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总局发布《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

2017-10-13 蒲公英

来源:CFDA


为了保护中药资源,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中药资源的稳定供给和中药产品的质量可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将修改意见于2017年10月31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至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


电子邮箱:jingying@cfda.gov.cn


附件:1.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中药资源评估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2017年9月30日

附件1

 

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为了保护中药资源,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中药资源的稳定供给和中药产品的质量可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技术指导原则所述中药资源是指:专用于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生产的动物、植物及矿物资源。本原则所述中药资源评估是指:中药生产企业对未来5年内中药资源的预计消耗量与预计可获得量之间的比较,以及对中药产品生产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中药资源评估工作应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相符,在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推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药材资源的供给与消耗平衡原则

使用药材资源的药品生产企业应提供资料证明预计药材年消耗量与可获得药材资源量之间平衡。如使用野生药材,应保证药材年消耗量低于相应药品生产企业可获得的规定产地药材的自然年增长量。应强化质量优先意识,在保证质量符合产品要求的前提下评估可持续的产量,从质量和供应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三)坚持动态评估原则

根据中药资源消耗量和可持续供给量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报告,原则上每5年对中药资源重新评估一次。

已上市中成药再注册时,如处方中含有濒危野生药材,中成药的生产有可能导致相应药材资源枯竭的,生产企业应在再注册前开展中药资源评估。


三、中药资源评估内容

中药资源评估主要包括预计消耗量、潜在风险和可持续利用措施三个方面。对于复方中成药,其处方中所含的每一药味均应当单独进行资源评估。


(一)背景资料

用于中药资源评估的背景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规模分析:中成药从产品适应症定位、目标人群、所治疗疾病的发病率、达到治疗效果的每个患者平均所需药品量和生物量、产品潜在的市场规模等方面论述。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从销售目标市场覆盖范围论述。

2.处方及实际投料:列出每一药味的名称及其处方量;明确每一药味的实际投料量。

3.中药资源基本信息:明确生产企业所用中药资源基原物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所使用中药资源的药用部位和产地初加工信息,野生或栽培的来源情况。

4.产地基本信息:中药材产地地理位置(野生提供来源区域)、种植养殖基地面积、生产和组织方式。进口中药材应当提供原产地证明及进口商相关信息。

5.中药材质量信息:选择中药资源物种和基地位置的主要依据;对中药材质量进行的相关研究。


(二)预计消耗量

中药资源预计消耗量是指在评估年限内产品预计消耗掉的中药材总数量。

1.中成药

中成药根据处方和预计年销售量计算被评估产品预计消耗量(吨/年),计算公式为:

预计消耗量=每个最小包装单位消耗中药资源克数×预计年销售最小包装总数×百万分之一

其中:①每个最小包装单位消耗中药资源克数,以背景资料2提供的资料为依据计算。②预计年销售最小包装总数可以参考同类上市产品近5年的年销售量,或根据产品自身既往销售情况估算,此部分资料主要从背景资料1获得。

2.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

每个产品可根据其每年所有销售终端(医院、药房等)的累计销售量或参考同类产品市场销售量估算。此部分资料主要从背景资料1和2获得。


(三)预计可获得量

重点描述中药生产企业能够获得特定药材资源的途径及可获得量。

对来源于人工种植养殖的中药材品种,应当说明基地的范围、基地年产量;对来源于野生的中药材品种,应当说明野生中药材的来源区域范围、资源储量、可获得量等。


(四)潜在风险

中药资源潜在风险可从中药材再生能力、成药周期、分布区域、濒危等级、特殊价值等方面分析,相关内容可来源于背景资料3、4。

1.再生能力

应当说明所使用中药材是否为可再生资源以及再生的限制条件,包括人工繁殖是否存在障碍、特殊生境需求等。

2.中药材成药周期

应当说明中药资源从幼苗生长到繁殖器官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和生产符合药品标准的中药材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引用文献数据或实测数据。

