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福利丨来徐汇艺术馆感受招牌中的“上海味道”
上海招牌
招牌,店铺的第一face,漂亮登洋的脸面直接关系到店家生意的好坏。有趣的招牌会令人想进店一探究竟,好看的招牌也能成为一种艺术。正在进行的“城市微更新”,唤醒一度被忽略的城市脸面“店招、门牌”,令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各色招牌(图片提供:姜庆共)
上海是中国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它的招牌文化最具代表性。以20世纪为例,从1920年代上海南京路美商公司店招,三四十年代公共租界犹太人商铺店招,到40-60年代楷体字店招、70年代新魏体和行楷体标语和行楷体招牌,80年代美术字商标、90年代综艺体,以及这些字体从手写到铁皮凿字、水泥浮雕、即时贴、直至到涂鸦、金属立体字技艺,电脑打印的招牌……诞生于不同时代、处处可见的“招牌”承载了城市历史的痕迹。
约20世纪30年代,南京路先施公司门前的“大减价”广告旗幡、店招及公共汽车车身的文字广告。
20世纪80年代,位于漕溪北路、徐镇路、华山路交界处墙面上的“大地”雨衣路牌广告,现址为徐家汇东方商厦。
徐汇艺术馆“设计与生活”系列展览已经持续了第六届,本次“上海招牌”,由上海风景工作室姜庆共先生的街头文字摄影集《字游上海》展开,以“招牌五法”,反映上海街头招牌的丰富呈现。
展览邀请20余位本地老中青中西文书写和设计者参展,以表现招牌字体书写和设计的种种可能性,他们其中有招牌绘写师、店主、字体设计师、出版社编辑、美术爱好者、普通市民,以及来自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的小同学们,传统书法、中西美术字,以及弥漫着烟火气的“野生”字体,在他们的手下徐徐展现。展出的近百件案例和文献、实物,包含了约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招牌字体形态。
点击观看新闻坊的探展小视频随着近年来城市界面更新的加速,一批又一批的老招牌悄然消失,一些带着时代烙印的新招牌很快地取而代之。店招应该千人一面?还是千人千面?孰是又孰非?
上海近几年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及街区“微更新”正悄然影响到招牌的变化。徐汇是上海社区规划师的首倡者。通过融合社区规划师专业力量和自治共治社区力量,建设更多居民家园“民心工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在街区店招店牌的微更新方面,社区规划师充当了设计师和商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从底色配置到字体选择,从大小比例到安全需要,以非一般的“匠心”努力,赢得商家和市民的一致认同。
以静谧优雅的衡复历史风貌区为例,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社区规划师挖掘建筑内涵,为呈现建筑本身的特点,店招的底纹基本都是建筑外立面的颜色,但允许商铺在店招的logo(标识)上有自己的设计,比如不同的字体、颜色、图案等,既保持了街区整体协调性,也保留了每家商铺的特色。
建业里的沿街商铺
衡复艺术中心的招牌与建筑融为一体
武康大楼沿街商铺
最美的街道,就是以人为尺度的街道。如何传承各个时代商业和经济体系遗留的字体痕迹,展现店招的多样性,有关部门的实践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当下,字体爱好者的书写和设计正渐渐表露街头,在策展团队看来,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记录,更是一次开放式的探索。也许在浩瀚的城市更新大潮下,一场涌动的新招牌设计即将开始。
展览时间
2021/4/1-2021/4/22(周一闭馆)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展览地点
徐汇艺术馆(淮海中路1413号)
有奖互动
互动内容在本篇文末留言#上海招牌#+你最心仪的上海招牌是什么样的
奖项设置获赞数前3位留言者每人将获得价值108元的《字游上海》书籍一本心动不如行动,快来留言参与吧
#表白上海植物园最美春天#
互动留言获奖名单
END
部分图片丨《字游上海》插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