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这8处公共空间荣获“最美”“百佳”称号!
长三角文采会现场徐汇展台
日前,2020魅力长三角•上海(浦东)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产品采购大会(长三角文采会)在浦东筒仓艺术中心举办。2020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也同时迎来了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
优秀组织奖
经过近半年的积极挖掘与深度探讨,多达600余个空间案例的激烈角逐,从城市书房到商圈文化,从文博艺术到美丽乡村,颁奖仪式上,诠释着”美”“好”“新”的“百佳空间”“最美空间”“十佳设计师”等奖项一一出炉。其中,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单项奖方面,黑石M+音乐街区荣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徐汇8处空间荣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现在,就让我们来瞧瞧这几处空间都是凭借哪些硬核实力获此殊荣的吧!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地址:复兴中路1331号
黑石M+集纳办公、酒店、餐饮、零售、文化休闲等多种业态,聚焦徐汇区着力打造的汾阳路音乐街区以及“百年音乐”计划,旨在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音乐主题街区。
设计亮点
空间入口在原有喷水池的设计基础上融入音乐元素,呈现出亲切、欢迎的姿态,与周边音乐文化空间连通呼应,多方位地向公众开放,延续城市活力,将区域的艺术氛围大大提升。此外,设置丰富的活动场景,凝聚更多的音乐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驻足看一场小型演奏会,尽情体验音乐家的24小时。
运营亮点
96岁“高龄”的黑石公寓,在互联网时代重新走入人们视野,Art Deco风格的新晋精品酒店、独特的和菓子体验店、开业即爆火的神秘酒吧、没有菜单的人气意大利餐作坊、文艺书店、创意法餐、网红咖啡厅,以及独具艺术氛围的展览空间、露台画室,M+空间根据项目整体定位,集合了一批现下年轻人“追逐”的“网红打卡点”。无论装修风格还是整体定位,都透露着别样的上海复古文艺气息,公寓历经百年的历史也仿佛在此展开时空交错。
枫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地址:双峰路420号
进入枫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建后的图书馆,灰色背景墙搭配悬空铁艺架,既文艺又不失清新。成人阅览室中宽敞明亮的空间、白色格子型书架、各处摆放的绿植,像一隅令人安心的家居客厅,更让整个阅读空间平添一份清新雅致。少儿阅读室没有摆放太多的桌椅,小朋友可以席地而坐,自由自在地阅读。
设计亮点
剪纸馆门廊设计融入中西方现代艺术风格,打造了一个无限透明的微笑般的公共空间。设计师采用一种在上海濒临消亡的传统工艺——剁斧石,作为立面的装饰面工艺技法。
灰色的墙体嵌着金色枫叶,“为了呼应枫林街道的枫叶标志,但更多是纪念这个枫叶似火的季节。这是希望。”场馆在金秋时节落成时,设计师如是说。充满希望的橘色拱券,为双峰路展露了一次记忆的重组与再定义。
运营亮点
穿过挂有剪纸作品的艺术长廊,就进入了另一个艺术空间,这里就是林曦明现代剪纸艺术馆。
馆内设有剪纸作品展示、介绍上海剪纸艺术成就和发展历史的文献资料展示、剪纸衍生品陈列及非遗专题影像放映等区域,是徐汇乃至上海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的地标性场馆之一。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地址:徐汇区滨江公园
格楼书屋四周被开阔江景和茂密绿树环绕,若干高低错落的平台漂浮在树林中,支撑它们的是一组钢格架构成的片墙。一部曲折的楼梯将这些平台联系起来,把人带进一个个方位各异、大小不一的空间。
设计亮点
书屋内的空间依托于平台,相互开放联通。通透的幕墙玻璃和格架墙模糊了平台之间和室内外的空间层次,在建筑任何一个角落,周围的枝叶和格架上的书籍都是触手可及的景物。
通过结构、家具和空间三者的融合,格楼书屋成为一种实体媒介,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尺度和知觉上的积极关联。
运营亮点
格楼书屋不仅仅是一个书店或阅读室,它也是一个咖啡馆、一个驿站、一个观景平台、一个小演讲厅。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地址:乌鲁木齐南路66号