3.分布区域

应当说明所使用中药资源分布范围,重点从中药资源道地性和品质变异的角度说明,可以引用文献数据或实测数据。

4.濒危等级

应当说明所使用中药资源是否被列为保护对象,以及是否收录在国家或国际珍稀濒危保护名录中。

5.特殊价值

应当说明所使用中药资源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中的特殊作用和价值。例如,甘草、麻黄对防风固沙具有重要生态价值,过度采挖可能导致土壤沙化。

6.风险特别提示

所使用中药资源含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形时,需要在中药资源评估报告结论部分对该资源含有的风险进行特别提示:

①不可进行人工繁育:该类中药材生长条件或繁育机制尚不清楚,导致不能进行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可持续供给存在障碍。

②生长周期在5年以上(含5年):该类中药材从繁殖体种植/养殖开始计算,生长成为达到药用标准中药材的时间超过5年,生产周期长导致产量波动大,供需动态匹配困难。

③对生境有特殊需求,分布较窄:该类中药材仅分布在特定区域,产量难以扩大,过度采挖极易导致物种濒危。

④为野生珍稀濒危资源:该类药材已经出现资源问题,已收入野生珍稀濒危资源名录,国内外法律法规对该种资源的使用具有限制措施。

⑤质量不稳定:该类中药材不同区域质量变异较大或品种容易混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⑥存在严重连作障碍:该类中药材由于病虫害、营养等因素,无法在同一地块反复种植,需要不断更换种植地,质量管理有难度。

⑦其他可能造成资源量或质量问题的风险:如进口药材、产地变迁、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五)可持续利用措施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的评估需着重说明以下情形:

1.可持续获得性

对来源于人工种植养殖的中药材品种,应当提供基地发展5年计划;对来源于野生的中药材品种,应当明确年产量,说明5年抚育措施、再生情况等。

2.稳定质量的措施

应当明确并固定中药材基原、来源区域、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来源于人工种植养殖的,还应当说明种植养殖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措施。

四、中药资源评估决策和动态调整

分析可持续利用措施是否能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根据比较预计消耗量与预计可获得量的匹配情况,可作出中药资源评估决策。

可持续利用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预计消耗量与预计可获得量相匹配的,说明中药产品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风险较低。

可持续利用措施无法有效防范潜在风险,预计消耗量与预计可获得量不相匹配的,说明中药产品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风险较高,则应慎重考虑产品的研发或上市,并需要调整预计消耗量或可持续利用措施。

经过调整,仍无法有效防范潜在风险,预计消耗量与预计可获得量不相匹配的,说明中药产品的生产有可能导致相关中药资源的枯竭。

 

附:1.中药资源评估报告格式要求

2.数据汇总表

3.2015年版《中国药典》栽培中药材名录(植物、真菌类)

 

附1

中药资源评估报告格式要求

 

一个完整的报告由封面、编制人员名单、致谢、说明、目录、报告主体和相关附件等7部分内容组成,并按此顺序排列。

1.报告封面

封面应含有报告题目、报告序列号、起草单位和有效时间等信息。

2.编制成员

该部分应包含专家、工作成员等对评估有贡献的所有人员信息。

3.说明

报告说明须包含以下内容:

3.1任务来源和评估目的

3.2评估所需数据的来源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等阐述

3.3报告起草人、评议人及与待评估药物相关

3.4报告可公开范围

3.5报告生效许可声明,如:本报告经签字认可后生效。

3.6报告主体结构及说明

4.报告主体结构

4.1标题

(1)报告标题应简明扼要,高度概括报告内容,并含有被评估药物及其载体信息和“中药资源评估”关键词。

(2)报告标题应用中英文双语书写。

4.2摘要

(1)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评估目的、评估所用数据来源、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评估结论和建议等。

(2)一般不对报告内容作诠释和评论。

4.3缩略语

为了减少后续报告撰写中使用冗长术语,也使受众群体更好地理解报告,报告中所涉及的所有缩略语需集中列出中英文全称对照。

4.4前言

该部分主要对与评估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具体为:

