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跳楼自尽的刘老师,你真不该这样啊!——兼致这次期末教学成绩不理想的老师们
一
据中新网1月29日报道,四川省巴中县某中学刘姓老师疑因工作压力大跳楼自杀身亡。
虽然具体情况尚在调查中,但据知情者称:“他教的班这次考试不理想,他昨晚一夜未眠。”
正是学校开始放寒假的时候,正是劳累了一学期可以和家人好好团聚的时候,正是家家户户迎接春节的时候……可49岁的刘老师却告别了这一切,走向了另一个世界。留给他的亲人无尽的悲伤,留给活着的我们无比的喟叹。
“他教的班这次考试不理想”是不是刘老师自杀的主要原因甚至唯一原因,在正式的调查结论出来前,我们还不好说。但“教学成绩不理想”至少是他的压力之一。或者说,也许刘老师存在心理压力已经太重太久了,而所教成绩不理想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学生没考好便自杀(我刚才说了,可能还加上其他原因),这说明刘老师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刘老师的自杀属于特例,属于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一般的老师都不会因教学成绩不理想而走绝路的。但没有像刘老师一样自杀,却同样因为应试压力而长期心理负担重,导致身心受损,生活质量下降,感受不到职业与人生的幸福,这样的老师却绝非个别。
所以,说“应试教育”不但是逼死刘老师的罪魁之一,而且也是夺去广大老师职业幸福的祸首之一,不算为过。这也让我今天说这个话题有了足够的理由。
二
从理论上说,教育的功能不只是教给学生以知识,教育的评价也不只是分数,所以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考试上;但当色彩斑斓的教育内涵只剩下两个字——“刷题”,教师所有的尊严便只能用“学生的成绩”来凸显了。于是,当“他教的班这次考试不理想”的时候,生活的所有幸福之门都向刘老师关闭了,唯有死亡大门畅通无阻——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和刘老师相同境遇的老师,虽然不会选择死亡,但这个年还过得舒畅吗?全校大会的期末总结、各级教学质量排名、家长会的面对、绩效工资的下浮、同事之间微妙的议论和神眼、学期或学年末工作的“调整”、连带而来的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只要没有“拿得出手”的“分数”,这一切都是老师心头的疼痛,和脸上的羞辱!总之是“灰溜溜”的。而如此“灰溜溜”,还有职业幸福可言吗?
不是说好了“不以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学校)的唯一标准”吗?班级风貌的积极变化,学生精神的明显提升,课程开发的个性多样,教育科研的有效探索、后进孩子的转化幅度,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综合实践的妙趣横生……都应该是教师劳动和智慧的呈现,都应该是教师成就与尊严的写照啊!如果我们的评价真正做到了“不唯分数论成败”,那么“东方不亮西方亮”,教师总可以在多元评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获得感。
估计会有人振振有词地驳斥我:“您说这些没有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这是天经地义的。何况不光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有家长、社会各界评价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不都还是看成绩吗?”
我当然知道,当今中国无论“素质教育”喊得如何响亮,最后还是“分数才是硬道理”。
三
1995年夏天,我曾写道——
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这话在中国似乎从来就未真正做到过。就目前中学教育而言,“成”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们的升学分数以及学校的升学率。这使许多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虽然胸怀教育科学与教育民主的顽强信念,却不得不在“升学教育”的铁索桥上冒着“学生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白搭”的舆论“弹雨”,艰难而又执着地前行!
于是,在当代中国,几乎任何一位“优秀教师”“优秀事迹”的辉煌大厦,都必须以其班级大大高于所在年级、所在地区平均水平的“升学率”作为支撑的主要栋梁,否则,他的一切教育思考、探索与创新都 47 31600 47 15091 0 0 1186 0 0:00:26 0:00:12 0:00:14 2901 47 31600 47 15091 0 0 1091 0 0:00:28 0:00:13 0:00:15 3246 47 31600 47 15091 0 0 1025 0 0:00:30 0:00:14 0:00:16 2948 47 31600 47 15091 0 0 960 0 0:00:32 0:00:15 0:00:17 2939 47 31600 47 15091 0 0 871 0 0:00:36 0:00:17 0:00:19 2596等于零!
