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何捷:竖起耳朵,为孩子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016-08-09 读写微课程
    ↑↑↑点击关注【读写微课程】,探寻读写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研究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范读的声音更真实、更真切、更显立体感,听读带给孩子的信息在远远大于纯粹的读。


文/何捷(福州教育研究院 教研员)


听读,为阅读打开一扇窗何捷


我一直有听音频信号的习惯。“音频信号”就是个半旧不新名词,且在我的成长中如变戏法般演绎着。年幼时妈妈的睡前故事是初始原型,一次次的甜蜜入睡必须有甜美的声音相伴,咕咚来了,猴子捞月,三个和尚……在我那个年代,妈妈们只会讲这些“样板”,但我百听不厌。小学时,我每天准时在收音机前收听“小喇叭”广播,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伴随我度过数不清的有滋有味的中午,吃饭都特别香。稍微长大些,我有意识地收听长篇评书连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穆桂英》……我能一口气说出十几个评书连播的曲目来。


回想那一个个从“期待”到“满足”再到“更进一步期待”的微妙心理,真觉得是一种久违的幸福。后来,我购买了MP3,多媒体电脑。音频信号的获得变得方便了,我便开始了听读。我喜欢聆听名家散文诵读:丁建华,乔榛,赵忠祥,焦晃,唐国强,孙道临,张家声,鲍国安…… 啊,终于不需要付出渴盼就能得到满足。我的阅读积累很大一部分源于此,可以说我就是听读的最大收益者。


虽然早就知道听读的重要性,但是决定在班级中开展听读能力的培养,提升阅读品质的实验还是源于偶然。一次我正在听焦晃朗诵的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身旁跟着几个孩子,其中不乏阅读障碍型儿童。


起初,大家还比较闹腾,当焦晃那富有磁性,略带沧桑的声音响起不到二十秒,全屋立刻静下来,只剩下配乐的朗诵声。我有些惊诧,这样的沉着执迷的学习状态是何等的难求,而此刻阅读水平参差巨大的孩子和教师却能自觉形成。


那一次我也特别认真听。真好!心灵都能得到愉悦洗涤:


百草园的虫儿,传说故事,三味书屋的布局,先生摇头晃脑背书的形象,居然活脱脱地跳将出来,好像电影般上映着。孩子更加入迷,伴随着艺术家的朗诵,跟着内容的变化,时而紧张,时而欢笑,时而充满好奇,时而略带忧伤,情感完全融入文字所营造的情景。


二十多分钟后,完整的一遍朗诵听完了,孩子们大约在五秒后才回过神来:“还有么?再听一遍!”这就是他们的第一反应。我请他们复述内容:美女蛇,冬天的百草园,闰土捕鸟,怪哉虫儿,山海经上描绣像……未曾读过原文的他们在一遍听读后居然能把握十之四五,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我梦寐不敢求的。


惊喜之余,我开始对“听读”这种接触已久但又十分陌生的阅读方式进行全方位了解。这才发现它是那么的古老但同时又十分新鲜、高效,实施听读对儿童阅读能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大为有益,甚至是势在必行的。


历史探源,奠定听读神圣尊贵的地位


“阅读史”是较少为人提及的,至少在从事“阅读教学”的教师团队中是这样。但探寻人类的阅读历史却是极为有意义,能让教学变得目标准确,效果显著。


让我们先将目光投向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吧。一个书记员正在为贵族和僧侣们大声朗读,吟诵。当时莎草纸尚未问世,更谈不上书籍,人们所认为的“阅读”就是专指“听读”。听读,牢牢占据人类阅读历史的源头。


