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故事|“家乡宝”返滇记——雪山上的识花人

修复自然 绿色和平行动派
2024-08-31
「 行动带来改变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云南最为人熟知的宝贵之处。这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却有着从高山寒带到热带谷地完整的生态系统,保存着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生物类群,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云南昆明拉开序幕。绿色和平和三位云南“家乡宝”一起,沿澜沧江顺流而下,从雪山之上到热带雨林,从本地人的视角探索和记录了他们眼中的生物多样性故事,带你认识一个可能未曾了解过的云南。


“家乡宝”是云南人的一种自我调侃:云南人爱家乡,不论走到哪里,还是家乡最美;云南人即使离家走出去,最终也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乡。


三位“家乡宝”里,有科普高山植物的视频博主,有可持续旅游倡导者,也有傣陶技艺传承人。他们在云南多种多样的自然风物中成长,也感受到这种宝贵的“多样性”在高速发展的喧嚣中褪色的可能。


对他们来说,“家乡宝”不单是一种乡愁,更是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


第一集:雪山上的识花人



第一位家乡宝,是在丽江出生长大的纳西姑娘艾几。她曾在北京当过十几年媒体人,在时尚、旅游、奢侈品等领域都有涉猎。她曾走过二十多个国家,但家乡的茂密森林和皑皑雪山,才是她所有记忆中最深刻鲜活的景致,也是她最想通过镜头去记录的独特风貌。


回到云南后,艾几开始思考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滇西北丰富的高山植物物种,特别是野生花卉,点燃了她从小深埋心中的对自然的热爱——她开启了斜杠青年生活。她用短视频科普高山植物,目前已经记录了170多种植物,积累了5万多名粉丝。


艾几站在迪庆州的澜沧江边,与曾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自己对视。© Greenpeace / Yan Tu


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微缩模型 


艾几的旅程从滇西北的梅里雪山脚下开始。经过碧罗雪山里的秘境南极洛,来到世界海拔最高的水稻种植地攀天阁,短短200多公里,却是全球地理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从冰缘带的流石滩、高山草甸,到寒温带高山的针叶林、阔叶林,再到焚风吹拂的干热河谷灌丛带,冰川融化成水,穿过森林冲刷进澜沧江大峡谷,呈现出由寒带到热带的植物分布图谱:绿绒蒿、雪兔子、塔黄在流石滩盛开,报春、杜鹃、蔷薇遍布草间,云杉、高山松、高山栎形成层层叠叠的森林和色彩。这里大多区域都人迹罕至,没有人能准确说出这里到底有多少种植物。这里也是动物的乐园,滇金丝猴、金钱豹等在这里过着不被打扰的生活。从4000米海拔一直到河谷,村落点缀其间,人们逐水而居。

南极洛拥有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 Greenpeace / Yan Tu


在碧罗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位置,是鲜为人知的南极洛高山湖泊群。这里9个形态各异的高山湖泊通过瀑布相连,湖边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里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在这里,艾几遇到了高山植物中的“女神” - 绿绒蒿。全世界已知49种绿绒蒿,中国有38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这种在严酷的气候和贫瘠的流石滩上生长出来的花,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了优美的花型和艳丽的色彩,为全世界热爱植物的人所追逐。然而,美丽的高山植物对环境的变化也最为敏感。气温的上升会引起物种的迁移,导致植物与传粉者的时空不匹配,如果缺乏合适的传粉者,植物群落最终会走向衰退。

(全缘叶)绿绒蒿,被誉为高山植物中的女神。© Greenpeace / Yan Tu


发现、记录、分享,让更多人知道高山植物的美丽与脆弱,进而更好地保护它们,是艾几坚持在社交媒体上科普高山植物的初衷。

沿着澜沧江一路向南,就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维西县攀天阁乡,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稻种植地,种植着有上千年历史的水稻品种“老黑谷”,相传,普米族的祖先从北方游牧地区一路顺水而下,一次江水泛滥,财物被大水冲走,绝望中,一条土狗不知从哪里跑来,尾巴上粘着三粒稻谷。人们郑重将稻谷采集,种植培育。据当地学者考证,“老黑谷”应是由当地野生稻种驯化而来,属生物学上的本地原生物种。由于早就适应了当地海拔与气候,和外来稻种相比,它的亩产数量虽不高,但是产量稳定。可以说,“老黑谷”保存了最适应当地环境的独特稻米基因,是这一方土地上宝贵的遗传资源。

老黑谷产自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水稻产地攀天阁,这个品种的水稻可以适应高寒的气候。© Greenpeace / Yan Tu


遗传(基因)多样性的概念不常被提及,却是除了生态系统和物种之外,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从人类培育农畜品种的角度来说,遗传多样性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这些原生品种有着不同的“特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对于原生环境的独特适应性,这些适应性基因的保留和延续,可以为人们在多变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中提供多一重的粮食安全保障。如果说绿绒蒿是滇西北物种多样性赋予我们的美学享受,那“老黑谷”则从遗传(基因)角度给当地人的生计提供了更多可能。

当然,艾几的滇西北旅程中,并不只有与绿绒蒿和“老黑谷”。让我们在《家乡宝返滇记》的第一集里,与艾几一起发现更多惊喜。



此项目已在北京取得临时活动备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绿色和平行动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