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3天42.4万人!武康大楼又火了,匆匆拍照的人却少了,这才是打卡上海老建筑的正确方式→
短短3天武康大楼所在的衡复历史风貌区迎来42.4多万名游客打卡
不过,人们打卡的节奏却变慢了▽
武康大楼
阅读老建筑,在上海已成新时尚。而保护和传承好老建筑蕴涵的历史文脉,在上海也已是一种城市共识。
体验 老建筑因地制宜修缮居民、游客的相处可以很和谐
武康大楼旁的人行道被拓宽3.6米,留出驻足空间。
结合武康大楼的住宅性质和所处区位,项目团队还把外墙上的雨棚、晾衣架和空调机架“藏了起来”;周边架空线整治拆除,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楼内部解决了居民“急难愁”问题。如改造辅楼楼顶废弃空间,新增公共晾衣区和花园,楼内23户合用厨卫也全部得到改造。
武康大楼外立面的空调机被隐藏起来
体验 挖掘赏鉴小众老建筑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
上海有着“万国建筑博览”美誉,随便路过一条上海的小马路,就可能遇到一幢有故事的文保建筑,发现一段值得记取的历史。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
越来越多的小众老建筑被人们挖掘、赏鉴和解读,尤其是大批年轻人,也日渐倾心于老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这得益于上海历史建筑开放力度加大,一种城市风气的培育与熏陶。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上海启动“建筑可阅读”以来,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
END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