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如果能做到这六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2016-08-11 读写微课程
    ↑↑↑点击关注【读写微课程】,探寻读写智慧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优秀的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对这个社会的最初认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也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行和个性。


1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在孩子出生前,我们都没有上过父母速成培训班,也没有拿过合格父母证,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做父母,学,是我们走向合格父母的唯一办法。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北大妈妈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不是孩子肚子里的蛔虫,我们怎么才能在孩子的问题还没发生或者出现端倪的时候,就防范于未然呢?这就需要父母不断地去学习。


2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他们很多床头堆满了育儿书籍,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整理教育孩子的心得,关心孩子的言行举止。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


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3第三句: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这些习惯仿佛生来就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孩子习惯养成,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言传身教,然而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所以说,很多家庭的当务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4第四句: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并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老师在学校里,所有的孩子上的都是同样一堂课,可为什么接收到的知识量完全不同呢?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在家庭。


因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也是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孩子的好成绩当然有学校老师的功劳,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5第五句: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学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6第六句: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正如我们经常在人物传记中看到:某位伟人幼年的一件小事,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成为了他成就一番事业的动机。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以此感化孩子。


如果你认真做到了这六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你可能喜欢:

1.6到18岁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教育方法,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收藏!

2.别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一个小故事让你明白伤害究竟有多大!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海峡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