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遇 |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盛夏悠长 行不止步
青春聚力 学以致用
这个暑假
砚园青年
正在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
他们奔赴各地
认真记录所见所闻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赓续前行 奋楫争先
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的使命担当
以满腔热血展现青年的别样风貌
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赴广宁县江屯镇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中心队在江屯镇文化广场开展模拟法庭下乡展演。队员们扮演模拟法庭组成人员,展示并分析了外嫁女的权益保护,法律与村规民约的关系等相关法律问题。他们以专业的法学知识结合司法实践,以寓教于乐普法的新形式,清晰明了地向乡民呈现了一场体现司法公正、尊重事实的案情审理,有利于乡民对此类法律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本次“三下乡”活动中,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法治教育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民法典知识深入民心。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赴云浮市思劳镇开展以“汇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教科院师生根据乡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冲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义教老师通过音乐、朗诵、科学、安全教育、美术、理想教育等课程,讲述梁桂华革命烈士和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义教老师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让冲坑小学的孩子们感悟红色精神,学习红色精神,在心中埋下厚植下爱国的种子,也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义教之旅的圆满结束,传递爱与知识,助力乡村教育,让冲坑小学的学生体会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将来成为国家栋梁埋下了种子。
文学院
文学院“推普筑梦”实践团前往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荷村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
志愿服务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家访、调研等活动。通过采访,调研团队了解到:村镇里普通话的使用并不普遍、掌握情况并不乐观,但是对于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低,主要障碍是缺乏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期间,队员们就如何创造良好的普通话环境、宣传推广普通话以及普通话的优点等问题与学生家长、其他村民们进行了友好交流。
实践团队员们在此次活动中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凸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肇庆市封开县大洲镇堪头村,走进原封开县扶贫办莫执养同志创办的“农家书屋”。
队员们来到于2008年筹建的农家书屋,里面藏书上万册,2010年曾获评“广东省优秀农家书屋”。杨涛老师代表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向农家书屋捐赠一批书籍,包含外语,教育以及文化类等书籍,充实了农家书屋的藏书量。
实践队支教组在农家书屋进行支教活动。队员们精心安排了为期三天的课程,开展绘画、音乐、体育等一系列富有趣味的知识学习课堂,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他们倾心支教,为爱启航,丰富乡村儿童的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在播植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以“义务维修小家电,贴心为民办实事”为主题的电子科技展。以科技作品展的形式激发当地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为他们打开电子知识的大门。
在科技展中,实践队成员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村民介绍电磁炮、无人机、平衡小车、智能小车、五彩LED风扇等科技作品,以及国家科技的发展状况。
身逢盛世,青春正当时,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实践队伍清晰认识到新时代青年担负的责任,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将电子科技作品展示于人民群众眼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携科技下乡,普防灾知识”社会实践队伍赴站北社区进行科技下乡活动。
在此次下乡活动中,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以及特色设计出四项科技成品,让观展的小学生亲身感受科技魅力,培养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实践队来到肇庆市气象局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研学活动,深入了解天气预报的录制和播放过程,学习如何防范极端天气灾害。进社区向群众科普防灾减灾的知识以及科普如何预防灾害的发生。走进肇庆水上搜救队,学习简单的救援方法以及防范水上灾害的相关安全知识。
实践队伍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学以致用,用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和锻炼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把防灾知识带进社区,唤起全民防灾意识,为构建和谐平安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相继奔赴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和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浦特农业生态园分别开展了以“绿色环保在乡村,垃圾分类我能行”的主题活动和“助力碳中和,低碳生活一起来” 的科普讲座。
