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初夏,“上海之扇”送来一阵清凉婉转的梨园之风|让城市空间美起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演艺 Author 徐翌晟
从中山南路笔直向前
至宛平南路口,
站在新建工程接近尾声的
宛平剧院前,
你不会感觉到
这是一座突兀的建筑。
甚至,
若透过周遭居民楼的间隙
向它望去,
其浅金黄色的扇形外立面、
谦逊的高度,
都与环绕四周的楼房融为一体,
安静又不失光彩地
伫立于初夏的阳光下。
它仿佛生来就属于此地,
未曾离开过,
但它又与居住功能的建筑不同,
它的存在意喻着
人们日常生活之外的另一个维度——
对于舞台灯光的热爱,
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
☆.
宛平剧院
经过近5年的建设,宛平剧院即将于6月23日迎来第一场演出,今天,它向先行进入其中的人们敞开了心扉。
扇开处处
新建的宛平剧院有满足大型戏曲剧目演出的1000座戏曲专业剧场、300座的戏曲小剧场和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演厅以及电影放映厅各一个,总建筑面积是2.9万平方米。
不同大小的演出空间之间的叠放,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也只有这样,才能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公众休息和活动腾出空间。
“上海之扇”是宛平剧院设计总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徐风教授赋予这栋新生建筑的新称谓。
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专访时,徐风介绍,构思初期也曾反反复复寻找灵感,后来发现,传统戏剧都会运用到一个共同的道具——折扇。
徐风在介绍设计思路 图/郭新洋
而扇字,又与“善”同音,带有吉祥美好之意,“在城市街道上徐徐展开的中国折扇,传达出上海这一现代化大都市具备的深厚文化底蕴。”
纸扇的直角形态,在实际建造中被进一步转译为更为柔美的弧形肌理的混凝土外墙。
为了处理庞大的建筑体量可能带来的压迫感,“折扇”的方向在建筑立面上不断地被切分,从外观上看,是折扇在不同层面的展开。
进入宛平剧院,墙上、天花板、门把手、座椅扶手,扇形的元素俯拾皆是。
天花板
一仰头,发现门厅的天花板被分割成了不规则的扇形,“扇面”连绵起伏的角度消解了原本可能因为层高所限带来的压抑之感。
天花板被分割成扇形 图/郭新洋
多功能厅
位于四楼的多功能厅有300平方米,半透明的玻璃墙上勾勒出宛若扇心骨的条条金线。
徐风介绍,多功能厅乍一进门空若无物,没有设置专门突起的舞台,只有不使用时可以完全收起在墙边的200个伸缩座椅。
收起在墙边的伸缩座椅 图/徐翌晟
若按照徐风的“偏爱”,此处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几近消失,原本,应更适合评弹团的吴侬软语低吟浅唱。
沿着螺旋扶梯向下走 图/郭新洋
大剧场
沿着螺旋扶梯下至二楼的千人大剧场,偌大的舞台深达20米高10米宽16米,25块升降板可以满足演员在台上的各种“腾挪闪转”。
回望观众席,剧场整体呈扇形,缩短了观众的视距,使观众更接近舞台,能够真切清楚地看到戏曲唱念做打的程式之美,更具有围合感。
大剧场观众席 图/郭新洋
大剧场的墙面依然化入了“折扇”概念,反声板是扇面,吸音板成为撑起“扇面”的“扇骨”。
“‘扇形’在剧院里,不仅仅成为一种高辨识度与符号,更多的是功用性,场地如折扇一般被最大化地围合起来,形成聚拢内向的空间格局,创造出‘闹中取静’的契合国人传统审美的神韵。”徐风说。
“扇形”元素比比皆是 图/郭新洋
戏入其中
大厅的衣帽间入口,画家韩硕正在现场指挥工人们抓紧安装一个“艺术装置”——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卯榫结构连接起一根根实木圆柱,将原本图纸中的古戏台抽象化表现,意喻着观众从这一刻起,暂且褪去现代世界的外壳,踏入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百转千回中。
观众大厅的壁画 图/郭新洋
由于是一座戏曲专用剧场,宛平剧院在建设之初,就在各个细节上考虑了戏曲的专业特性。
小剧场舞台 图/郭新洋
“戏曲演员的妆容色彩丰富细腻,通过脸谱色彩与线条勾勒显示人物的忠奸善恶,因此,化妆镜边框的灯光与交响乐演出不同,都采用了暖色调。”
服帽间又被戏曲演员称作“盔帽间”,服帽间的空间布局,亦是根据传统戏曲中人物化妆、穿戏服的顺序进行安排,充分考虑到戏曲演员穿戴整齐时通过的舒适尺度。
徐风在服帽间接受采访
徐风说,宛平剧院里每一间房无论功用如何,都尽量做到有窗,让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阳光与空气带入的外界交流,而那些窗的形状,又是长条形的,镶嵌于墙上,恰似中国书画中的立轴,窗外摇曳的树影就凝滞成那一刻的笔画。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某个年轻人在路过剧场时,被艺术家们的身姿和唱腔所吸引,能够感受到孕育在传统戏曲中独特的美感。我相信宛平剧院未来会是上海一个中国传统戏曲最有仪式感的场所,也是我们作为建筑创作者给上海市民的一份答卷。”徐风说。
徐风站在剧场内 图/郭新洋
戏曲客厅等你来
作为上海西南知名文化场所,诞生于1988年的宛平剧院最早是电影院,2006年重新修葺后主要进行文艺演出、电影播映,一度享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第二课堂”美誉。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舞台先天条件所限,那时的它不是一个完美的戏曲演出空间,主流剧团和剧目在宛平剧院的演出频率不高。
2019年底,宛平剧院完成结构封顶 图/郭新洋
现在,身处宛平剧院四楼的多功能厅,即可望见内环高架上的滚滚车流,下到一楼,玻璃墙外的街道上亦是行人如织,外立面“折扇”投影在剧场大厅青石色的地面,又形成了一把影子“折扇”。
城市中封闭的剧场盒子与墙外的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关联,无形,却如此紧密。
未来,这座专为戏曲打造的剧院有更多空间向市民开放。
一楼的大厅展示戏曲知识、剧种普及等,二楼三楼公共空间,规划用音、影、美、画等打造艺术装置和沉浸体验区域,挖掘戏曲各维度的美感和技巧,吸引更多青年人群和知识阶层的参与体验。
剧场建筑呈现出如此开放生动的形象,更成为上海发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窗口。
福利时间
免费体验·循声探秘交大
《循声探秘·声动交大》沉浸式校史情景剧,6月5日徐汇文旅云专场免费体验名额等你来get!
本次福利秒杀将在徐汇文旅云于今晚(5月31日)19:00开启,调好闹钟准时抢票~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即可跳转至抢票页面
立即拼手速编辑丨Joe
信息来源丨新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