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不是邪教,我们这代人确定有再生机会

连岳 连岳 2019-12-15
Ivan Aivazovsky,Farewell


我们的人生规划普遍存在大缺陷。这一点,从管理大师德鲁克开始,就已发现,只不过,并没有得到重视。


企业的平均寿命并不长,大量的初创企业,活不过5年(这足以证明,创业和当老板的高风险),就是一些成功的企业,它们的寿命,也不比一个人的工作年限长。再加上人的寿命增加,德鲁克认为规划人生应该考虑这个前提:我供职的机构死在我退休之前。这意味着,人生有失业的必然,人生也有再就业的必然。这对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的话,只把命运寄托在机构,人生难免被动。


这是德鲁克最有价值的建议之一,但似乎被忽视了。这建议,当然可以做悲观的解读,觉得人生很苦,没有稳定。不过,我却认为它更配得上乐观的解读,我们必然经历一个以上的机构,有多种工作体验,我们人生的丰富度大大增加,也证明我们的独立性:我们并不单纯依靠某一机构活着,而是依靠自己能力活着。你成长为一个能力持续增加的人,才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任务。


对于中国的老龄化,我看分析文章,可能100%悲观,这是脱离常识的,把成就当失败。健康长寿,这是人类数千年求之不得的梦想,秦始皇吃仙丹都没实现,当下终于是大规模的事实,怎么反而不开心了,把老人家当成累赘?一个营养不良的贫穷国家,人们在进入老年之前就死掉,在统计上看,年轻人比例非常高,这难道能证明它是更好的国家?国民普遍活得长,这是一个国家的成就,不应唉声叹气。


社保机构可能会唉声叹气,觉得钱不够用,但应反思的是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并不应该希望人人早死。除了社保机构,其他人应该为人活得更长而开心,如果我们相信经验、智慧与财富的滚雪球效应,那就会发现,老龄化是一个新的富矿,老年人挟带此前势能,可以成为更厉害的创造者,袁隆平是老人家,任正非是老人家,巴菲特、芒格都是老人家,郑州那位天天下半夜卖煎饼的老奶奶,94岁。这些老人家的能量,比年轻人大多了。这种老人家多了,你说世界怎么不会更美好?我们年轻时这么美好,你说怎么不能变成美好的老人家?


甚至年轻时不那么美好,可用的时间资源多了,也有第二次机会。一个人浑浑噩噩,60岁退休了,如果他还有40年时间,100年前,人一生也就这长度,好好规划一下,做得成很多大事。你说,这是不是相当于重生一次?而且在这次人生中,没人逼逼你,没人催婚,没人催生,随心所欲,多么快活。


美好的事情发生了,但我们的观念要跟得上,也要早早做好准备。

推荐: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情
上文:工作三境界:苦,持,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