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无聊透顶、惊恐万分而又筋疲力尽的旅行终于结束了
三十岁的格林无法忍受婚姻令人窒息的压力,邀请年轻的表妹陪他去西非探险。这是格林首次离开欧洲,他们需要徒步穿越长达三百五十英里的森林,这片森林横跨两个国家,一个是贫穷的塞拉利昂,另一个是受战争影响最深、为被解放的奴隶而建立的共和国利比里亚。他带着一队脚夫,从塞拉利昂的红土地来到大巴萨的海岸,开始了解这片未受西方殖民主义侵害的地方。在此次旅行中,他希望能远离文明,探索非洲的“黑暗之心”。
Graham Greene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国作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毕业后,在《泰晤士报》担任副编辑,因《斯坦布尔列车》而声名鹊起。1935年,他穿越利比里亚,回国后写成《没有地图的旅行》。1938年,他探访墨西哥,报道当地宗教迫害,完成《非法之路》及著名小说《权利和荣耀》。1941年,他进入英国外交部并被派驻塞拉利昂,此后以西非为背景创作了小说《问题的核心》。战后他卸下公职,四处旅行,足迹遍及南美、东欧、亚洲和非洲,同时以自由投稿人的身份继续发表著作。
格林著作丰富,包括二十五部长篇小说、四部游记、六部剧作、三部自传、四部童书、数本短篇小说集,以及诗集、评论、报道等。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获奖无数。格林曾被授予“英国功绩勋章”和“荣誉勋爵”封号。
远行译丛
《没有地图的旅行》
〔英〕格雷厄姆·格林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保罗•索鲁2006年为《没有地图的旅行》作序
(节选)
在旅行类书籍中,像格林这种以渗透的方式慢慢揭露非洲本质的书其实不少,例如在格林之前有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斯坦利的《穿过黑暗大陆》和《最黑暗的非洲》,格林之后还有劳伦斯•凡•德•普斯特的《风之家族•非洲内陆的最后长征》。这些书中描述的惊险和神秘时常让人想起孩童时的探险故事——在旅途中历经艰难险阻,克服原始自然的固有障碍,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寻找改变人生的奇遇。人们依然幻想戴着遮阳帽,深入非洲的深渊探索闪耀的神秘,这种充满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梦幻假想却严重扭曲了我们对非洲的看法。用康拉德的话说,这种发现就是“恐怖呀,恐怖”,而在格林看来探寻非洲更多的是厌烦、思乡、非洲脚夫抱怨“太远!”,还有精神上对这种痛苦所表现出的共鸣。但是说真的,非洲毫无神秘可言,只有赤裸裸的真理,横跨非洲大陆的旅途异常艰难,但是这场旅行却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极限——体能、智慧、精神、机敏,甚至是爱的极限。
格林这本书描写他在利比里亚丛林中跋涉四个星期的惊险旅行,在此之前他还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旅行新手。格林很久以前就承认,“我之前从未离开过欧洲;在非洲旅行,我算是纯业余者。”令人惊奇的是,他在旅途中还带上年轻的表妹芭芭拉一同上路。在弗里敦时,有人曾对他们大声说道,“你们这些无知的孩子!”他当时却一直不以为然。
在没有同伴的旅途中,格林显得非常阴郁烦躁、焦虑不安;而芭芭拉也没什么旅行经验。对于这位陌生人来说,从格林无助的微笑和无措中便清楚他们是在黑暗中盲目穿越。《黑暗中的旅行》曾经就是这本书的备选标题,但是最终未被采用。至于格林到底有多无知,这里还有段趣闻:在从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出发之前,格林坦言道,“我可能永远也没法记准指南针的方位点。”敢问有哪位旅行家能比格林更加没有经验呢?