(1)开展评估的原因和目的

(2)与待评估药物相关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4.5一般背景资料

(1)研发过程摘要:详述产品研发背景、目的和依据;产品研发过程概述;同类产品市场分析;产品意义。

(2)市场规模分析:中成药从产品的适用人群、所治疗疾病的发病率、达到治疗效果的每个患者平均所需药品量和生物量、产品潜在的市场规模等方面论述。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从销售目标市场覆盖范围论述。

(3)处方及实际投料:中成药列出处方所含成份的全部组成;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列出中药品名。应详述投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4)中药基本资源信息:企业所用中药资源基原物种分类信息,所使用中药资源的药用部位和加工炮制信息,来源于野生或栽培情况。矿物药从矿物组成、加工炮制情况说明。

(5)基地位置信息:企业所用中药资源产地、来源基地位置(野生提供来源区域)、面积、生产和组织方式。进口中药材需要提供原产国及进口商相关信息。

(6)质量信息:选择中药资源物种和基地位置的主要依据;对中药材质量进行的相关研究;所采用质量标准及标准编制依据。

4.6预计消耗量评估

(1)预计消耗量的计算过程;

(2)各项数据来源的说明。

4.7资源风险特征评估

(1)繁殖能力;

(2)生命周期;

(3)分布区域;

(4)濒危等级;

(5)特殊价值;

(6)风险特别提示。

4.8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质量稳定的措施

(1)可持续获得量计算过程,以及数据来源说明;

(2)中药资源质量稳定的措施;

(3)措施有效性评估。

5.最终结论和决策依据说明

根据评估结果,以准确、概括性措辞将评估结论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

6.不确定性分析

任何材料和数据方面的不确定性(如:知识的不足、数据限制、有争议问题等)都要在该节进行充分地讨论,并对各种不确定性对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程度进行详细说明。

7.数据汇总表

8.其他相关内容

根据需要,对报告中难以理解、易误导受众群体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9.参考资料

若评估报告中引用了文献和文件,在评估报告的最后要提供引用文献和文件的出处。


附2

 

数据汇总表

 

为了科学和完整地获取中药资源评估的相关数据,申请人应按照以下表格汇总数据。每个中药材单独填写一张数据汇总表。

药材名


来源中文名

(参看注1)

拉丁名

(参看注1)

药用部位

□植物(□根 □果实和种子 □全草□根及根茎 □花

□皮 □叶 □茎木 □树脂 □生理或病理产物)

□动物(□全体 □器官 □生理或病理产物 □组织 □角骨 □贝壳)

□矿物

□菌 □藻 □地衣

预计消耗的资源量

年份

拟销售量*

(百万盒)

每盒消耗资源量(克)*

资源年消耗量

(吨/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加总




风险特征评估

人工繁育

□不可  □可以  □不成熟

分布范围

□6省以上 □3—6省 □1—2省

生长周期

□1—2年 □3—5年 □5年以上

中国特有种

□是   □否

野生珍稀濒危

□是   □否(参看注2)

备注:

具有特殊价值

□是   □否(参看注2)

备注:

需要提示风险


可持续利用措施

产地位置

精确到县,可多个县

区域质量特征


可种植中药材填写

面积

基地位置

经纬度及地名信息

生产组织方式

□公司自建□合作基地□其他

是否规范化种植

□是□否

可获得量

年份

可用面积

(亩)

亩产量

(千克/亩)

可获得量(吨)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加总




不可种植中药材填写

位置

经纬度

面积

获取途径

□自采  □收购  □其他

限制措施

□有围栏  □无其他:

采挖时间

XX月-XX月

加工方式


可获得量

年份

可用区域

可获得量(吨)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总量



其他措施


最终决策

决策类型

□A决策  □B决策  □C决策

资源量

可获得量≥预计消耗量   □确认

资源质量

质量稳定□确认















注1:中药资源基原物种分类信息以《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以及具有同等效力的分类学专著的名称为准,名称有更新的以最新名称为准,拉丁名应遵循双名法。具有种下分类单元或栽培品种或品系的应进一步详述。

注2:野生药材是否被相关保护名录收载:《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1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年10月国务院),《中国珍贵树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环境保护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等。

