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在开学前一天:认识你的孩子

连岳 连岳 2019-09-18
George Inness,Sunset


本周我最喜欢这句话,也送给孩子就要开学的你:

长按二维码关注


孩子是自己的好,这句俗话证明父母很难对孩子有客观的认知,在评价中总带有激情,他表现得好,因为爱他,觉得他是不可一世的天才;表现不好,因为爱他,恨铁不成钢,觉得他是不可救药的混蛋。


评价自己的孩子不到位,应对的方法也不到位,教育的成效就低。所以,正确认知自己的孩子,这件事,再难做也要做。正因为它难,反而不能逃避,它是教育的根基。


傅雷在对两个儿子的评价上,体现了其眼光与冷静。傅聪16岁时,他判断其是天才,可能成为大艺术家,他不会低估他,刻意批评他,以求压制其骄傲,反而在家书中一再暗示他的命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要用大艺术家的标准要求自己。


次子傅敏同样爱音乐,有哥哥作为榜样,也想走音乐之路,初中毕业时,想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傅雷否决了,傅敏流泪抗争也没用。傅雷曾在家书中对傅聪谈及傅敏:他提琴方面只说能中等,看谱能力弱,年龄又大了,前途不明,夜长梦多。傅敏的长处是自然科学与数学,这需要学校的系统训练。“敏本身的资质不如你,环境也不及你的好,而且年龄也大了,我不能对他如法炮制。”


对待两个孩子,傅雷做到了“因材施教”,在傅敏哭闹抗争时,他说:你是块教书的料。后来,傅敏果然成为北京一位著名的英语教师。


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评价材料,不同的材料要放在其合适的位置,才不会浪费其天赋。孩子无法评价自己,理性未开,见识有限,再加上人的自大倾向,多半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强的,又随多数人的时髦走,今天想做A,明天想做非A,原地转圈,自我消耗。如果家长也是这种没有定性,缺乏理性的做派,那教育就是“盲人骑瞎马”,没有成效,只有风险。


没有定性,是因为没有看到本质,总以为有人能够发现秘笈,一听就开挂,教育大功告成。而且越是投机取巧,越能打动你心。有人说,孩子不要管他,他自己能够长成。这种荒唐的想法曾经也大受欢迎,那就是这个理论让父母解脱了教育之累。


教育永远是累的,是笨功夫,是20多年的长征,没有走完之前,任何一个节点的懒惰、放纵、失序,都令你前功尽弃。教育没有一蹴而就,只有慢慢琢磨,每天都只有微小的进步,甚至前进5步,后退3步,令人心力交瘁。


父母能够冷静评价,将会大多数孩子都是资质一般的,上不了985,211,这时候,可能更得有耐心,你将他先天生得一般,你后天当然更要努力弥补。你这么差,懒得管你,这种耍赖要不得。


很多孩子拉出差距,并不是智商。985,211毕业生,让人厌烦的有,人生黯淡的也不少。资质一般的孩子,父母教育有方,孩子有规矩,有担当,有自律,人生幸福是大概率事件,幸福不需要掌握登月技术,只需要理解并执行常识。


就是傅聪这样天才级的孩子,傅雷在家书中,提及的,也多是常识。没有常识的陪伴,天才也走不远。比如他曾说到礼貌:“你所来住的圈子特别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教育的时尚,总是在宽严两极中摇摆。中国的教育传统,历来是严的,这更符合教育的本质,没有纪律,没有约束,没有批评,父母与老师不敢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教育的效果不可能好。在宽松的风潮中,老师甚至不能批评学生,傅雷的严厉也成为不合时宜(很少人看到他的耐心),是时候回归了。


认知孩子,认识自己,严厉而有耐心,有慈爱也有威信,一起读好这个学期。
本周是第99期下周很重要,订下计划,以无比的耐心,像个笨伯一样,不停重复常识,不停重复训练。

推荐:开学第一课:人为什么要上学?
上文:你可能受了假教育,满足了你的假学习s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