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想糖的初体验,主导权在你

连岳 连岳 2019-04-07

 Francisc Sirato,Girl Reading


前几天说到自己通宵读完《心若菩提》,有读者表示吃惊,希望传授一下这种阅读力。

 

通宵读是迫不得已,往往都是第二天要写书评,必须得把书过一遍,即使原来读过的书,很熟悉的书,写书评之前也得再通读一遍。这种超强度的暴力阅读,让你和这本书的感情更深,心意相通的那一个点,再次重温。那个最动人的情节,它往往隐藏在一堆事迹当中,那个贯穿一本书的主题观念,在不停的变奏与重现中,也成为你的观念。

 

你对一本书冷淡,或只是草率地翻一翻,甚至只是看了几个细节,也可以拼凑出一篇书评,我相信,许多人推荐一本书,他们自己甚至没有看完这本书,我称之阅读的虚荣。这种做法,一本再有价值的书,它也不会对你敞开心扉。人和一本书的关系,也像恋爱一样。你爱它,它更爱你。

 

很多书是适合暴力阅读的,篇幅适当的传记、小说、普及型书籍、你对基本概念已经相当熟悉的专业书,只要不是特别专业、特别厚重,一本书,都将被你用一整段时间征服。我不建议通宵读,那样毕竟影响作息,而是建议你计划出一整块时间(它的长度相当通宵,甚至更长),设定阅读进度表。

 

然后,翻开书,读。克服其中出现的疲惫、厌倦,它们往往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并不意味着书不好。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

 

昨天有位朋友的留言有意思:

 

昨晚也是通宵读完了《心若菩提》,酣畅淋漓大声叫好,想起了连叔的两篇文章《别让曹德旺跑了》《留不住富人的国家迟早变穷》。凌晨一点半开始读,到早上六点读完,天还没亮,头有点晕,第一次通宵读书,在犹豫接下来是跑步,还是去休息会,因为真的比较困。然后睡了两个半小时,还是有些困,但还好,可以起来坐地铁上班。佩服连叔。

 

我挺佩服他。做事情最好的态度就是:发现有价值的方法,我试一试。就像孩子第一次尝糖果的味道,他没要求你写出糖果的化学成分,没有反复征求意见,并不害怕这种陌生东西,他尝一尝而已。世界一切美好事物都是如此,一万个莎士比亚形容玫瑰,你没闻过没看过,也很难理解。这算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接受世界充满未知与风险,我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短板,做事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没有一个人是东风,万事为他俱备。

 

很多人长大后失去了尝糖果闻玫瑰的能力,他们总是说,环境没有为我做好足够的准备。这是一种高明的偷懒,既表明自己高远的志向,但又可以一滴汗都不流。

 

同样关于阅读,昨天另一位读者的选择却不同:

 

可是我现在工作后越来越浮躁,时间很多,更喜欢放在不用思考随意放的电视剧上,即消磨时间又不像没事干,追热剧,不过除了跟同事聊天有话题,一个好处,其他一点营养都没有。还是学生时代好,永远也忘不了沉迷在傲慢与偏见追风筝的人等等,看完还意犹未尽的滋味。

 

很多人只在学生时代读书,离开大学校园就不摸书了,除了考试压力这个因素,主要因为他只是被动追随环境,学生时代,周边的人读书多,所以他跟着读,把他扔到一个不读书的环境,他就不读了,他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

 

一个真爱阅读的人(知识社会,一个人必须成长为这样的人,你得靠阅读不停迭代知识),那么,无论他所处任何环境,他都有时间阅读,他都保有一定的阅读量,他偶尔还能完成暴力阅读。即使你周边没有阅读环境,爱阅读、善阅读的你,话题一定更丰富更有趣,你能够改变周边的人,你改变了这个小环境。

 

阅读的主动权、看电影的主动权、做事的主导权,永远都在你手上。有人觉得行动不了,被环境控制,那多半是他也喜欢这环境,他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


没时间阅读,没时间学习,没时间改变,这些常常听到的话,在我看来,就像说没时间呼吸一样荒谬。


推荐:留不住富人的国家没有希望

上文:有相信的能力,不必担心没有好爸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