注3:标*部分,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无需填写。


附3

2015年版《中国药典》栽培中药材名录(植物、真菌类)

 

序号

药材名

科属

类别

基原植物名

部位

备注

1

八角茴香

木兰科

植物

八角茴香

干燥成熟果实


2

人参

五加科

植物

人参

干燥根和根茎


3

人参叶

五加科

植物

人参

干燥叶


4

刀豆

豆科

植物

刀豆

干燥成熟种子


5

三七

五加科

植物

三七

干燥根和根茎


6

干姜

姜科

植物

干燥根茎


7

大豆黄卷

豆科

植物

大豆

成熟种子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8

大皂角

豆科

植物

皂荚

干燥成熟果实


9

大青叶

十字花科

植物

菘蓝

干燥叶


10

大枣

鼠李科

植物

干燥成熟果实


11

大蒜

百合科

植物

大蒜

鳞茎


12

大腹皮

棕榈科

植物

槟榔

干燥果皮


13

山麦冬

百合科

植物

湖北麦冬

干燥块根

多基原

14

山茱萸

山茱萸科

植物

山茱萸

干燥成熟果肉


15

山药

薯蓣科

植物

薯蓣

干燥根茎


16

山柰

姜科

植物

山柰

干燥根茎


17

山银花

忍冬科

植物

黄褐毛忍冬

干燥花蕾、带初开的花

多基原

灰毡毛忍冬

干燥花蕾、带初开的花

18

山楂

蔷薇科

植物

山里红

干燥成熟果实

多基原

19

山楂叶

蔷薇科

植物

山里红

干燥叶

多基原

20

千金子

大戟科

植物

续随子

干燥成熟种子


21

川贝母

百合科

植物

瓦布贝母

干燥鳞茎

多基原

22

川牛膝

苋科

植物

川牛膝

干燥根


23

川乌

毛茛科

植物

乌头

干燥母根


24

川芎

伞形科

植物

川芎

干燥根茎


25

广金钱草

豆科

植物

广金钱草

干燥地上部分


26

广藿香

唇形科

植物

广藿香

干燥地上部分


27

女贞子

木犀科

植物

女贞

干燥成熟果实


28

小茴香

伞形科

植物

茴香

干燥成熟果实


29

天花粉

葫芦科

植物

栝楼

干燥根

多基原

双边栝楼

干燥根

30

天竺黄

禾本科

植物

华思劳竹

等秆内分泌液干燥后、块状物

多基原

青皮竹

等秆内分泌液干燥后、块状物

31

天麻

兰科

植物

天麻

干燥块茎


32

天然冰片

(右旋龙脑)

樟科

植物

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


33

木瓜

蔷薇科

植物

贴梗海棠

干燥近成熟果实


34

木香

菊科

植物

木香

干燥根


35

木棉花

木棉科

植物

木棉

干燥花


36

太子参

石竹科

植物

孩儿参

干燥块根


37

车前子

车前科

植物

车前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38

牛膝

苋科

植物

牛膝

干燥根


39

片姜黄

姜科

植物

温郁金

干燥根茎


40

化橘红

芸香科

植物

化州柚

未成熟、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

多基原

未成熟、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

41

月季花

蔷薇科

植物

月季

干燥花


42

丹参

唇形科

植物

丹参

干燥根和根茎


43

乌梅

蔷薇科

植物

干燥近成熟果实


44

火麻仁

桑科

植物

大麻

干燥成熟果实


45

巴豆

大戟科

植物

巴豆

干燥成熟果实


46

巴戟天

茜草科

植物

巴戟天

干燥根


47

水飞蓟

菊科

植物

水飞蓟

干燥成熟果实


48

玉竹

百合科

植物

玉竹

干燥根茎


49

甘遂

大戟科

植物

甘遂

干燥块根


50

艾片

(左旋龙脑)