随着莎草纸的普及,印刷术和书籍诞生后,人类的阅读史进入了“眼读”阶段。但是在早期的阅读活动中,听读仍旧为主流模式,且为上层贵族专享。古罗马传记作家苏埃托尼乌斯记录奥古斯都大帝每当夜不能寐的时候,总会让人为他读书或是讲故事。哲学先驱苏格拉底也一再强调“真理,只有写在听者的心上才能让他们懂得真善美,真理是听到的而不是读到的。”他甚至希望当时的书面作品能保留口语的风格,以适应听读的需要。当时社会上就有专门训练过的朗读者,他们能按照文章的节奏或者韵味,优雅地朗诵诗歌,散文等作品。而作品是否著名就取决与多少读者诵读过,多少受众听读过,传扬过。那个时期的医生甚至会为一些特殊的病人开出处方——听读某些文字作品。可见,听读的调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听读的历史地位是至尊的。


再看看中国阅读史。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读者是帝王和负责占卜的巫师,阅读的内容就是听巫师解读占卜的结果。例如公元前12世纪的商武丁统治期间,他就因为生育之事做过占卜。一次巫师为他读的卜文大意为:丁日生,吉;庚日生,大吉。而大家熟悉的孔子以及其弟子的对话录《论语》就是最有力的“听读为阅读之始初”的证明。孔子强调听的重要性,一生述而不著,他推崇口头表达,认为阅读是微不足道的,这个观点和苏格拉底类似,虽然二者未曾谋面,生死相隔也十年之久,但这丝毫不影响“英雄所见略同”。听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人类阅读史公认的最佳阅读方式。


研究发现,听读为儿童重要的阅读方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如果阅读能伴随着具体形象,独特的情感或是丰富的音频信号刺激,就能有效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有助于理解阅读材料,接受文本内容,体悟内涵。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范读的声音更真实、更真切、更显立体感,听读带给孩子的信息在远远大于纯粹的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孩子上阅读课坐不住,有的表现为读写有困难,有的无法静心聆听,有的做不到耐心细致观察,有的无法准确实施如写作,抄作业等的实际操作活动,而如果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故事讲述则容易引发思考,让人接受,达到育人目的。


基于此,台湾优势光谱教育协会理事长,美国SWIU多元智能启发教学讲师,亲子教育专家吴秀笑就提出 “听读合一”的教育模式,在育人同时培养深度聆听的阅读能力。这项实验就是运用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论”与Thomas Amstrong的“优势智能”和“多感官学习”理论,让儿童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同时调动听觉、视觉参与,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朗读大师特雷斯说: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比自己看得懂的语言要丰富,程度要高一些,也就是说儿童听读的能力比眼读能力要强得多。


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在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这七种智能中,听读,至少服务其中的言语—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理、自知—自省、视觉—空间五项智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能够听懂并理解那些相对复杂或者有趣的故事,但如果单纯阅读却出现障碍表征。因为听读和智能发育息息相关,切入人性根本。


在当代的教育研究成果中,我们能越来越明显地感觉专家在呐喊呼吁实施听读训练: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朱斯克齐的研究表明:婴儿八个月大就能聆听别人读书,并能够记得住文句内容,且还会在数个月后开口说话时表达出来;


  • 威斯康辛大学专门从事语文学习研究的查普曼证实:孩子的语言学习应在人生的头一年开始,而且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听书”,孩子会从深度聆听中奠定深厚的根基和阅读兴趣;


  • 美国幼教专家,北德州大学教授摩里森总结他的研究结果时说:较早接触并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幼儿,上小学之后比较能够自动自发阅读书籍,在学校的学业及各项表现也较为优秀。


各项研究结果无一例外地佐证着听读对儿童阅读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提示我们尽快开展听读训练。


独特优势,决定听读训练为提升儿童综合素养的有效渠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未听读无法体会听读的好。这就是孩子和家长在我实施听读训练后说的朴素的真心话。当我在班级中推行听读训练后才发现它的优势独特,训练效果显著,受众面广,直接有益与儿童的综合素养提升。


听读,有益孩子身心健康


听读有益儿童的身体健康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对视力保护大有益处。据统计:全球每五秒钟就有一个人失明,每分钟就有一个孩子失明,全球有一亿两千四百万人属于低视力。当一个酷爱阅读的人看到这触目惊心的数据时,多少会有些无奈。因为用眼阅读就无法避免对视力造成伤害。但是听读就完全不存在这样的困惑,耳朵永远不会近视。