尽管没有旅行经验,格林和芭芭拉并没有退缩。他们决定寻找外人的指导,于是雇佣了一些脚夫、两名仆人和一个厨子,踏上驶往利比里亚边界的火车,开始踏入利比里亚的后背边界。他们以低廉的价钱就雇了二十六名脚夫搬运食物和装备。他们带上一支自动手枪、一顶帐篷(之后也从未用过)、一张桌子、一个轻便的浴缸还有一些威士忌。他们还带了些廉价的手饰,供路上送给当地的居民,但是那些居民似乎对钱或威士忌更感兴趣。旅途上一波三折:颠簸劳顿,格林还患上重度发烧,被人误解是家常便饭,还有几次走错方向。格林雇佣的脚夫还时不时地故意拖拉不肯上路。出发一个月后多点,他们又回到海岸线,大约又一周后(书中省略了具体日期),格林登上轮船返回英国。
那是一九三五年。年轻整洁、自信而又富有涵养的英国人,全副武装开始贸然踏入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他们并不担心自己没有经验,反而自以为豪,头上带着滑稽的头饰(格林当时头戴遮阳帽)。他们坚信一切都会顺利,非洲人会尊敬英国人、帮助英国人,就算当地居民不好应付,遇到满口的本地方言,这场旅行也会充满乐趣。当他们回到英国时,就会把这场旅行付诸笔下,谈论旅行的惊险。这种情形正好是格林同代作家伊夫林•沃、罗伯特•拜伦、彼特•弗莱明等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这些人的作品饱受赞扬,甚至(在我看来)有些过度赞扬。
《没有地图的旅行》很少与这些书摆在一块,或许是因为这本书缺少幽默,这本书描写的是黑暗的非洲,或是这本书总的来说充满政治性。(格林在书中还坦诚地赞扬了非洲妇女的半裸形象)这本书的出版命运也非常不幸,在首次出版后十八个月,就因为面临诽谤诉讼而下架,从而在一开始便扼杀了它的机会。至于格林作为新手初涉非洲大陆,在我看来格林对旅途的焦虑和无知似乎加深了他与大自然搏斗的记忆,或许还有所夸大,让这场旅行变得更加像是一场戏剧;而他对旅途的恐惧,却让他每时每刻都保持高度的潜在意识,让这场旅行看起来像是一次冒险。这本书是格林第一部旅行小说,也是格林最优秀的旅行小说。
上世纪30年代初,格林就怀有要徒步横跨非洲丛林的想法。当他朝着非洲出发之时,他还只是一个年轻人,结婚七年,有个十三个月大的女儿。格林之前从未写过旅行小说,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他之前几乎就从未旅行过。他曾经在英国有过几次短途旅行,但都属于愉快的周末消遣,他那时还从未离开过欧洲。他对非洲一无所知,从未露营过,从未在艰巨的环境中过夜,也从未有过任何长途航海旅行和远足的经验,更不用说穿越丛林了。或许是受到朋友和同伴说起旅途历程的影响,他非常期待与脚夫和仆人一起穿越在地图上空白的利比里亚内陆。他不知道这场旅程有多远,也不知道要走多久,或是走怎么样的路线。
……
格林儿时读过很多奇幻的冒险旅程、英雄事迹,有关海盗、流亡者、旅行家、剑客以及无耻流氓的传奇故事,他在晚年时也常常说起自己如何深受这些故事的影响。现在我们十有八九都把这些书留在了儿时的书架上,但是格林却从未抛弃过它们,他从未放弃过书中描写的传奇色彩,书中的冒险主题、赤裸的道德彰显、充满英雄和恶棍的情节以及奇异的故事背景。在格林踏上非洲之前,他曾读过英国政府描写利比里亚暴行的报告,他还在书中评价道,“书中堆砌的悲惨和痛苦简直令人发指”。他并没有震惊——他只是变得非常兴奋;而且英国报告书中的描述还没有《所罗门王的宝藏》中描述的那般可怕。格林在他的随笔《失去的童年》中还曾对这本书评论道,“贾古(女巫)光秃的黄色头颅充满难以抵抗的诱惑,褶皱的头皮犹如眼镜蛇皮在收缩挪动,这种诱惑一直引领着我(来到非洲)”。
格林是一个喜欢空想的孩子,偶尔还会沉思。他害怕时曾经试图自杀,这种黑暗的结束方式一直让他的父母担惊受怕,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精神治疗,在那个年代,他算是很早愿意接受全新交谈疗法以及梦解析的病人。《没有地图的旅行》中也有多处暴露出他的心理搏斗过程。他害怕老鼠、耗子、飞蛾和其他飞禽(“我和我母亲一样,都很害怕飞禽”),格林解释称:“但是在非洲你不碰到飞禽的几率就跟你碰到超自然现象般稀奇。精神分析的原理就是把病人带回到自己压抑的想法之中:一场没有地图的漫长旅行,随手抓取一些线索,随便从村民口中问到一些村庄的名字,直到你不得不面对那普遍的想法、痛苦或记忆。”