菊科

植物

艾纳香

新鲜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


51

石斛

兰科

植物

鼓槌石斛

新鲜、干燥茎

多基原

金钗石斛

新鲜、干燥茎

流苏石斛

新鲜、干燥茎

52

石榴皮

石榴科

植物

石榴

干燥果皮


53

龙胆

龙胆科

植物

龙胆

干燥根和根茎

多基原

54

龙眼肉

无患子科

植物

龙眼

假种皮


55

平贝母

百合科

植物

平贝母

干燥鳞茎


56

北沙参

伞形科

植物

珊蝴菜

干燥根


57

生姜

姜科

植物

新鲜根茎


58

白及

兰科

植物

白及

干燥块茎


59

白术

菊科

植物

白术

干燥根茎


60

白芍

毛茛科

植物

芍药

干燥根


61

白芷

伞形科

植物

白芷

干燥根

多基原

杭白芷

干燥根

62

白果

银杏科

植物

银杏

干燥成熟种子


63

白扁豆

豆科

植物

扁豆

干燥成熟种子


64

瓜蒌

葫芦科

植物

栝楼

干燥成熟果实

多基原

双边栝楼

干燥成熟果实

65

瓜蒌子

葫芦科

植物

栝楼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双边栝楼

干燥成熟种子

66

瓜蒌皮

葫芦科

植物

栝楼

干燥成熟果皮

多基原

双边栝楼

干燥成熟果皮

67

冬瓜皮

葫芦科

植物

冬瓜

干燥外层果皮


68

冬葵果

锦葵科

植物

冬葵

干燥成熟果实


69

玄参

玄参科

植物

玄参

干燥根


70

半枝莲

唇形科

植物

半枝莲

干燥全草


71

半夏

天南星科

植物

半夏

干燥块茎


72

丝瓜络

葫芦科

植物

丝瓜

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73

地骨皮

茄科

植物

宁夏枸杞

干燥根皮

多基原

74

地黄

玄参科

植物

地黄

新鲜、干燥块根


75

亚麻子

亚麻科

植物

亚麻

干燥成熟种子


76

西瓜霜

葫芦科

植物

西瓜

成熟新鲜果实与皮硝经加工制成


77

西红花

鸢尾科

植物

番红花

干燥柱头


78

西洋参

五加科

植物

西洋参

干燥根


79

百合

百合科

植物

百合

干燥肉质鳞叶

多基原

卷丹

干燥肉质鳞叶

细叶百合

干燥肉质鳞叶

80

当归

伞形科

植物

当归

干燥根

81

肉苁蓉

列当科

植物

管花肉苁蓉

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多基原

82

肉桂

樟科

植物

肉桂

干燥树皮


83

竹节参

五加科

植物

竹节参

干燥根茎


84

竹茹

禾本科

植物

大头典竹

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多基原

淡竹

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青秆竹

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85

延胡索

(元胡)

罂粟科

植物

延胡索

干燥块茎


86

伊贝母

百合科

植物

伊犁贝母

干燥鳞茎

多基原

87

决明子

豆科

植物

决明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小决明

干燥成熟种子

88

灯盏细辛

(灯盏花)

