴江浩同与会人士进行交流。与会人士纷纷高度评价中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取得积极成果,期待中国和平、开放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呼吁日方认清美对华挑衅遏制事实,发展健康稳定的对华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地区和平、团结与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