他的非洲之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场治疗过程;一次内心的恐惧与新鲜的自然空气之间的对峙。
除了害怕鸟类和飞蛾之外,格林的少年时代平淡无奇,他的童年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英国集镇度过,镇上盛产家具,还有一所稍有名气的男子学校。格林总是招人欺负,学生时代迟钝笨拙,学习上也总是落后,他父亲当时是校长,他个头太高,总是闷闷不乐,这让他自然成了被欺负和嘲讽的对象,不光是同年级的男孩子,就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经常嘲笑他。格林那时就幻想着逃离到一个更遥远的地方,来一场跟赖德·哈格德、基普林、马里亚特船长、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或者乔治·阿尔弗烈德·亨特笔下的英雄之间活生生的战斗。他渴望成为另一个人,渴望身处异乡——这是作家内心的一种渴望;正是他敢于将这种渴望付诸现实,才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格林。
他之所以选择利比里亚,是因为在他儿时的读物中读到过类似的场景,或者利比里亚就是格林脑海中预想的图形:森林、泥屋、当地居民、巫医以及食人族的传说。他以一种古老的方式完成了这场旅行,带领着一群满载行李的脚夫穿过羊肠小道。一九三五年四月,他回到英国,开始写《没有地图的旅行》。同年,他还根据在利比里亚的经验写成了他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利弗先生的一次机会》。当时他还在写一本恐怖小说《一支出卖的枪》。一九三六年新年之时,他完成这了两部作品并随后出版。
尽管《没有地图的旅行》销量平平,还遭到诽谤起诉的威胁,这本书还是保住了格林的名声,为他塑造了一段神秘的人生,让他的生活步入正轨。格林便也开始以坚韧的冒险家身份,在读者的想象中洒入他忧郁逃避的灵魂。尽管他不会看地图、不会用指南针,还害怕飞蛾,这些都已变得无所谓,读者还是愿意去阅读这本书,领略他的思想之旅,因为在他的思想之旅中,这些缺点已变得无足轻重。
……
如果格林选择在非洲丛林定居,不管住一天还是几年,他应该会发现很难以当地作家的身份生活下去。他不会开车,不会用打字机。他在书中详细表示了他对丛林生活的种种厌恶。在旅途进行到一半之时——差不多踏上非洲十四天之后——他就患上热病,变得很不耐烦,希望这种旅途可以早些结束。“现在我需要的只是药物、洗澡和冷饮等等,而不是这片充满树林和枯叶的庞大森林……”几天之后他又写道,“一想到每前进一步都离家更近一步,我不禁感到愉悦。”在旅途第十七天时:“我对这里的所有人和所有事物都感到恼怒……”紧接着:“站在利比里亚的中心地带,我感到有些抓狂……这就像是一个噩梦。我已记不得自己为什么要来。”他在巴萨镇写的日记中曾把这次旅行称为“愚蠢的旅行”,但是这和其他更加黑暗的恐惧,却没有出现在他出版的书中。不到一周,他便到达了海岸线,所有事情都变成了回忆。
回首往事,格林对这场旅行的描述看起来要愉悦许多,也更加深刻。书中刻意强调的悬念让这本书看起来好像是精心策划,犹如毫无准备的旅行者经历一次出人意料的艰苦之旅。但是格林在旅途中所做的斗争也提升了这次旅行在格林心目中的地位。他渐渐发现,完成这次旅行是一种独一无二充满挑战的体验。当然,这就像是:一个业余旅行家突破自我,获取全新的人生经历。“我想大声地笑,想大声地叫,想大声地哭;终于结束了,这场从未这般无聊透顶、惊恐万分而又筋疲力尽的旅行终于结束了。”他的本能直觉是对的:这是他需要经历的一次旅行。
有人说,格林是个比较优秀的旅行家,他的旅行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颇具突破性。我觉得完全不是这样。格林只是一个幸运的旅行家。他一生都备受呵护,自己也非常恐惧,而且身患狂躁抑郁症,他在自传中也承认这一点。他总是需要出租车等待着随时呼应,而如此内心烦躁的灵魂竟然也能完成这般挑战,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就,他是个地道的城市人,不喜欢运动,而喜欢独处,喜欢安宁。