23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而这23年中,从各种论坛、各类文件和汇报材料以及众多媒体上看,“教育改革”是多么热火朝天,而且“硕果累累”,但在中国绝大多数普通学校,“秋月春风等闲度”,寂寞者依旧寂寞,悲哀者依旧悲哀。
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要改变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对,不是“几乎是不可能”,就是“不可能”。那么我们能够做到的,就只能是调节我们的心态。学生没考好,教师当然应该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但教学分数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包括班科老师的协调配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家庭的学习氛围,甚至包括生源……把这些想透了,虽然“分数决定一切”的现实依然无法改变,但我们的心里会坦然一些,至少会减轻不少负疚感。
四
从教36年,在应试教育的战场上,我并非“常胜将军”,也有过“失利”的时候——虽仅有一次,但刻骨铭心。我记得当时这样告诫自己,我已经把我能做的做到了,结果如此,我只能说是天命;问心无愧,所以我没有半点自责。
同时我想,我还年轻,还有许多届毕业班在前面等着我,我还有机会“翻身”的,我就不相信我的运气始终那么差!后来的岁月证明了我并非盲目乐观、自我安慰——以后很多次考试辉煌(包括高考)让我扬眉吐气。
其实,即使在我高考“失利”(我说的是1990年,关于那次高考失利我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提到过,原因至今莫名其妙)的时候,我的教育成就感依然没有全部被高考分数剥夺:高中三年各种教育改革、课堂创新、浪漫而诗意盎然的班级生活、充满人性温度的班级史册、我对教育越来越科学而深刻的认识……这一切让我有了“高考分数”以外的教育成就感。
尽管世俗的社会环境不承认我这些收获,但它们却支撑着我的心灵,是我教育自信与教育尊严的源泉,是我继续教育改革的不竭动力,更是我后来打“翻身仗”并从此不再重蹈覆辙(事实上,1990届的高考失利成了不再重现因而是我唯一的失败记录)的原因。
五
我知道,不能指望每一个老师都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对教师的拯救还得社会的有理解与宽容——我这里说的“社会”其实主要就是学生家长。
每一个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当然是希望遇到好老师,而所谓“好老师”的标准就是能够“把分数提上去”。我这里不评价这种标准是否科学,就姑且依家长这个标准吧,我想说,没有哪个老师不想把学生的分数提上去,用不着你们“施压”。如果你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老师们会更加竭尽全力地教学,你们孩子的分数会提高的。如果你们太心急,太苛求,太无理取闹,那就没有哪个老师敢教你们的孩子了!
我还特别寄希望于制度性改革。我真心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大力气对目前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真正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教学分数当然重要,但能不能不把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校一个老师的唯一标准?能不能不进行学校排名?能不能不进行班级排名?能不能不那么赤裸裸地将分数与绩效挂钩?能不能将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数作为综合评价依据?在评价教学质量的分数和各种“率”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一下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生源的实际情况而差别化评价?能不能减少一些区县级、地市级各种统一的“调研考试”?……
我知道这些想法其实人家都懂——我就不信领导不比我更聪明,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做,但我还是想这么无力地呼吁,但愿能够感动“上帝”。
六
跳楼自尽的刘老师,真不该这样轻率啊!
也许刘老师的死还有其他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生命都不应该轻易放弃。但他已经无可挽回地走了,实在是令人痛惜!就算悲伤逆流成河,刘老师也无法复活。尽管绝大多数教师并不认识远在四川巴中的刘老师,但“物伤其类”,共同的命运和境遇,让刘老师的死带给了我们阵阵寒意。
千千万万老师的生命依然还在校园里奔涌,在课堂上流淌。热爱教育的本钱是热爱生命,善待学生的前提是善待自己;没有了生命,一切都谈不上;有了生命而没有健康的心态,也不会幸福。我们视教育为全部,可事实上生活的快乐不仅仅来自教育,还有其他——父母的健康,妻子(丈夫)的疼爱,孩子的乖巧,朋友的情谊,以及我们其他的业余爱好……
所以保重自己是,珍爱自己,这应该是我们随时对自己的提醒。
我特别想对这次期末教学成绩不够理想的老师们说,这次考差了不要紧,还有下次;可如果一直走不出心里的阴影,下次依然会考不好;调整心态,让阳光洒进心灵,从容不迫,把目光投向未来;多大的事儿啊,不就是一次期末考试吗?没事儿,相信自己,在你微笑的时候,明天的成功或许已经在向你走来……
我知道我这些说辞很苍白,可能还是不能解决老师们的具体困难,但我是真心的。我想以这篇朴素而真诚的祝福你们——
祝远方亲爱的老师们过一个好年!
2018年2月2日晚,于武汉天河机场候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