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利器
道德这个词处境微妙。人和低等动物不同,其中一点就在于人有所谓的道德。宠物狗可以随意在街上大便,没有另一只狗会冲上去指责它,如果宠物狗的主人也这么做,若非精神状况上出问题,就是道德不佳了;正如你也看到的那样,那些有道德的人,还会带着垃圾袋和报纸,随手捡走自己狗狗的便便——哪些撒谎成癖的报纸适合用来包狗屎呢?我推荐以下几份:《XXXX》、《XXXX》和《XXXX》。
在另一极,道德狂热、道德大跃进出现的频率更高,总是想改造人的脑袋,以期脱离人性,一夜之间,人人都是圣人,有些做法,已经老土,逐渐被人抛弃,但是它的病毒仍在,换个时髦的外衣,照样可以出现。
比如,你可以老是听到对“追逐物质”、“喜爱财富”的批评,有些还通过作家极为优美的抒情体现出来——当然,他们的书可能卖得不错,因此版税也不会少——这就使人建立起不存在的因果联系:清贫是有利于道德的。当这种观念流行以后,社会倒一定会贫穷,财富除了继承可以被动地得到,其他都要主动,一个人心里厌恶,不去追求,一般是得不到的。
也许这些人会说,贫穷没有关系,毕竟更有道德了。可是事实并不支持这种观点。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举的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如果强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充分的工作机会,雇主需要别人替他工作,他往往无法实行自己的族群歧视,能雇得到人就很开心了,哪里还敢挑;而经济停滞或衰退时,工作机会不多,强势的雇主反而能在过剩的求职者实行自己的歧视了,讨厌黑人和妇女?那就把工作机会给白人男性吧。
经济学家为经济说好话,你也许觉得说服力不够,那么,举个宗教人物的例子。宗教不会把追求财富当成目标的,甚至往往是反对财富的精神来源,也许更有感染力吧。
罗素.康维尔(Russell Herman Conwell 1843 —1925),是美国费城颇有影响的主教,他的一些话,放到现在的中国,可能也会引发潮水般的攻击,你看这句:“在美国,没有一个穷人不是因为他自己的(或其他人)的缺点而变穷的。”再看这句:“美国的100个富人中98个是诚实的,这就是他们成为富人的原因”。通过与他类似的一些宗教人士的宣讲,把财富与神圣性,财富与道德正面联系在了一起,使它们不至于对立,这种乐观主义,据说对美国人的进步起到了作用。
经济增长、物质的富足为道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我们自己的先哲都说过: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知礼节。一个人将完美的道德假想寄托在清贫的时代,无论文笔多好,都只是两类人:要么就是太天真,要么就是太傻。清醒的你我,不要去助长其中的虚伪比例了。
(如果你从此文得到收获,请为我的公众微信增加一个订户。)
连岳为你邮箱:lianyue4u@163.com
配图:The Stone Breakers by Gustave Cour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