菊科

植物

短葶飞蓬

干燥全草


89

防风

伞形科

植物

防风

干燥根


90

红花

菊科

植物

红花

干燥花


91

红芪

豆科

植物

多序岩黄芪

干燥根


92

红参

五加科

植物

人参

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


93

麦冬

百合科

植物

麦冬

干燥块根


94

麦芽

禾本科

植物

大麦

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95

远志

远志科

植物

远志

干燥根

多基原

96

赤小豆

豆科

植物

赤豆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赤小豆

干燥成熟种子

97

花椒

芸香科

植物

花椒

干燥成熟果皮

多基原

98

芥子

十字花科

植物

白芥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干燥成熟种子

99

苍术

菊科

植物

茅苍术

干燥根茎

多基原

100

芡实

睡莲科

植物

干燥成熟种仁


101

芦荟

百合科

植物

好望角芦荟

汁液浓缩干燥物

多基原

库拉索芦荟

汁液浓缩干燥物

102

杜仲

杜仲科

植物

杜仲

干燥树皮


103

杜仲叶

杜仲科

植物

杜仲

干燥叶


104

吴茱萸

芸香科

植物

石虎

干燥近成熟果实

多基原

疏毛吴茱萸

干燥近成熟果实

吴茱萸

干燥近成熟果实

105

牡丹皮

毛茛科

植物

牡丹

干燥根皮


106

何首乌

蓼科

植物

何首乌

干燥块根


107

皂角刺

豆科

植物

皂荚

干燥棘刺


108

佛手

芸香科

植物

佛手

干燥果实


109

余甘子

大戟科

植物

余甘子

干燥成熟果实


110

谷芽

禾本科

植物

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111

辛夷

木兰科

植物

望春花

干燥花蕾

多基原

武当玉兰

干燥花蕾

玉兰

干燥花蕾

112

沙苑子

豆科

植物

扁茎黄芪

干燥成熟种子


113

诃子

使君子科

植物

诃子

干燥成熟果实

多基原

绒毛诃子

干燥成熟果实

114

灵芝

多孔菌科

真菌

赤芝

干燥子实体

多基原

紫芝

干燥子实体

115

陈皮

芸香科

植物

及其栽培变种干燥成熟果皮


116

附子

毛茛科

植物

乌头

子根的加工品


117

忍冬藤

忍冬科

植物

忍冬

干燥茎枝


118

鸡骨草

豆科

植物

广州相思子

干燥全株


119

鸡冠花

苋科

植物

鸡冠花

干燥花序


120

青皮

芸香科

植物

及其栽培变种干燥幼果、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121

青果

橄榄科

植物

橄榄

干燥成熟果实


122

青蒿

菊科

植物

黄花蒿

干燥地上部分


123

青黛

十字花科

植物

菘蓝

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多基原

蓼科

植物

蓼蓝

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124

玫瑰花

蔷薇科

植物

玫瑰

干燥花蕾


125

苦地丁

罂粟科

植物

紫堇

干燥全草


126

苦杏仁

蔷薇科

植物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127

枇杷叶

蔷薇科

植物

枇把

干燥叶


128

板蓝根

十字花科

植物

菘蓝

干燥根


129

松花粉

松科

植物

马尾松

干燥花粉

多基原

油松

干燥花粉

130

郁李仁

蔷薇科

植物

欧李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131

郁金

姜科

植物

广西莪术

干燥块根

多基原

温郁金

干燥块根

蓬莪术

干燥块根

姜黄

干燥块根

132

昆布

海带科

植物

海带

干燥叶状体

多基原

133

明党参

伞形科

植物

明党参

干燥根


134

罗汉果

葫芦科

植物

罗汉果

干燥果实


135

知母

百合科

植物

知母

干燥根茎


136

使君子

使君子科

植物

使君子

干燥成熟果实


137

侧柏叶

柏科

植物

侧柏

干燥枝梢和叶


138

佩兰

菊科

植物

佩兰

干燥地上部分


139

金银花

忍冬科

植物

忍冬

干燥花蕾、带初开的花


140

油松节

