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不长,宜慷慨,宜爱

连岳 连岳 2018-12-30

Tivadar Kosztka Csontvary,Ruins of the Jupiter Temple


昨天,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去世的消息刷了屏。在信息时代,这种刷屏相当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时间,但时间的质量有差别。

 

李咏去世时才50岁。我注意到,同样年龄段的中年人对50岁这个信息特别在意。

 

我也是这个年龄段的,所以对他们的观察比较有说服力,我觉得,他们有几个特点:处于特别关键的时期、特别敏感、特别矫情、对死亡特别有感觉。

 

人生特别大的分岔口,在此时出现,选择比20岁、30岁还重要。有人觉得,我积累得够了,工作得也够了,从事业上大撤退,从行为与心态上,进入退休状态。有人觉得,我的各项技能修炼得炉火纯青,正可以放手一搏。截然不同的选择,使他们如同一个在下行扶梯,一个在上行扶梯,此刻相视一笑,下刻背影模糊。

 

可以明确告诉你第一点,那些上行的人,那些继续工作的人,更年轻,更健康,拥有更多可能,最好的养生就是工作。以为不工作,纯休息状态有利于健康,是天大的误解。

 

中年老友把酒言欢,话题更多是掉发困扰,血脂血糖是多少?体重如何?跑了多少公里?无聊,但真实。我反而更喜欢他们这一层面,比起年少时的轻狂,一点本事没有,却满嘴大词,中年有一种“大英雄也要过小日子”的尘世气息。

 

可以明确告诉你第二点,那些保持好身材的,有健身习惯的人,状态更好。

 

李咏身材保持得不错,曾是运动达人,更有数块腹肌,他不也癌症吗?有人因此得出健身无用论,这是不理解概率,个例说明不了问题,你也很容易找到年纪轻轻死于肥胖的例子。要想知道自己活多久,最准确的是看当地公布的平均寿命,80岁,你就大概率活到80岁,还可以加上几岁,因为技术不停在进步。

 

从概率的角度看,一个年轻人不幸去世,应该让你觉得更安全,因为需要有人活得更久,才能保持平均寿命不下滑。

 

但人是情感动物,死亡总是令人伤感。中年了,体内的生物钟变慢,时间显得更快,家人、朋友、名人的离世,也一再提醒死亡的存在。这有利于我们对自己爱的人,更慷慨,更有爱。

 

人在积累的时候,需要暂时牺牲当下,这也是延缓满足,年轻时的苦日子,年轻人不怕,想到未来无限,苦中生甜。但人总是会死的,如果永远牺牲当下,那死时就一无所获,这意味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反而应该慷慨,这个时间点,就是中年,你可以隐隐看到死亡的影子,死亡也可能随时发生,你怎么还忍心对所爱之人说:再吃吃苦,未来我会回报你。

 

如果有人这么说,那他大概率是个骗子,或者,已经吝啬入骨,学不会慷慨。

 

人生不长,那些爱自己的人,应该回报他们的爱,马上,当下。


推荐:中国人,基本不知道怎么死的

上文:不要无知地关闭孩子的阅读兴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