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越是批评,孩子身上的毛病越多?

2016-12-03 海教院 读写微课程
↑↑↑点击关注【读写微课程】,探寻读写智慧

批评,是家长帮助孩子修正自我、学习新知识、走向成功的良机。然而,批评的声音并不能带给孩子什么,只有让孩子听到了,感受到了,并把它放到心里,批评才能转化成真正的力量。


上周,跟一位朋友见面,她女儿已经6岁了,身为单位领导的她,工作上雷厉干练,却在教育女儿问题上焦头烂额。一坐下,她就大吐苦水:“我这孩子现在被惯得都不成样。每次犯错,批评她,准要哭上个大半天,怎么安慰都不行,严重时还朝你丢玩具,说了她一两句就这样……”


孩子出错,批评他不恰当的思想和言行,是希望引起他警觉,加以改正。可几乎所有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因控制不了脾气而失去说话的分寸,这样一来,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亲子间情感的对立。




孩子不怕被批评,就怕受委屈,更怕被人瞧不起


职场中,作为下属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受到领导批评,大多只记住他们开头的几句话,后面基本就听不进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脑子正忙于搜索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以反驳领导的训斥。这就是所谓的波特定律。波特定律在告知那些一遇到下属出错,就不问缘由,不讲场合与方式,迎面痛批的领导,这样做,极易导致下属心理上的恐慌,从而发生言辞上的狡辩甚至行为上的耍赖。毕竟,人都是爱面子、要自尊的,即便一个小孩,也无异。


小学六年级,有位同学把自行车停在了不该停的地方,挡住了出行通道。班主任气势汹汹冲到教室,责问:“是谁把车停到了通道里?!”等有人好不容易承认后,老师厉声命令:“立刻把车挪走,否则直接记过!”虽已知错,但从那天起,那同学对老师就心存不满,常捣蛋,跟老师过不去。


批评的本质是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促使犯错者发生转变。家长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有违批评的目的,难以达到批评的效果。十多年的成长经历告诉我,孩子不怕被批评,就怕受委屈,更怕被人瞧不起。在公开场合受到批评,孩子首先只会想到那是批评者在有意给自己难堪,随之而来,是自尊心受伤、破罐破摔……



大喊大叫只会导致更多的怨恨


一天,经过某工地,一工人在抽烟,不远处,挂着“请勿抽烟”的警示牌。工头跑过来,我以为他要开骂了,出乎意料,他并没有指着牌子骂“你难道不识字吗?”“走开!”之类的话,而是对工人说:“兄弟,这不准吸烟,咱换个地方好吗?”工人当然知道自己违规了,但工头以提问的方式来代替厉声的呵责,让人听了舒心十足。换了是你,你会拒绝这样的指使吗?


没人喜欢受到别人的指使,不带命令的批评更能帮助人改正错误,也更能维护受批评者的尊严与自重。平日,我们听惯了家长一味地训斥孩子“下次不能……”“你再……我就……”,然而,这些大喊大叫只会导致更多的怨恨,让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家长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小孩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一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


杨绛先生的父亲杨荫杭曾留洋,对教育子女很有心得。虽然杨绛幼年学习成绩不突出,但父亲从不责怪。杨绛回忆说,成长过程中,从未听父亲指使过自己什么——他只是建议,不做命令。


譬如,批评时,父亲从不对她说“去干这个,干那个”或“别这么做,别那么做”,而会说“你可以考虑这样”或“你觉得那样有用”吗?他在教杨绛写作文时常说:“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杨绛把作文写好后,如果父亲觉得还不理想,他又会说:“也许这样写会更好……” 等杨绛与钱钟书后来有了女儿钱瑗,杨绛说,每次女儿犯错,自己从不训示——她不直接教孩子做什么,而让她自己去做,让她在错误中学习。



家长能将心比心是关键


亲子电影《宝贝,对不起》斩获中美电影节大奖。“晴格格”王艳在接受专访时提到,儿子球球以前常把玩具散落一地而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怎么提醒都没改观,有一天,终于点燃了王艳的怒火,她正要指责儿子,忽然想到:“等一下……你现在是他十几倍的年龄,怎么可以要求他像你这样思考和做事呢?还有,你自己几岁时是怎样的?还不是经常把屋子搞得一片狼藉被父母骂?”一想到这样,王艳不得不老实下结论:儿子比我那时好多了!


后来,每次球球犯错,王艳就会说:“我在你这个年纪也犯错,有时比你还糟糕,可我已经把错误改过来了,所以,现在我告诉你,你这么做的话,不是更好些吗?”


家长与孩子进行心理位置的互换,是做好批评工作的关键。如果家长常能想,换了自己处在孩子那种境遇和心理状态,会如何想、如何做?这样推已及人,将心比心,就能使批评更诚恳,对孩子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几年前,朋友发现15岁的儿子在学校偷学抽烟。“我当然不希望儿子这样,但我自己就抽烟,一直给不了孩子好榜样。”思来想去,朋友决定跟孩子好好谈一次。他告诉儿子自己年轻时也抽烟,如何慢慢为烟瘾所害患上支气管炎。最后朋友提醒儿子,如果你也像我这样抽上十几年,情形也会一样。是的,朋友没有摆出一大堆抽烟的危害,强令儿子不许再抽烟,而只是放低身份,跟他诉说自己同样的经历。那次谈话之后,朋友的儿子再也没碰过烟。


孩子受到数落会难受,假如家长能谦卑地告诉他自己也并非完美,他们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批评,是家长帮助孩子修正自我、学习新知识、走向成功的良机,然而,批评的声音并不能带给孩子什么,只有让孩子听到了,感受到了,并把它放到心里,批评才能转化成真正的力量,推动孩子再向前一步。都说孩子的心灵是世界上最美丽也是最难呵护的花朵,因此,当我们在批评孩子时,除了方式上的注意,还需更多地给予这朵花体谅和宽容的灌溉。


毁人只要一句话,培养一个人却要千句话,所以,为了孩子,请口下留情!


作者:暖暖棉花糖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成长树,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专注2-12岁儿童成长教育,每日为百万爸妈提供孩子成长教育、性格培养、智力启蒙优质原创,更有贴心专科医生科普儿童常见疾患,微信号:chengzhangshu9。


你可能喜欢:

1.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你敢挑战吗?

2.[推荐收藏]很难找全的!早晚有人会问你!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海峡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做好父母,教好孩子,每天10分钟,增长“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