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镇西: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我提三条建议(之三)——大幅度改善从教人文环境

2017-09-12 李镇西 镇西茶馆


     第三,大幅度改善从教人文环境

     

 提高了教师的待遇水平,提高了教育的入职门槛,还要改善从教的人文环境。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学校无论教学硬件,还是校园景观都比过去大大改善,但对于真正有志于教育的老师来说,最希望教育行政部门改善的是人文环境——


应该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虽然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年级组、教研组以及各种学习共同体等团队智慧的结晶,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属于个体劳动者——所有的理念和设想,都必须通过教师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去变成一堂一堂的课,而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组织班级活动、和学生谈心……这些都是教师独自完成的,因此需要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现在老师们普遍感觉被管得太死,总是很被动地忙碌。只有给老师以尽可能充裕的自由时间,才能释放他们的创造力。


给教师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教师是知识分子,独立思考是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按说,思考是各人大脑里面的事,想什么不想什么谁也管不着,这“思考自由”从何谈起?但毋庸讳言的是,在最应具备创造性品质的教师群体中,不少人现在却最缺乏批判性思维:崇拜权威,迷信教材,不敢质疑,人云亦云。教师的思考自由更多的是被上面许多“统一规范”所剥夺了的——当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强调“步调一致”的“执行力”的时候,教育就取消了。作为教育者有自己的想法也没用,干脆不去“多想”。我呼吁教育管理者要尊重并鼓励每一个教师对教育的思考权利——无论是思想理念,还是实践做法。特别要说明的是,尊重思考的权利,就包括了允许教师“说错了”的权利,因为如果只允许“正确地思考”等于就是剥夺了思考。即使行动上服从大局,听从指挥,但思想上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不同看法和继续思考、质疑的权利。一定要让老师们在校园有一种思想的安全感。


给教师更多的教育教学自主权。我想到我自己的一段经历。二十多年前我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教会学生自己改作文,让学生逐步具备修改能力后,最后我完全不批改作文。此举得到校长的支持。但他说:“我不能在学校公开此事,更不能表扬你,因为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如你一样是认真在进行教学改革。如果公开表扬你,那么很可能有不少老师会打着改革的旗号而根本就不批改作文作业。”我当时非常理解校长对我的理解。确有少数教师既缺乏敬业精神,也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所以现在许多学校普遍管得比较严,统一要求比较多,这不但可以理解,甚至说在某个阶段也是必须的。但既然有了前面两个“大幅度提高”,教师无论是敬业精神还是专业素养都应该是值得充分信任的,那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把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还给老师们——让他们有选择辅助教材、甚至自编补充教材的自由(国家统编教材当然是无法不选择的啰),有选择教学模式或不要任何模式的自由,有选择备课方式和教案呈现形式甚至不写教案(对成熟的教师来说,不写教案不等于没有备课)的自由,有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的自由,有选择作业批改形式的自由,有选择考试方式的自由,有选择班级管理模式的自由,有选择确定班级文化核心的自由,有选择主题班会内容和形式的自由……


减少“非教学任务”的干扰。为什么现在许多本来热爱教育的老师却不喜欢教书了?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在教师所承担的工作已经越来越不“单纯”了。是的,我这里用了“单纯”这个词,因为教师从事的本来应该是很单纯的职业,就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打交道。可现在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忙碌了一整天,看着似乎做了很多事,但真正该做的却没怎么做。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时间做,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都耗费在了一些所谓的“重要事情”上——比如,写不完的各种应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种上交表格,迎不完的各种检查验收,还有补不完的各种活动资料……特别是什么都要“进校园”,最后具体的工作都压在了每一个老师的头上。改善教育的人文环境,上级部门(还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就是要减少对教师额外非教学任务的摊派,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本身,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教研、培养学生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除此之外,我特别还想说的是,改善人文环境,还应该减轻教师超负荷的工作量,比如学校有宽裕的“师生比”,使老师们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国家能不能多拿出经费扩大每个学校的教师编制,让学校的教师人数“富裕”一些?比如按现有师生比,一个学校需要100名教师,那教育局就给学校120名教师。这“多”出来的教师,不但减轻了老师们的超负荷的工作量,还解决了因病假、产假而导致的教师工作量的增加,而且也为学校能够让有些做出突出业绩的教师享受三年一次的学术假提供了可能——这是我和许多老师的“中国梦”。


改善从教的人文环境,显然还不止上述几方面,还有建立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老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改进评优选先机制、改革职称评定方式(比如,我一直主张职称评定应该“评聘合一”而非“评聘分离”,现在的评聘分离,让许多老师评了职称却多年不能兑现,等于是拿了一张“空头支票”)等等。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如果说提高教师待遇是在物质上吸引老师,那么改善人文环境便是在精神上凝聚老师。


 

上述三条建议主要是针对未来的师范生培养和教师队伍管理而言,也就是说,是“将来进行时”而不是“现在进行时”。但我希望我们国家宏观的教育体制改革,能够逐步朝“双提高一改善”的方向推进。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愚以为,如果能够做到上述三点,“四有教师”自然呼之欲出。


最后,我还想强调的是,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的水平,大幅度提高教育入职的门槛,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因为大幅度提高了待遇水平,必然要提高入职门槛;因为门槛高了,从教难了,自然也应该提高从业者的待遇水平。反过来说,我们不能只提高教师待遇,而不提高职业门槛,那不合理;也不能只提高入职门槛,而不提高待遇水平,那不合情。有了高薪资的待遇和宽松、自由的从教环境,真正爱孩子、想教书的高素质教师便能感受到教育的心灵舒展、乐趣创造和职业幸福。


习近平主席还曾深情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可见,好老师不仅对一个人,而且对一个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


试想,如果我们国家真的大幅度提高了教师待遇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教育入职门槛,大幅度改善了从教人文环境,“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将不再是奢望。那时,中国教师将会有怎样的尊严感与幸福感?中国教育将会有呈现怎样的勃勃生机和累累硕果?我们国家将会在各领域诞生怎样群星璀璨的世界级大师巨匠?中华民族又将以怎样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军事、人文……而骄傲地跻身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全文完)

 

          2017年8月31日-9月4日晚


                                                        


曾经引起强烈反响的文章,欢迎回访


01 写给每一位关注“镇西茶馆”的朋友

02 别老想着“请教”别人

03 追求教育的真境界

04学好语文就靠这三把“钥匙” 

05 我是怎样减重成功的

06 任何以抢夺生源而取得的“高考辉煌”都是耍流氓

07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耍流氓”

08 教师节不是“优秀教师”节,也不是“教育教师”节

09 普通教师AA制吃个饭惹谁了?

10 我为自己当年打学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1 谁用无形的“道德”绳索捆住了教师的心灵与手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