松科

植物

马尾松

干燥瘤状节、分枝节

多基原

油松

干燥瘤状节、分枝节

141

泽泻

泽泻科

植物

泽泻

干燥块茎


142

细辛

马兜铃科

植物

北细辛

干燥地上部分

多基原

汉城细辛

干燥地上部分

143

荆芥

唇形科

植物

荆芥

干燥地上部分


144

荆芥穗

唇形科

植物

荆芥

干燥花穗


145

草果

姜科

植物

草果

干燥成熟果实


146

茯苓

多孔菌科

真菌

茯苓

干燥菌核


147

茯苓皮

多孔菌科

真菌

茯苓

菌核干燥外皮


148

茺蔚子

唇形科

植物

益母草

干燥成熟果实


149

胡芦巴

豆科

植物

胡芦巴

干燥成熟种子


150

胡椒

胡椒科

植物

胡椒

干燥近成熟、成熟果实


151

荔枝核

无患子科

植物

荔枝

干燥成熟种子


152

枳壳

芸香科

植物

酸橙

及其栽培变种干燥未成熟果实


153

枳实

芸香科

植物

酸橙

及其栽培变种干燥幼果

多基原

甜橙

及其栽培变种干燥幼果

154

柏子仁

柏科

植物

侧柏

干燥成熟种仁


155

栀子

茜草科

植物

栀子

干燥成熟果实


156

枸杞子

茄科

植物

宁夏枸杞

干燥成熟果实


157

柿蒂

柿树科

植物

干燥宿萼


158

厚朴

木兰科

植物

凹叶厚朴

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多基原

厚朴

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159

厚朴花

木兰科

植物

凹叶厚朴

干燥花蕾

多基原

厚朴

干燥花蕾

160

砂仁

姜科

植物

绿壳砂

干燥成熟果实

多基原

阳春砂

干燥成熟果实

161

鸦胆子

苦木科

植物

鸦胆子

干燥成熟果实


162

韭菜子

百合科

植物

韭菜

干燥成熟种子


163

香橼

芸香科

植物

枸橼

干燥成熟果实

多基原

香圆

干燥成熟果实

164

香薷

唇形科

植物

江香薷

干燥地上部分

多基原

165

独活

伞形科

植物

重齿毛当归

干燥根


166

急性子

凤仙花科

植物

凤仙花

干燥成熟种子


167

姜黄

姜科

植物

姜黄

干燥根茎


168

前胡

伞形科

植物

白花前胡

干燥根


169

首乌藤

蓼科

植物

何首乌

干燥藤茎


170

穿心莲

爵床科

植物

穿心莲

干燥地上部分


171

秦艽

龙胆科

植物

秦艽

干燥根

多基原

172

莱菔子

十字花科

植物

萝卜

干燥成熟种子


173

莲子

睡莲科

植物

干燥成熟种子


174

莲子心

睡莲科

植物

成熟种子中的干燥幼叶及胚根


175

莲房

睡莲科

植物

干燥花托


176

莲须

睡莲科

植物

干燥雄蕊


177

莪术

姜科

植物

广西莪术

干燥根茎

多基原

温郁金

干燥根茎

蓬莪术

干燥根茎

178

荷叶

睡莲科

植物

干燥叶


179

桂枝

樟科

植物

肉桂

干燥嫩枝


180

桔梗

桔梗科

植物

桔梗

干燥根


181

桃仁

蔷薇科

植物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182

核桃仁

胡桃科

植物

胡桃

干燥成熟种子


183

夏枯草

唇形科

植物

夏枯草

干燥果穗


184

柴胡

伞形科

植物

柴胡

干燥根

多基原

185

党参

桔梗科

植物

川党参

干燥根

多基原

党参

干燥根

素花党参

干燥根

186

铁皮石斛

兰科

植物

铁皮石斛

干燥茎


187

射干

鸢尾科

植物

射干

干燥根茎


188

凌霄花

紫葳科

植物

凌霄

干燥花

多基原

美洲凌霄

干燥花

189

高良姜

姜科

植物

高良姜

干燥根茎


190

粉葛

豆科

植物

甘葛藤

干燥根


191

益智

姜科

植物

益智

干燥成熟果实


192

浙贝母

百合科

植物

浙贝母

干燥鱗茎


193

桑叶

桑科

植物

干燥叶


194

桑白皮

桑科

植物

干燥根皮


195

桑枝

桑科

植物

干燥嫩枝


196

黄芩

唇形科

植物

黄芩

干燥根


197

黄芪

豆科

植物

蒙古黄芪

干燥根

多基原

膜荚黄芪

干燥根

198

黄连

毛茛科

植物

黄连

干燥根茎

多基原

三角叶黄连

干燥根茎

199

黄柏

芸香科

植物

黄皮树

干燥树皮


200

黄蜀葵花

锦葵科

植物

黄蜀葵

干燥花冠


201

菟丝子

旋花科

植物