天平街道“66梧桐院·邻里汇”位于乌鲁木齐南路66号,其中一号楼是一座建于1932年的徐汇区文保建筑。近年来,徐汇区委、区政府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将原在此处办公的区体育局机关整体迁出,交由天平街道建设社区邻里汇。
设计亮点
“66梧桐院·邻里汇”主楼建筑由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原为国际礼拜堂牧师住所,属英国乡村风格花园住宅,假三层(局部二层)砖木结构,最明显的立面特征是山墙的半露木构架、清水红砖墙面及陡峭的红色瓦屋顶,属于徐汇区文物保护建筑。
“66梧桐院·邻里汇”既能解决养老、托幼、就餐、理发、日常维修等“刚性需求”,又能兼顾沙龙、阅读、民主协商、交流分享等“美好需求”,做到全时段、全覆盖、全人群的多元化生活品质提升。
同时,在此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最美风貌区党群服务站”“风貌治理共同体”等平台,使之成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综合枢纽、家门口的邻里共融客堂间、风貌浓郁的高品质生活体验地。
运营亮点
街道在“66梧桐院·邻里汇”先后举办了“小照片·大时代”故事分享、“梧桐·名家汇”文化雅集、“漫品天平初心路”行走党课等系列品牌活动,为区域单位、居民群众、共建部队等各类人群提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空间多次邀请居民代表、社区规划师、职能机构以及国有企业、专家团队、代表委员等到此协商议事、共话治理,构建“美好社区治理共同体”。
每周二、四、六下午,邻里餐厅举办“梧桐书苑”评弹书场,在徐汇区文旅局的支持下,街道与上海评弹团携手,将评弹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曲艺引入邻里汇,成为居民群众和曲艺爱好者的“福音”,开创国有院团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合作新模式。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地址:乌鲁木齐南路178号1号楼
衡复艺术中心地处衡复风貌区核心地段,毗邻周边众多风貌道路及名人故居,梧桐掩映下沉淀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为衡复艺术中心提供了蕴藉隽永的文化底色。
衡复艺术中心所在建筑建于1928年,原为“中国美生总会”用房,经修缮后于201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亮点
衡复艺术中心在修缮中重点保护了建筑外立面,还原铁艺栏杆、拱券门、天台花窗等建筑细部,呈现美妙的流线。室内的地坪、墙裙、天花、楼梯、壁柱等特色历史原物,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展现出上世纪30年代的典雅与厚重之味。
修缮保留了建筑原有空间格局,恢复了建筑内一层小礼堂及二层礼堂空间,提升建筑功能,引入文化、艺术、展示等多种文化类型,活化利用建筑的公共文化属性,搭建衡复风貌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运营亮点
作为一家倡导精致生活方式、定义当代美学标准的文化旗舰场馆,衡复艺术中心依托区域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定位为精品艺术中心,突出高端化、精品化、个性化的特征。
自开放以来,衡复艺术中心已相继举办了“巴卡拉—收藏者之家水晶艺术展”、《上海文学》“天涯同心”诗人论坛、香奈儿2020/21高级手工坊系列发布会等诸多高规格活动,致力构建高端文化商业展示平台,促动精品艺术文化消费,打造成为衡复风貌区内的顶级品牌集聚地、时尚新品首发地、高雅艺术首展地、精品活动举办地。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地址:复兴西路62号
衡复风貌馆位于复兴西路62号1层,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建筑本体始建于1930年,其外观和室内装修均为西班牙风格。198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2019年5月18日,修缮后的衡复风貌馆面向社会开放。作为上海第一座风貌区主题的展示馆,衡复风貌馆定位为衡复风貌区的“索引”,邀请社会大众走进优秀建筑,共同深入了解衡复风貌区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衡复风貌馆围绕百年建筑、百年人文两大主线,以海内外搜集的史料文献为坚实基础,呈现了衡复地区的历史人文、道路规划、优秀建筑、科教文卫、衣食住行、法律规章等各方面的百年变迁。在布展方式上,使用360度全景影像、AR沙盘、互动魔镜墙、二维码语音导览等新媒体技术,将观众带入耳目一新的浸入式体验场景。
