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夸奖孩子,少用“你真棒”:如何正确夸奖和批评孩子?

2015-10-15 读写微课程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文/海姆.G.吉诺特


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六种教育方法分别为: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周弘的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在历史上的确造就了很多了不起的伟人、巨匠,所以这种教育方式被引进到国内后受到了追捧,很多没有完全搞清楚原理的家长犯了一些错误,错误地把赏识教育等同于简单的夸赞孩子。于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等等简单而又流于表面的称赞孩子的话在广大的家长和老师中流传开来。其实,“你真棒”三个字或许不是孩子真正想听的,孩子想的是你对他们切身的感受和具体的行为的描述后的点评,而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


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这类判断、评价性的赞扬词语。


为什么?因为这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面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


他们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对于没有深入学习赏识教育的家长,怎样来夸奖自己的孩子才是比较好呢?下面是一些简单的技巧:


1夸具体不夸虚表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甚是孩子的啼哭都会引起家长的兴奋不已。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你真棒!”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你所夸赞的不是一句简单事件,而是孩子所做出的行为。你要将这种行为通过自己再次的描述之后,然后告诉孩子做的很好,有道理或者是做的不错但如果改进什么会更好!


比如孩子学会自己做饭了,不用大人喂饭了。你就可以这样说:“恩,好儿子,已经长大了,自己学会吃饭了,不用妈妈喂了,你是一个很独立的孩子,妈妈为你感到高兴!你长大后一定是一个独立又坚强的人!”在你的这些话里或许有的孩子不容易理解,但是这将成为永久的数据保存在孩子的大脑里,深深的影响着他们。所以,家长要学会夸奖孩子,不能偷懒,不能简单的一句“你真棒!”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总被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


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聪明与努力其实是一种归因方式,聪明是一种内在稳定不可控制的归因因素,而努力是一种外在不稳定可控制的归因因素。如果每次孩子考试考得好或者做什么事情做得好,家长或老师就夸奖他“聪明”,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想法就是“我优秀是因为我聪明,与其它因素无关”这是十分有害的,一旦失败,他们就会找种种借口。而如果家长和老师夸奖他“努力”,在他心里就产生一种念头“天道酬勤,我努力就会改变命运,如果失败了,那是自己还没有做到位”,通常这种孩子更容易成功,更能经受住挫折!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称赞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成就和好行为,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如简单的一句“你真棒!”)。


比如:


八岁的朱莉很努力的把院子打扫干净,妈妈很感动,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感激和欣赏:


妈妈:院子里原来太脏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干净。

朱莉:我做到了!

妈妈:院子里原先都是树叶和垃圾,还有其他东西。

朱莉:我把他们都打扫干净了。

妈妈:一定费了你很大劲,现在院子好干净啊,看着都开心。

朱莉:它现在很漂亮。

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

朱莉(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妈妈的话让朱莉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与此相反,下面对孩子品格的赞美之词是无益的:“你太棒了,把院子打扫干净了,你真是个好孩子”、“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


性格是天生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人格是可以培养的!影响孩子人格的最大程度来自于家长,家长在孩子成长阶段不能随便对待。同样夸奖孩子不能夸人格,这与孩子的认知程度有关系。孩子小,认知不够,对你的夸赞不能真正明白而只会将其融入自己的人格层面里。对于这种情况,简单点来说就是要“对事不对人”地夸奖!


试试这样夸孩子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


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都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使用描述性语言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跟自己说的话。


比如这些: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告诉我我多找了你钱,真是太感谢你了。

(孩子的感觉:我很高兴我是诚实的。)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洗了车,它看上去又像新的一样了。

(孩子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做得不错,我们的工作受到了赞赏。)

无益的称赞:你是一个天使。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无益的称赞:你总是这么体贴。


有益的称赞: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孩子的感觉: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无益的称赞:你写得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这类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


孩子在内心重复现实的、积极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孩子做错如何正确地批评?


1辱骂,会伤害孩子


如果老师和父母不断重复说一个孩子愚蠢,渐渐地,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确是愚蠢的,然后就放弃智力上的努力,认为避免愚蠢的方法就在于避开比赛和竞争,他的安全感依赖于不去努力,他生活的座右铭变成:“如果我不去试,我就不会失败。”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2出了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在出了问题,选择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选择指导孩子时,我们只会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两个例子:


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果汁时,妈妈平静地说着:“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再拿一杯来吧,还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抬起头看着妈妈,松了口气,低声的说:“谢谢你,妈妈。”女儿把桌子抹干净了,妈妈还在一边帮着他。


十岁的乔治保证给家里洗车,可他后来忘记了,爸爸知道事情真相之后,生气的说着:“你就是敷衍了事,你从来都是这样,你只想玩,你觉得你能这样过一辈子吗?你要是工作了,还是像这样草率马虎,连一天都干不了。你不负责,你就是这样的人。”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应该先处理好事情,而不是批评人。


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鼓励的,我们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但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


当麻烦发生时,我们应该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怒火时,也需要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


所有的这些交流方式和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来源:美国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精华推荐:

《高考专家王金战:高考前20天,做到这8条,至少还能提高20分!》


关于“读写微课程”

  “读写微课程”,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作文”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