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丨上海咖啡文化周开幕!“啡尝特展”浓缩徐汇最美时光
今天(3月29日),“因为咖啡,所以上海”上海咖啡文化周开幕式暨第一届上海国际咖啡产业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开幕式上,上海咖啡文化周四项特别发布,向国内外游客呈现了上海咖啡文化的发展现状、产业动力,同时上海与咖啡联动的文化IP “Shanghai Blend上海拼配”概念和具有上海特色的“素芮白咖啡”的配方,也在现场首次亮相。
或是办公楼里的咖啡店、文化集市的摊位,抑或是演播厅的舞台剧、书店里的休闲区,从现在开始,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有可能与上海咖啡文化周不期而遇。比如,以最好的姿态长在时光里的武康大楼。
红蓝条相间的油布篷,铺上花格子桌布,桌上放着咖啡、可可、罐头炼乳和面包。一旁的煤球炉,用来煮热水,还能支个架子烘烤吐司……
这正是七十多年前,在现今淮海中路街头涌现的一批露天咖啡摊外摆位。当时有人记载,“差不多每条马路街头巷尾便有一摊”。
那时,因通商贸易发展,舶来品速溶咖啡粉入沪,咖啡也从昂贵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生活。时光飞逝,咖啡香气始终在淮海中路上氤氲沉淀,愈加香醇。
今天的淮海中路,咖啡馆最密集的区域恰好就在武康大楼周围,老楼方圆500米范围内,有近40家独立品质咖啡馆。
伴随着咖啡香,这栋有故事的老楼褪去旧貌,展现出最生动的“表情”,不仅烘托出当下的品质生活,还接驳起都市中的文旅新体验,更荡漾着梧桐掩映下活跃的新业态及新生态。
武康大楼附近的咖啡馆,有着与风貌建筑相匹配的颜值与气质,它们与社区生活交融的场景是这样的——
清晨,咖啡师拾掇齐整站在柜台里,看一眼推门而入的熟客,就知道今天是否还是按老样子点咖啡;周边居民要搬家了,会特地前往熟悉的咖啡馆道别,甚至将心爱之物留在咖啡馆,当作纪念;经年累月,咖啡馆老板的个人爱好也会慢慢变成客人的偏好……
安扎于武康大楼骑楼下的老麦咖啡馆,就伴随着老楼经历了内外修缮、周边架空线落地等一系列焕新举措,不徐不疾共同长成了时光中最好的模样。
今年初,来武康路打卡的市民游客发现:武康大楼“太好出片了”——大楼斜对面的一场“微更新”,为往来路人打造出一片安全、开阔的取景地,使整个街区有了全新感官体验。特别是那些新入驻的咖啡小店,更参与了整个街区的文化氛围营造,让驻足的人们,能进一步留下来、走进来,阅读建筑、感悟生活。
近两年,武康大楼这座矗立在六岔路口的近百岁建筑,经历建筑内外部修缮以及周边“蛛网”落地,实现再次蜕变。
咖啡的醇香回甘中,老楼有了更生动的“表情”。
61岁的李建华时常带着家人回来看一看老街区、老建筑。刚结婚那会儿,李建华的小家就安在附近,“在转角的咖啡馆来杯咖啡,一天就妥了!这成了改不去的习惯”。后来家搬远了,也要隔三岔五回来喝杯咖啡。
对于更多游客而言,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老建筑老街区也变得更友好、更可亲近。
数据显示,城市旅游中,人们在某一处多驻足十分钟,发生文旅消费的可能性就增长一倍。而一众咖啡馆的存在,正是放大了这种可能。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建红透露:咖啡香中的街区,也将充分激活全域旅游的新体验。
氤氲在咖啡香中的武康大楼,吸引来的不仅是人流,更是一方街区生机盎然的生活与丰富业态。
除了咖啡店以外,当下以武康大楼为原点,周边文创店、艺术书店、网红餐饮、艺术展陈等更多宜游宜消费的新空间、新业态迅速集聚安扎,丰富了整个街区立体、多维度的业态和生态。未来,不断生长着的武康大楼还将推出数字艺术服务和艺术主题邮局等。
“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咖啡香的浸润,不仅放大了一栋建筑的魅力,更映射出整个街区乃至城市的独特魅力。武康大楼,以最好的姿态长在了时光里。
02
啡尝特展记录变迁
作为“上海咖啡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正在武康大楼举行的《啡尝特展》,演绎了咖啡文化与海派生活、海派建筑的相融相生。
“近两年,集聚在武康大楼附近的个性化咖啡馆越来越多,为这方风貌社区打造出更多生活化的场景。通过咖啡这种介质,人们有了体验和感悟品质生活的具体载体与场域。”《啡尝特展》展陈相关负责人说。
《啡尝特展》是一场关于咖啡文化早期在上海形成与变迁的文化展,同时也是海派文化的一段历史缩影,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中一段非常有趣且迷人的历史。
如今遍布在徐汇风情小马路上大大小小的咖啡店,浪漫基因可以上溯至19世纪。
19世纪40年代,进入上海的外国人带来了海外的生活方式,咖啡正是在这“中西合璧,华洋杂处”的时期进入上海,日渐成为这座城市极具代表性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
由于其颜色与口味,咖啡当时一度被人们戏称为“咳嗽药水”,更有名为“磕肥”的音译叫法,多数情况下,仍是以外国人日常饮用居多,他们喜欢用咖啡来招待中国朋友。
20世纪20年代,随着俄罗斯、犹太移民等外国侨民的大批涌入,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出现在上海街头,咖啡开始在国人之间流行起来,当时咖啡因价格昂贵,仅为部分中高收入家庭和文艺界人士日常消遣饮用。
20世纪40年代,美国咖啡大量涌入,上海的咖啡价格开始下降,咖啡开始进入上海每家每户的生活,许多露天咖啡摊也应运而生。
当时的上海街头常有黄包车夫大汗淋漓,奔至咖啡摊前,一口气儿灌下两杯咖啡,再吃上两片土司,随后抹嘴而去的场景。
“红蓝布条子的篷,铺上花格子布的毯子,上面陈列着美国货的杯子、咖啡、可可、罐头牛奶和面包等。在摊旁,一个煮咖啡和烘土司炉子,燃着熊熊的火,摊主和伙计穿着短衫,热得大汗滴滴的忙碌着……”
——《美式配备街头咖啡座》
1946年《铁报》刊登
在武康路393号展览现场,主办方复刻了当时的咖啡摊,邀你体验曾经上海街头的烟火气~
《啡尝特展》
即日-2021年4月11日
每日9:00-17:00
武康路393号甲(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
想让平平无奇咖啡杯变身成掌中“萌宠”?这一张贴纸就够了!即日起,前往武康路393号甲(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打卡《啡尝特展》,并在朋友圈分享你与展览的照片,向前台小姐姐出示朋友圈,即可获得咖啡周限定狗狗贴纸一份!
*每人限领一份,共30份,送完即止。
部分信息来源丨文汇报、上海咖啡生活转载请注明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用一杯咖啡的时间,邂逅徐汇好去处上海西岸新晋景观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