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南通地铁上的“宝藏”画家,你偶遇过吗?
观察、起笔、勾描……在地铁1号线上,画家吴耀华约3分钟就画出一幅国画的人物速写。
他手中厚厚的速写本,是一套“地铁时光”系列作品,画中的主角全是地铁上偶遇的乘客:有匆忙赶路的上班族,有甜蜜相依的情侣,也有背着书包的孩童……“家里还有几大本画满的,希望将来能办一个主题画展。”他笑着说。
他用画笔记录地铁时光
今年65岁的吴耀华,曾担任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退休后任南通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院长。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画家,多年来他热衷于用画笔描绘家乡的风情、记录生活的真实。
因为工作的原因,吴耀华常常要去各地出差、采风。每去一个城市,他都会尽量乘坐地铁。“坐地铁的人各行各业都有,人生百态数之不尽。”在他看来,人们在地铁里会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随之呈现出真实的一面。前年年底,南通地铁1号线开通后,吴耀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乘坐地铁上下班。“每天从图书馆站坐到十里坊站,大约要半小时,上车前、下车后还要各走上一段路,正好锻炼身体。车上的半个小时还可以用来画人物速写。”于是,在大多数人眼里枯燥重复的通勤时间,吴耀华充分利用并乐在其中。
用国画这种传统的艺术方式来表现现代人的形象,在吴耀华看来是一件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事情。“毛笔的表现力其实很强,卷发、牛仔裤等都可以通过毛笔画出来。我喜欢画一些具有美感的或有特征的乘客,通过观察画出他们的着装、神情、姿态,想象他们的职业、此行的目的……这是坐在电脑前,对着一幅照片临摹所不能达到的。”
他有一次甚至坐过了站
近日,我们跟随吴耀华走出南通理工学院,步行约20分钟,从十里坊站登上地铁1号线。这是他平常回家的路线。
上了地铁,吴耀华先找到空位坐下,掏出一支改良过的、笔杆里自带墨汁的毛笔和一本A4大小的速写本,环顾四周,找到“目标”人物后,就开始“刷刷”落笔作画。对方是名老年男子,低着头打着盹儿。速写本上,自上而下,先是头部,再是身体,最后是完善头发、包等细节……一站路,三分钟不到,那名男子的形象就出现在他的笔下,惟妙惟肖。车启动,开始画;车停站、画已成。乘客们上上下下,车再启动时,他又开始画下一个目标。
约半小时的车程,吴耀华画了4张速写,有的是单人像,有的是群体像。每张作品,在角落里都标注着“地铁时光”和日期等字样。
吴耀华“地铁时光”系列作品
之前作画时,遇有特殊之处,他也会细心地用文字加以补充:“黄发”“玄衣”“降温,路人多数已加上外套,车厢中时尚者略着短袖”……他用书画的方式写“日记”,记录着每天的见闻,“回过头再翻翻,都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细节。”
“每天来回约一小时的地铁时光,我过得很充实,一点也不觉得漫长。”他笑着说,甚至有一次,因为太专注于速写,自己还不小心坐过了站。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画画时,乘客们能通过我的举止,看到或猜到我的行为,他们一般都不会介意,特别是遇到小朋友,他们甚至会围观。”吴耀华说,地铁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他在地铁上所遇到的很多人都是包容而友善的。
去年年底,他曾画下一张“黏人情侣”的速写。“那天,车上人很多,这对情侣相互依偎着靠在立杆上。男孩子正对着我,两人没有对话,但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女孩子,所以我猜,那个背对我的女孩子一定很美丽。”吴耀华马上提笔画了下来,他觉得画中男孩那专注的神情,让整节车厢都暖融融的。
吴耀华“地铁时光”系列作品
令吴耀华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些朝气蓬勃的学生面孔。“有一次,上来几个航院的学生,看见我在画画,其中一个男孩子走过来礼貌地问我是否能给他们班长画一张。我询问缘由,他说当天是他们班长的生日。”于是,吴耀华用了约莫一站路的时间完成了一幅作品。学生们用手机拍下,称“这是份最好的生日礼物”。吴耀华也很高兴为这群年轻人记录下了那份独属于学生时代的真挚友谊。
有时,被画的人发现后会过来看一看吴耀华的画作,并饶有兴致地用手机拍下画本上的自己。微笑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幅速写一下子就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种愉悦,用吴耀华的话说,会带给他一整天的好心情。
他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近一年半的“地铁时光”里,吴耀华已画了400多幅人物速写。初期有部分他不太满意的,已丢弃了。“现在越画越顺畅、越画越有感觉。”他表示,之后还会坚持画下去,有条件的话,希望为这个系列办个画展或出本画册,展示自己在地铁上捕捉到的种种美好。
吴耀华“地铁时光”系列作品
吴耀华认为,艺术家的职责是捕捉美、记录美、创造美。而速写是绘画的基础,需要反复地练习,不仅是练技巧,还有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在地铁上拿着画笔的我,不是院长、不是教授,就只是个画画的。”他说,画速写时,感觉自己回到了原点,一天一天地画着,也一天一天地收获着。
他说,坚持在地铁上画速写,一方面夯实了自己的绘画基本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身体力行,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艺术没有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