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文如何写出个性?【作文智慧】

2015-09-18 读写微课程


王立根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社张、编委会副主任。


张扬自己的个性


作文应是一座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每朵花都有独特的花形、色泽和香味。题材上,可以写生活,谈家常,抒性灵,说闲情;写法上,或庄重,或谐趣,或浓烈,或淡雅,但关键还是要写出自己的个性来。


要张扬个性,就要写自己有深切体会的、熟悉的东西,写质朴的、真实存在的、最易于动情的东西。反之,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就泯灭了个性。当然,写个性的作文绝不是游戏人生,消沉玩世,而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要有一种智慧,一种韵致,这才能体现自己不倦的追求和鲜明的个性。


2001年的一堂作文课,我出了个题目叫《读书的滋味》。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中学生,一定读过许多书,每个人的读书滋味各不相同。“谁解其中味,得失寸心知”,有的人读书味同嚼蜡,有的人读书如渴鹿奔泉,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不管哪一种味道,只要是切身体会, 把它如实地写下来,就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关键在于发诸胸臆,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让人通过自己的读书的兴趣、态度,看出独特的个性,写出读书的滋味,其实也是写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


这次作文交上来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独白,他们都在自己的书籍中咀嚼人生,收获人生。


可是,有一篇作文,是彭洁同学写的《课本的遭遇》,引起我的注意,起先我以为它离题了,因为它并没有扣紧“滋味”两字来写,只写出人们司空见惯了的中学生如何不爱护课本的小事,但还有一点可读性,它的开头这样写:


9月1日,发新书。


新的东西总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憧憬,因为新的生命单纯、无邪,充满着生机,孕育着希望,令人激动,浮想联翩。


抚摩着散发着墨香的封面会让人觉得“书香撩人”,于是.将课本翻开,小心翼翼地,生怕弄皱了一页书角。


之后,来了一段抒情赞美新课本,紧接着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


9月3日,开学第一天。


由于不忍心在新书上圈圈点点,我特意准备了 一个笔记本。


今天收获不小,笔记本一共记了四页,上面直线、波浪线大行其道;括弧、圆圈、小黑点张牙舞爪;红色、墨绿色、蓝色三足鼎立。


而课本崭新如初,我满意地笑了。


过了十天,有了一点变化。


9月10日 ,开学后一周。


为减少麻烦,我把笔记本甩在一边,直接记在书上,只是尽量整洁清楚、一丝不苟,看起来有点儿成就感。


9月13日,又过了三天。


课本上笫一次出现了不用尺子画直线的情况,字迹也开始模糊潦草起来,笔记的颜色只剩下蓝色的一种……


9月17 日——9月25日


课本上的字迹开始发生了质变,其潦草程度可与“草圣”张旭一决高下,与此同时,课本上的插图也被涂了色,旁边还多出了许多卡通漫画,有比卡丘、翠儿、史努比……还有许多不知姓啥名谁的阿猫阿狗、阿哥阿姐,可谓图文并茂、异彩纷呈。

……


从此,课本的遭遇每况愈下。


11月17曰,期中考试的第一天。


终于在乱七八糟的资料堆里看见了语文书,在床底下扫出了英语书,在饭桌下捡到了历史书,在书桌和墙壁之间的缝隙里发现了政治书……饭桌下找到的多了几滴油渍,书桌和墙壁之间找到的多了一圈墨迹,床底下的布满了灰尘,洗手间水箱上找到的已经湿了一大半。


最后的结局是:


斯末考试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与课本们ByeBye,把它们和其他练习本捆在一起,放在楼下杂物间,等待有朝一日送到废品收购站去。


“读书的滋味”这五个字一次都未曾提到,是不是离题?我想了许久,最终我发现,本文是真正地写出了她本人“读书的滋味”。


这篇作文虽然写“课本的遭遇”,其实是写对待文化课学习的态度,写出一段心路的历程。她本想好好读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她那不能持之以恒、“鲜克有终”的性格弱点“顽强”地表现出来,最终还是把课本当成一次性消费品,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一考完课本就扔了,这种自我调侃、自我嘲弄,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就有很强的个性;因其贴近生活,写出许多学生都有这种经历,又很有典型性。行文之中“藏有一种情思,一种智慧,还别有一种幽默”,写出中学生心中“有”,笔下“无”的一种学习态度,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质朴的、真实的、典型的事,又注入个人的情感,往往就充满了个性,充满了新鲜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旦成文就有新意。


本文摘编自王立根著《作文智慧》


关于“读写微课程”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作文”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