听读对儿童的骨骼和肌体发育也特别有益。阅读时间长,身体姿势调节不当,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更何况不少孩子读写的姿势不正确,歪着头、扭着脖、弓着身,这会使内脏器官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不畅,甚至会引发脊柱畸形,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和形态美。而听读则无需特定姿势,以舒适为准,随时调整变换姿势。善于听读的还能同时闭目养神,呼吸均匀,吐纳柔缓,类似坐禅,有益于大脑供氧。有的时候听读同时可以进行简单活动,促进肢体关节的舒展灵活,也不反对一边听读一边锻炼,身心皆有发展。


听读有益儿童的语言智能,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捷径。人的七种智能中,言语—语言智能是第一位的。而听读对儿童言语智能的发展,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 首先,听读能消除阅读障碍,有效提升阅读力。听读可以使个人阅读时的难度得以缓解,使阅读变得连贯流畅。


  • 其次,听读有助于儿童理解文意,链接读者和作者的思维。听读接受到的语言是一种明显包含着情感的音乐化语言,能为理解提供强大的助力。


  • 其三,听读有效提高儿童表达能力。听读时,通顺优美的言语表达通过听觉传输到大脑,多次重复后能形成并记忆储存。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在这样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模仿学习中,他们不知不觉地能在发音准确度,诵读技巧把握运用,语感的灵敏性,言语表达水平等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听读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很多优秀的听读作品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在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方面都高于原作且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所以听读能直接打动听者心扉,提升学习品质,能让其思想道德品质也同时得到升华。据说有一次作家冰心正走在路上,忽听广播里正播放她的一篇作品,听着听着,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文章经过播音员优美动听的朗诵加工,竟如此感人。这使她激动不已,后来她找到播音员,虚心向她学习朗诵。


听读有三个比较明显的优势:


  • 其一,听读本身结合了内容与形式上的优势,很容易让孩子进入深度聆听的状态,这是视读很难达到的沉迷阅读状态,是高品质学习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 其二,听读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者的诠释,在聆听中就能体会到包含着快乐、欢喜、痛苦、悲哀、愤怒等情感,孩子能被感染,被打动,情绪能得到调试,心灵得以安抚;


  • 其三,听读故事或文章中原本就蕴含着孩子成长必须的道德素养,长期聆听相当于潜移默化地传道,孩子能在聆听中逐渐倾向于听读接收的信息,知晓道理,学会为人处事。


认识到听读无以伦比的独特功效和教学优势后,我决定在自己执教的班级开展听读试验。


听读素材的来源


我们班所能利用的听读素材大致来源于三个途径。


  • 一是通过孩子自发从网络下载后分享。网络时代的信息是海量的,发动孩子去搜寻,此举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有趣的音频素材:《福尔摩斯》《东周列国志》《大清十二帝疑云》《封神演义》……我们的班集体就能组建一个素材库,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遴选自己喜欢的听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时间分享;


  • 第二个途径是有针对性地购买。为配合语文教学,我和班委一起选购了如《笠翁对韵》《配乐唐诗诵读》《三字经》《现代散文精品欣赏》等听读材料,在全班的听读活动中做重点推广。


  • 第三条途径最为特殊,是我和电台的一档作文评点节目,让孩子在家听广播,学写作。


为了更好服务孩子的家庭听读服务,我和电台合作推出了一档面向全市儿童的综合性栏目。节目的针对性极强,服务于少年儿童的综合素养,辅助于学校教育,弥补孩子在课堂学习上的不足,能很有效地协同家长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周一至周五每晚的8点30分,正是孩子最为合理的睡前时间,节目在此时开始,无疑就成了每个孩子的“睡前宝”。节目的内容经过精心安排:名著故事节选,小学生佳作点评,栏目互动参与,国学经典讲习……一档节目几乎成了孩子心智成长的伴侣,成了家庭教育的百家讲坛,成了文化教养的有益滋补。而我,受邀参与其中的佳作评点节目录制,这档节目无疑成为了我们班级孩子特殊的家庭习作听读辅导专号。每当晚上八点半,伴随着轻快的开栏音乐和主持人亲柔的话语,躁动的孩子似乎着了迷一样,静静地安坐在收音机前,侧耳倾听,这是我们班约定俗成的“晚自修课”。


