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下乡日记 | 我们的青春故事

2016-07-18 东华理工青年


三下乡日记① | 消暑的绿豆汤出炉咯

三下乡日记② | 带你走进志愿者们的生活

三下乡日记③ | 爱心支教,一点都不能少

三下乡日记④ |  永不泯灭的工匠精神

三下乡日记⑤ | 副校长李德平看望慰问我校暑期 "三下乡"志愿服务团

三下乡日记⑥ | 当古村遇上“二维码”

三下乡日记⑦ | 被省级媒体采访是怎样一种体会!

(点击蓝字回顾往期)


三下乡,讲述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0090&

800年历史古村落和90年代志愿者的故事




为结合当地古村文化发展需要,呼吁古村文化保护,积极开展古村文化建设。我们调研了金溪县合市镇游垫古村落,它是当地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古村落,但因保护力度不足,部分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古村文化,我们就长期运作团委微信经验帮助当地建立微信公众号并实现“掌上古村计划”力求达到游客只要拿手机扫码就能收到游玩指南和人文故事,将掌上看古村和脚下游古村有机结合,提高游客的用户体验,切实助力古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9090&

90岁老兵和90年代志愿者的故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充分锻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能力,三下乡团队设立了临时党支部,学生党员带头下乡搞实践,入党积极分子紧跟帮扶做调研。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多名老党员的先进事迹。




第一名则是90岁退伍老党员,青葱岁月里,他毅然拒绝利益的诱惑,苦等共产党报名参军;战火纷飞时,他响应号召献身前线;枪林弹雨中,他不惧生死勇立战功。如今,李柏发已是耄耋之年,但当他说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时,仍是激情飞扬。志愿者们临离开老人家里时,国旗护卫队肖文丰,用一个标准的军礼,向老党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未想到,老人从椅子上颤颤巍巍站起来,回敬一个军礼,尽管老人的身躯有些佝偻,尽管老人的手掌有些颤抖,但这就是精神的传承,这就是模范榜样的力量;



原合市镇崇麓村敬老院2院院长谢裕金长期扎根基层,终身致力奉献家乡建设;党员胡长胜,当年带领当地村民种植黄栀子,使得合市赢得黄栀子之乡的美誉,现如今,他致力于当地特色茶油产业的发展,通过成立合作社,带动当地村民发家致富。



8090&

80后乡镇干部和90年代志愿者的故事




从放下行囊的那一刻起,乡镇干部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贴心关怀,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20年来我校通过暑期三下乡与金溪当地建立起来深厚的校地情谊,在主动与乡镇干部交流沟通中我们了解到镇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数量庞大,大量弱势群体信息没有得到统计,得知消息后三下乡小分队利用“互联网+”思维,为乡镇弱势群体建档立卡,协助乡镇干部深入各村开展弱势群体的调研,整个调研过程共收集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信息采集表1200余份,为他们建档立卡,录入系统,实现乡村信息化。




为切实帮助弱势群体及滞销果农,建立“微爱驿站,为爱认捐”公益平台,平台上认捐的每一笔善款将用于购买这些滞销农产品。购买的农产品将作为爱心物资捐助给当地贫困群众。受捐对象包括贫困户、孤寡老人、孤儿、留守儿童等。 旨在通过搭建“互联网+”微爱驿站公益平台,助力地方经济,精准帮扶地方弱势群体。我们不卖农产品,我们只是爱的搬运工!



7090&

70年代老电扇和90年代志愿者的故事

本次三下乡义务家电维修团队,共收到维修家电60余台,成功修好55台,维修成功率达92%。其中就有一台有故事的70年代老电扇,当我们的志愿者提起这台特殊的电扇时,切身地感受到70年代的分量。




拆开老电扇的那一刻,我们都惊诧于电扇内部零件经过40年的沧桑,还依然保存得崭新与完整,这不禁引发了我们对“工匠精神”的思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上个世纪,有一批人始终带着“工匠精神”对自己严格要求,容不得它有半点瑕疵,精益求精。而现在,经济化的发展方式让人民更倾向于追求便捷化,在求快、求量的同时,忽视了对质的追求。而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事、对物、对人都投入这种严谨的本质。



6090&

60岁母校和90年代志愿者的故事

今年是我校建校60周年的校庆之年,60年的风雨岁月孕育出一大批扎根基层,敦本务实的优秀校友,社会实践前期通过多方渠道收集到金溪县校友名单,诚挚地邀请校友参与访谈会,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通过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的形式,访谈了包括金溪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黄钦华,金溪县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聂礼安,团金溪县委副书记乐媚在内的17位校友,与校友开展3次座谈会,收到来自校友对母校的祝福,征集到校友珍贵老照片。


访谈中,志愿者们从校友的眼神里看出了他们对于母校的眷恋和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在扎根基层的校友眼里看出来敦本务实四个字,看出了我们东华理工人独有的核军工精神,60年的艰苦朴素,60年的厚重底蕴,校庆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传承,我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校友访谈中我们厚积薄发,必将让敦本务实,崇义奉公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5090&

50个孩子和一群90志愿者的故事

在孩子的印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青春靓丽绿色,体现青春迸发活力,他们手捧滚烫炽热爱心,温暖我们的孤寂照亮我们的迷茫。




他是一名合市镇留守儿童,从记事那一年起,对父母的印象就只停留在床头那张被泪水浸湿的照片,他在微心愿上写到:“爸爸,我想你想得心都碎了”,看到微心愿的同时志愿者的心也碎了,支教要结束了,哥哥姐姐要走了,再没有哥哥姐姐来教我朗诵,教我歌唱;再也没有哥哥姐姐来教我传统文化帮我心理疏导,再也没有哥哥姐姐教我红色文化传承,再也没有哥哥姐姐就南海问题对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志愿者们都很纠结,纠结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能做什么,面对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群体,我们一直在奉献爱心,倾注真心,但是奉献倾注之后,留给他们的还是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孤独,反思之余,我们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心理疏导,给一些再给一些精神支柱,多一些能落地实现的微心愿,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我们的支教不算是尽善尽美,但孩子们的不舍切实地印证了我们的尽心尽力。



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

三下乡,我们一起走过

收获满满,感动满满

感谢每一位为之付出的小伙伴


犹记得

出发前我们高高竖起的大拇指




犹记得

临走时大家依依不舍的留恋




犹记得

有一个地方叫做合市




犹记得

有一次难忘经历叫“三下乡”




三下乡,不说再见

我们的故事从未停止!



图文编辑:三下乡新闻宣传组

投稿邮箱:173597622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