他的恐惧不仅为他自己,也为读者带来了更加栩栩如生的非洲体验。
……
- End -
“远行译丛”收录了现当代各国旅行家与冒险家的游记作品,是极具文字之美的游记丛书——装满了未被赏识的奇迹、已经失落的美景、如梦境般掠过的历史魅影。而最具吸引力的,是或朴素美好、或精彩奇幻、或香气弥漫的,由完全不同风格的文字描述的,在路上的生活。
我们相信:“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系” ,无论能否出走,无论是否在路上,广袤的世界中总有那些美好静待你用心体会。
或者亲自抵达,或者,跟随文字前往。
智慧七柱 [英]T.E.劳伦斯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原著,一部供世人回味的奇书,一段沙漠战争回忆。 |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 [爱尔兰]黛芙拉·墨菲 她是追寻桃花源的行家,来到印度河发源地巴尔迪斯坦 |
日升之处 [英]A.W.金莱克 他沿着约旦河西岸往耶路撒冷南下; 在淹没罪恶之城蛾摩拉的死海中游泳; 在拿撒勒的圣殿中体会宗教的热忱; 从以色列北部平原进入美丽的加利利群山 | 我的探险生涯 [瑞典]斯文·赫定 “西域探险之父”斯文·赫定五度来到中国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死里逃生,在帕米尔高原数次攀登慕士塔格峰未果 对罗布泊进行了第一次科学勘查,在荒漠中发现了消失1600多年的楼兰古城 |
山旅书札 [美]伊莎贝拉·博德 本书讲述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博德只身前往落基山脉旅行的经历 | 前往阿姆河之乡 [英]罗伯特·拜伦 “文明鉴赏家”罗伯特·拜伦一场奇特而深刻的中东之旅。 |
珠峰史诗 [英]荣赫鹂 皇家地理学会珠峰委员会首届主席荣赫鹏,详解首位珠峰登顶者失踪之谜。 | 墨西哥湾千里徒步行 [美]约翰·缪尔 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 一场环美国南部直抵墨西哥湾的徒步旅行。 |
曼波鱼大夫航海记 [日]北杜夫 跟随逗人的北杜夫,体验20世纪50年代末的航海旅程 | 横越美国 [美]约翰·斯坦贝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携犬游历故土 |
察沃的食人魔 [英]J.H.帕特森 一个狮口脱险的惊悚故事,一首人类对抗“暗夜恶魔”的史诗 | 失落的南方 [智利]塞普尔维达 展现一去不复返的南方记忆 |
说吧,叙利亚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唯一一部游记 献给一生挚爱 | 多瑙河之旅 [意]克劳迪欧·马格里斯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成名作 欧洲国家当代最畅销的游记之一 |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法]西尔万·泰松 现代版的《瓦尔登湖》 一名法国记者隐居森林深处的哲学日记 | 世界最险恶之旅 [英]阿普斯利·谢里-加勒德 “南极雪橇旅行之父”罗伯特斯科特探险全过程。 |
威尼斯是一条鱼 [意]提齐安诺·斯卡帕 忘掉旅游指南,像威尼斯人一样体验威尼斯。 | 阿拉伯南方之门 [美]芙瑞雅·斯塔克 骑骆驼独自行走于伊斯兰国家的女性旅行家 |
没有地图的旅行 [英]格雷厄姆·格林 著 二十世纪最优秀的游记之一 | 极北直驱 [日]植村直己 著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只身攀登世界五大洲最高峰 |
第一道曙光下的真实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文坛硬汉”欧内斯特·海明威遗作 一部融合自传与虚构的东非游猎回忆录 | 【点击图书封面 可以查看封面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