节目专门服务小学作文教学这一“老大难”问题,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实现佳作共赏,巧妙地化难为易,鼓励孩子爱上作文。我知道许多孩子感觉作文难,总觉无话可写,拼凑而成的文章语言平淡,内容无趣,失真较为多见。我也知道“言为心声”,作文是作者表达真实见闻,流露真切情感的方式,掌握一定方法,作文不是难事。所以,我在节目中为孩子推荐作文,给登载的习作做点评,通过这一平台给孩子写作辅导。据节目调研反馈,效果真好,甚至优于课堂教学。许多孩子收听节目后对作文有了新认识,对写作重新燃起了兴趣,家长也从中知晓了写作辅导的知识,也乐意参与孩子的写作辅导。很多孩子会在收听后给主持人小月姐姐来电,或是要求转接我的电话,登陆我的博客——何捷的教学世界,共同分享习作快乐,推荐自己的佳作,提出自己的写作疑惑并且寻求帮助。节目的音频资料在金苗网上免费提供下载,成了许多家庭听读不可或缺的资源。


听读训练的方式与目标


第一类是以朗读训练为目标的模仿式听读。原先我们班的孩子朗读水平不高,这和我的朗读水平低下有密切关系。常邀请友人到班指导,但杯水车薪,几乎看不到效果。引入听读后,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孩子们戏称是我把大师请进班了,而且常驻班级,随叫随到。


例如我请孩子们欣赏配乐诗朗诵——徐志摩的《海韵》,每一个孩子在听读中都能感受到朗读者饱满的激情,折服于其高超的朗诵技巧。于是,在反复倾听中,孩子们开始自觉地模仿朗读者特殊的语音语调和言语情感处理方式,自觉模仿使我的“教”变得轻松。我请大家下载全诗并打印,在关键的生僻字上注音后,全班集体模仿诵读这首诗。有了之前的反复听读,效果出奇地好,不论是齐读还是男女生分角色读都让人感到振奋。可以想象,长期这样的听读训练对集体和个体的朗读水平提高是多么有益,有效,教师也将在这样特殊的引领方式下弥补缺憾,显得轻松自在。


第二类是以丰富阅读积淀,培养阅读兴趣为目标的积累式听读。《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阅读目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听读能极为有效地辅助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听读过程中,孩子每分钟可以听到160字,假定每天听20——30分钟,每学期便可听50万字左右的内容,四学年左右,单靠听读即可完成课标的阅读要求。

同时这么庞大的听读量,给语文课堂教学做了有效的补充。很多孩子不喜欢阅读是因为没有养成静心读书的习惯,没有从读书中收益。所以越是不读就越不爱读,越不爱读就越不会读。而以声音激活文字,让文字在声音中得以苏醒,诠释,传播,孩子们能获得丰富的听读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长期坚持,就能在听读兴趣中实现阅读积累。


在我的班级中,每周都有固定的“静听静读课”。上课时,每个孩子都收拾好桌面,放松身心,调整坐姿,全情投入,静心倾听。一节课40分钟,美妙的声音能给孩子心灵的净化和启迪。偶尔几个孩子在倾听中睡去了,不许打扰。孩童时就伴着书香入睡是多么的幸福。这类型的课,最受孩子欢迎。试想一下,小学阶段的孩子口中议论的是意蕴悠长的《再别康桥》,是京味十足的《京白》,是说理严密的《学问与兴趣》,是妙趣横生的《唐吉可德》,谁能不为这样的积淀而感窃喜呢?