实践团队在横山镇向当地居民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类别,演示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的操作,并在集市摆摊宣讲和派发宣传材料,借此加强横山镇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在主题讲座中,实践团队采用展示相关主题幻灯片和播放小视频的形式,以低碳减排为切入点,详细讲解环境污染、过度碳排放给地球和人类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以浦特农业低碳产业链为例子,向小朋友们科普低碳产业新模式。并以抢答的方式,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以红育廉,擦亮红色名片,让廉洁文化‘活’起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21人来到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开启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队以潭布镇为中心,依托广宁县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入红色村落,回到历史现场,将理论、场景、红色文物联结,探寻、挖掘这片红色区域的发展轨迹,继承、发扬红色基因及文化内核。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着力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堂”。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送戏下乡”文艺实践团前往高要区开展送戏进消防文艺汇演,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高要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为队员们介绍消防器材装备与使用方法、并就如何扑救初期火灾及多功能破拆进行展示,进一步提高了队员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了发生火灾时安全逃生的自救能力。
文艺汇演节目类型丰富多样,包括舞蹈、萨克斯四重奏、声乐合唱、器乐重奏、乐队演唱、朗诵等。队员们为消防员们奉献了一场精美绝伦的文化艺术盛宴。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结合送美育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在怀集县连麦中学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
此次主题活动主要分版画、漆画、书法和手工艺四个兴趣小组,由美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组织开展,连麦中学学生自由选择加入以上兴趣小组进行学习。各小组指导老师和学生志愿者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展开专业基础教学,协助学生完成主题创作。
校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云浮思劳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云浮市思劳镇冲坑小学,倾听乡村教育振兴之梦,了解乡村教育振兴过程,传播乡村教育振兴故事。冲坑小学校长坚守乡村,将个人事业与乡村教育紧密结合,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冲坑小学教师远道而来,走进乡村,用粉笔为孩子们勾勒出缤纷未来;大学生义教团走出校园,在送教下乡中为学生们筑起理想信念的基础。实践团队以思劳镇乡村教育振兴成就为现实教材,用镜头记录乡村教育振兴之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新闻中心高要新桥乡村振兴促进团步入了极富岭南建筑特色的肇庆市高要区新桥镇骑楼街,在这斑驳的老街中探寻有关“竹”的印记。新桥竹编艺品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之下,借助电商平台发展的东风,通过老手艺和新时代的接轨,从线下走向线上,从深巷走向世界。许多手艺人抓住机遇将非遗传承与新时代紧密结合,不断拓展销售平台,通过直播等方式进一步推广、售卖产品。他们在传承中创新,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编织艺术风格,不断打造出有特色的新品,为竹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实践团队在现场对竹编的编织展开了专题纪录片的录制工作,把这古老的技艺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晓新桥竹编蕴含的匠心故事。
新闻中心德庆武垄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武垄镇播荫村,探访德庆雄鸡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了解雄鸡文化和雄鸡舞的起源,细寻雄鸡舞的传承故事。武垄镇内,人们用红布制成大雄鸡模样,将其作为吉祥物在喜庆的日子舞雄鸡庆贺。经过多代改良,如今的雄鸡舞动作灵活多变,饶有生趣。伴随着喜庆的音乐,实践队员们仿佛置身于热闹的社戏现场,与村民们一同庆祝今年的丰收成果。如今,雄鸡舞进入校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武垄中学育人的第二课堂。实践团队借此机会了解到独具魅力的雄鸡文化,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新闻中心成员组成四会兰花发展成就观察团,深入四会市石狗镇探索兰花出圈背后的故事。实践队员与当地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实地考察当地特色产业,体会乡村振兴的真正涵义,寻找共同富裕的足迹。在现场观察中,实践团队以拍摄专题纪录片的形式,将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队有机会走进石狗镇,与当地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实地考察当地特色产业,体会乡村振兴的真正涵义。
End
统稿:朱梓轩 陈丽娜 李政 陈俊宇 江沅锴 黄婷婷(通讯员 陈炜琪 何秀华 卢皓扬 王珏珽 张聪慧 胥家祯 胡梦缘)
排版:陈俊宇
执行编辑:钟心怡 朱思源 温丽玲
责任编辑/初审:吕钊 刘祎妮
复审:陈伟林
终审: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