设计亮点
在衡复风貌区资料中心展厅,衡复魔镜的整面墙为可触摸屏,5名参观者可以同时搜索海量的衡复风貌区各类资料。
运营亮点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地址:云锦路280号
随着浦江西岸的贯通开发,有着百年历史的龙华机场被改造成城市干道旁的跑道公园。云锦路活动之家小建筑群就位于跑道公园内。
线性的公园场地决定了建筑的布局。设计师沿东西方向布置了间距和长短不一的混凝土墙,它们支撑着折板屋顶。高低起伏的屋顶一路向前延伸,隐喻了跑道上的起飞动作,并藉此获得了与龙华机场的历史关联。
自由分布的混凝土墙支撑起一个双坡屋顶的建筑集群,大小屋面交错嵌套,生成了高低起伏、鳞次栉比的形态,如同一个聚合的小村庄。
设计亮点
建筑在横向剖面上的近人尺度,源于对传统居住空间的日常体验。而在纵向尺度上,坡屋面则突破传统的开间尺寸,沿着飞机跑道的方向不断延伸,成为连续的坡屋面。这两种尺度共同构成了一种基于场地特质的、兼具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空间秩序,设计师称之为家的延伸。
从结构体系来看,活动之家是一种变异的、由钢桁架实现的折板体系。通过对空间体系的灵活组织,设计师为每座建筑赋予了自身的特征。模糊的聚落空间关系介于开放和封闭之间,为未来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
运营亮点
云锦路活动之家由三栋建筑组成,入驻了6家机构和店铺,包括群岛书店、那行文化、一岸学院、法南之家餐厅、Coffee Call咖啡店,以11号线云锦路站为核心辐射西岸艺术创意和办公社区。群岛书店、那行文化等文化单位的入驻,使建筑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聚落”,更是精神意义上的“聚落”。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地址:桂林路406号
上海谷歌创客活动中心位于一块需要开放给大量人流穿行的公共绿地。场地的开放属性,以及其中的六棵老香樟,成为了设计的出发点,并由此确立了两个基本的设计策略:一是建筑主体抬高至二层,最大化开放地面的绿化与步行空间;二是保留六株大树的同时,在建筑与树之间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
设计亮点
建筑由四座独立的悬浮体串联而成。底层的10片混凝土墙支撑着上部结构,并收纳了所有垂直上下的设备管道。其表面的镜面不锈钢消解了自身,同时凸显了地面层的开放和上部的悬浮感。
四个单体围合成通高的室内中庭,其悬挑结构由钢桁架实现,它们在水平方向上以Y或L形的姿态在大树之间自由伸展。透过四周悬挂的全透明玻璃以及顶部的天窗,引入外部的风景和自然光,使空间内外交融。
运营亮点
谷歌开发者社区GDG(Google Developer Groups) 旨在通过开发者们自发组成的社区,进行技术分享交流,推动开放型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在业界的使用。目前全球已有500多个GDG社区,中国已成立了20多个GDG社区。
大到旧工业园区改造、市级博物馆、图书馆,小到一片绿地、一个街角,公共空间和人居住的适宜性紧密相连。在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持续增长、公共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当下,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更应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的尺度,在注重空间设计的同时,亦关注公共文化空间内容的配备、运营方式的创新,以及社区群众的参与。
正如大赛评委主席蒯大申教授所说:“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的举办,反映了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即人们不但关心公共文化场所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而且日益关注空间的设计感和美学品位。大赛不但顺应这个趋势,而且一定会有力推动这个趋势向前发展。”
奖项的揭晓绝非大赛的落幕
而是“美好空间”走入市民生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