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遇 |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
这个七月
砚园青年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今年是共青团成立100周年
下半年更迎来党的二十大
实践队伍延续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围绕红色基因传承开展调研
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增强理想信念
从今天起
我们将陆续报道“三下乡”社会实践情况
展示同学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校国旗护卫队与教育科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前往云浮市思劳镇,携手为冲坑小学暑期实践营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
伴随着激昂的进行曲,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英姿飒爽,正步铿锵,庄严入场。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伴随着一声铿锵豪迈的“敬礼”,升旗手将手中的国旗向空中一扬,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在冲坑小学的操场上冉冉升起。看着高高飘扬的国旗,师生们感到无比自豪。
庄严的升旗仪式就是一堂鲜活的思政课,在这堂特别的课堂上,国旗护卫队以焕发的精神面貌,整齐划一的动作步调,营造了庄严肃穆的仪式感,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升旗仪式独有的教育功能,师生们的心灵备受震撼,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常态化,继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校团委、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端州区团委、星湖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同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爱肝义诊”活动。
在活动现场,实践队员们按照“扫粤康码-签到排号-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就诊筛查”的流程协助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市民,使得义诊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义诊期间,实践队员们积极宣传义诊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肝脏、胃肠、高血压等方面的防治知识,强化了市民们对疾病防治的意识,让市民充分意识到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走出校园,服务群众,既是弘扬甘于奉献的志愿精神,也是锻炼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使同学们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封开县渔涝镇上扶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对话榜样和暖心支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阅历、磨砺意志。
实践队员参观了肇庆红十景之一的“三战渔涝”以及同处于上扶村的封川特派队指挥部旧址,探寻红色初心,追溯革命足迹。“三战渔涝”纪念碑上的三面红旗代表了三次战役的烽火场面,承载了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拼搏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践开展期间,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曹顺霞和副院长曹和修也来到上扶村,检验活动初期成果,对实践队员们给予亲切慰问与指导。在与当地村委的座谈会上,学院领导对镇政府以及村委会给予实践团队的支持与配合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就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促进红色文化传播和乡村振兴等工作进行交流,达成初步的合作共识,为未来进行更多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新兴县里洞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引导队员们在实践中感受红色精神的磅礴伟力,在调研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
里洞镇是革命老区,是一片浸润着烈士精神的红色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里,经管学院以党建带团建为主线,依托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与传承革命烈士精神;访谈老党员,聆听老党员入党事迹与感悟,学习老一辈党员的宝贵精神和对党的不变信仰,传承红色精神;开展红色经典朗诵活动,重温入团仪式;举办稻田音乐节,增强“青马班”学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党建+茶产业”“党建+民宿行业”等特色产业品牌开展调研,了解里洞镇如何融合农旅助力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学院党委书记黎天宇表示,将继续以党建带团建,结合社会实践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院青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见识、磨炼品质、锻炼意志,践行青年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在封开县大洲学校,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和热情洋溢的朗诵活动。伴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飘在空中的那抹红色映照在每一位实践队员的脸上和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信念感愈发强烈。
“做时代的追梦人……我爱你中国。”国旗下的声声呐喊,让实践队员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结合当地政府部门打造文化旅游和团建活动需求,实践队伍因地制宜,根据大洲镇下螺田村的旅游规划,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设计了一套“定向越野”活动方案,和红军长征相结合,打造“体验式学习”。 7月10日,首次“重走长征路”定向越野活动展开,实践队员深刻感悟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长征精神,激发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斗志。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本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德庆县播植镇展开。播植镇是我校挂点联系的驻镇帮镇扶村,镇上有一座鹿鸣书院,初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历史悠久。
在鹿鸣书院前,学院党委副书记傅汉球作动员讲话,鼓励大家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学生就业指导处副科长、目前派驻在德庆县播植镇担任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的何志勇为实践队员们详细解释了书院过去的故事。
在播植镇,实践队伍聆听老党员们的故事,回眸峥嵘的岁月,感受革命前辈的初心与使命。老党员们深情寄语砚园学子,希望大家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做起,好好读书,争做一名合格的团员、党员,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实践队员刘雨嫣表示,从书院一行,到参观学习,再到调研采访,不仅让自己懂得了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更明白了如何做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中国青年,她将会从“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不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党委提前筹划,学院团委积极组织,以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携手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团日暨“探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粤桂青年实践活动,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录制交流视频等形式,加强粤桂两地青年的学习交流,近距离地感悟红色历史,扩大红色精神宣传影响力度,以创新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在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光裕堂,实践队员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红色精神、革命先锋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忠诚执着的政治品格。
参观学习后,实践队员在当地开展传承红色精神的调研活动,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们表示,经过这一次深入的调研和学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以先辈为楷模,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2021年暑期,肇庆学院新闻中心选拔学生骨干,组织党史学习实践团,倾听红色故事,追溯红色根源。2022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新闻中心实践队伍再出发,继续探访西江流域命遗址,坚守初心担使命,汲取力量图奋进。这一次,实践队员来到了云浮市思劳镇三坑村,记述梁桂华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1894年,梁桂华出生于云浮县思劳乡的一个贫农家庭。在外务工和组织工人运动的经历,让共产主义的信念扎根在他的心中。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中共第一个地方纪律检查机构——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成立,梁桂华成为委员之一(后任副书记)。在此之后,梁桂华长期奋战在党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斗争一线。广州起义中,他担任工人赤卫队副总指挥,与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人并肩战斗,不幸身受重伤,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四岁。
梁桂华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生命因融入共产主义的事业和为人民群众求解放的事业而绽放的光芒,将永远被人民所牢记。虽然纪念馆橱窗中的物件充满了岁月的痕迹,仍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为捍卫信念而奋不顾身的伟大力量。在现场学习中,实践团队以微党课视频的形式,记录梁桂华烈士的光辉事迹,将红色基因传递下去,将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统稿:吕钊(通讯员 刘琼 温文莉 何秀华 黎素 张聪慧 徐秋涛)
责任编辑/初审:吕钊 刘祎妮
复审:陈伟林
终审: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