第三类是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的拓展式听读。听读的原作就是最佳的范文,可以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孩子在听读后拓展学习写作。例如听读鲁迅名篇《阿长与山海经》后,孩子们对鲁迅笔下的阿长的形象记忆犹新,课见还津津乐道。我趁热打铁,再次播放此文,让孩子一边听一边向鲁迅学写作,看看他是怎样将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听读之后请孩子们也选择身边熟悉的人为对象,学写人物。在这篇习作中能明显感觉孩子注重通过叙事和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笔下的人物各具特色,鲜活生动。听读充满想象色彩的儿童文学故事,有助于实现文字和画面的转化,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演绎,激发孩子的抽象思维,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联想,创造,很容易续写出更为精彩的故事。比较常进行的是听读后写“听后感”,你会发现相比读后感,孩子似乎理解的更多。以下节选展示孩子听朱自清散文《匆匆》后写下的感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你有时是否会看见,钟表上的刻度在缓缓转动,而你却心急如焚。马上就要事与愿违了呢?时间就如一支笔,在纸上行书如行云流水,在这纸上,又绽开绚丽的淡墨。散发出阵阵墨香。你看啊,小学的时光多么短暂,从蹒跚入教室到泪别知音。匆匆六年,霎时转瞬即逝。那个教室中留下了欢言笑语,还未抒发自己满腔的情,就要天各一方了。


还记得我一次次跌倒吗?为什么六年中我学到了这么多?因为一路有你,有大家陪我喜怒哀乐。两次的大队委落选使我欲哭无泪!知道现在,我也才明白“无所畏,有所为”的真谛。为什么时间如此飞速!六年中我有太多的遗憾与悔恨。时光!你为何不让我把这个心结解开啊!我要追忆的太多。


第四类是以发展多元智能为目标的多样化听读。听读的形式多样化就能服务与多元智能的形成和培养。例如运用反复听一个故事的方式听读,就能发展儿童的逻辑—数理智能。我曾经为孩子重复播放《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中的“跳舞的小人”,经过三次的故事重现,孩子在可预见性的情节中确切地知道案情的发展脉络,他们在倾听会开始关注故事情节的推进以及演绎的顺序,会关注福尔摩斯的推理技巧以及探案的线索,这些听读时的活跃思维都服务与逻辑—数理智能的发展。再如随机播放改编自玛丽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舞台剧《音乐之声》中的录音片段,孩子很容易被欢快的旋律感染,感受到其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也能在对白中感受到言语表达之美。这就服务与他们的音乐—节奏智能的发展。再如用及时暂停的方式为孩子播放一些哲理性的故事,在关键处暂停,请孩子们讨论,这样的听读能有助于发展其自知—自省的智能。


第五类为服务于家庭文化建设的补白式听读。如果能将听读引入孩子的家庭生活,鼓励其利用好日常的路途、睡前、醒来、等待、休闲等各个不同时段的零散时间听读片段。可想而知,这样聚沙成塔,日积月累的补白式听读集合起来将是多么的可观的积累。一段时间后,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家庭听读交流会”,通过交流分享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例如我就将自己每天早起必听评书的习惯告知孩子,鼓励他们也利用这样的时间听书。这样的号召得到很多孩子的响应。许多喜爱历史的孩子有意识地每天收听历史类的书籍音频资料,一段时间后就变得谈吐不凡,显得成熟敦厚,性格在发生着令人可喜的变化,家长坦言,这就是听读带来的福音。


我用听读为孩子们的阅读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切实获益了。我毫无保留地和您分享,也希望您尝试。听读,的确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会带给您和孩子非凡的阅读体验。


  何捷  福州教育研究院  教研员

  作家,福建名师。全国新作文写作联盟盟主。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协成员。“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近年来提出“写作教学进行时”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师》《新作文》《班主任之友》等期刊的封面人物。先后撰写文章一千六百余篇发表于《人民教育》等期刊,在北京,西藏,宁夏等十余省市公开示范,讲座数百场。已出版《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等近三十余部个人专著、专辑。教育专题博客——“何捷的教学世界”为基础教育阵营的关注焦点。



你可能喜欢:

1.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2.别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一个小故事让你明白伤害究竟有多大!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海峡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