南方菟丝子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菟丝子

干燥成熟种子

202

菊苣

菊科

植物

菊苣

干燥地上部分、根

多基原

毛菊苣

干燥地上部分、根

203

菊花

菊科

植物

干燥头状花序


204

梅花

蔷薇科

植物

干燥花蕾


205

银杏叶

银杏科

植物

银杏

干燥叶


206

银柴胡

石竹科

植物

银柴胡

干燥根


207

甜瓜子

葫芦科

植物

甜瓜

干燥成熟种子


208

猪牙皂

豆科

植物

皂荚

干燥不育果实


209

商陆

商陆科

植物

垂序商陆

干燥根

多基原

商陆

干燥根

210

淡豆豉

豆科

植物

大豆

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211

款冬花

菊科

植物

款冬

干燥花蕾


212

棕榈

棕榈科

植物

棕榈

干燥叶柄


213

紫苏子

唇形科

植物

紫苏

干燥成熟果实


214

紫苏叶

唇形科

植物

紫苏

干燥叶(带嫩枝)


215

紫苏梗

唇形科

植物

紫苏

干燥茎


216

紫菀

菊科

植物

紫菀

干燥根和根茎


217

黑芝麻

脂麻科

植物

脂麻

干燥成熟种子


218

黑豆

豆科

植物

大豆

干燥成熟种子


219

黑种草子

毛茛科

植物

腺毛黑种草

干燥成熟种子

多基原

220

湖北贝母

百合科

植物

湖北贝母

干燥鳞茎


221

蓖麻子

大戟科

植物

蓖麻

干燥成熟种子


222

椿皮

苦木科

植物

臭椿

干燥根皮、干皮


223

槐花

豆科

植物

干燥花及花蕾


224

槐角

豆科

植物

干燥成熟果实


225

锦灯笼

茄科

植物

酸浆

干燥宿萼、带果实的宿萼


226

蓼大青叶

蓼科

植物

蓼蓝

干燥叶


227

榧子

红豆杉科

植物

干燥成熟种子


228

槟榔

棕榈科

植物

槟榔

干燥成熟种子


229

罂粟壳

罂粟科

植物

罂粟

干燥成熟果壳


230

辣椒

茄科

植物

辣椒

或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


231

稻芽

禾本科

植物

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232

薤白

百合科

植物

干燥鳞茎

多基原

233

薏苡仁

禾本科

植物

薏苡

干燥成熟种仁


234

薄荷

唇形科

植物

薄荷

干燥地上部分


235

颠茄草

茄科

植物

颠茄

干燥全草


236

橘红

芸香科

植物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237

橘核

芸香科

植物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


238

檀香

檀香科

植物

檀香

树干的干燥心材


239

藕节

睡莲科

植物

干燥根茎节部


240

瞿麦

石竹科

植物

石竹

干燥地上部分

多基原

说明:

  1. 1.栽培药材种类:按2015版《中国药典》,将所有来自植物(真菌)的中药材,对其所有基原植物(真菌)进行栽培情况分析,共有来自234种植物(真菌)的240种药材属于人工栽培。其中:加工品按一种药材单列(如红参、麦芽、附子等),炮制品未单列(如姜半夏、荆芥碳、熟地黄等),动物药(如地龙、水蛭、鹿茸等)未列。

  2. 2.“人工栽培”标准:“人工栽培”是指该药用植物(真菌)在生产上已实现大规模人工种植,栽培技术成熟,而且人工种植药材已占市场主流。对于多基原药材(如肉苁蓉、山银花),只列出属于“人工栽培”的基原植物(肉苁蓉为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肉苁蓉C. deserticola大部分来自野生;山银花为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和黄褐毛忍冬L. fulvotomentosa,红腺忍冬L. hypoglauca和华南忍冬L. confusa少有种植),多基原药材已备注。对于多用药部位药材(如车前子和车前草),只列出属于“人工栽培”的药材(车前子主要来源于栽培的车前Plantago asiatica,车前草主要来源于野生的车前P. asiatica和平车前P. depressa,所以只列出车前子)。

  3. 3.“部分栽培”未列:“部分栽培”是指该药用植物(真菌)栽培技术已基本成功,但种植规模小,尚未成为市场和临床用药主要来源(如红景天、半边莲、常山等)。

  4. 4.排序方式:与中国药典一致,按药材首字笔画排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