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一生养不出这几个好习惯,真的很难出色!

2016-12-21 海教院 读写微课程
↑↑↑点击关注【读写微课程】,探寻读写智慧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养成了好习惯之后,他的那些自觉行为渐渐成为他的品德,并在学习做人做事方面表现出来,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文章来源于择学堂微信公众号(ID:zexuetang_com),择学堂和大家分享最热、最好的教育资讯和最实用的育儿知识及经验!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上进,不努力,不爱学习,不做家务,甚至连小人书都不愿看……一直被催着赶着去学习做作业,也一直气得父母发毛!


如果说,这一切问题都源于孩子没有好习惯呢?


我自己其实深有体会:孩子拥有好习惯,真的比现在拥有好成绩重要百倍。


1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我一个同事家有个俊俏的儿子,三岁了,模样乖巧可爱。最喜人的是,他每天都习惯:


到了中午12点的时候,就开始嚷嚷着要吃午饭;


时至夜晚8点钟左右,他要上床看图画书或者听故事,听着看着,差不多九点钟就睡着了。


看见熟人、朋友,会热情地打招呼,叫阿姨,姐姐……


他年纪虽小,却有着极大的耐心,不骄不躁。


不管是在涂画的时候,还是玩拼图乐高,甚至看书时,他都能保持最初的那个状态能坚持好几个小时。

......


就是这样一个小人儿,笼络了身边所有人的心。每次见他,懂规矩,知礼数又乖巧,我都想再生一个。


同事经常会被大家眼馋着追问,是怎么养出这么懂事,省事又省心的娃的?她也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告诉大家,其实就俩字:习惯


爱默生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好习惯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导师,而坏习惯却是指引孩子走向堕落的元首。


“差学生”与“好学生”之间,差个“好习惯”;


“坏孩子”与“好孩子”之间,也差个“好习惯”。


2习惯,使不同的孩子自行分开,人以类聚




女儿现在经常跟我说,班级的同学们有了很多“小帮派”。就连她自己也有2个“帮派”了。


比如,她所在的帮派有“演讲派”和“印象派”。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便组成了英语学习组,平时探讨口语练习或英语演讲方面的训练;再有就是“印象派”……也是因为他们喜欢绘画,而聚集在一起,这个帮派的孩子习惯约在一起画画,出去写生等。


类似的帮派,班级里还有“钢琴公主派”,“篮球王子”,甚至“哆啦A梦粉迷派”,“小书虫派”,“吃货派”……


她们爱好运动,习惯每周某时去跑步,做瑜伽,练马甲线;


她们喜欢阅读,习惯找个雅静的场所,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下午;


他们喜欢动画片,习惯了每天观看几集,再被催着去写作业,脑袋里却装的还是刚刚打斗的场景


……


他们这些性格,习性,兴趣爱好,都是生活中慢慢养成的“习惯”所致。因为“习惯”养成了某种性格(或喜好),又因为这种性格开始了以后命运的转变。那些拥有相同习惯的人,也恰恰拥有相似的价值观,最终这种“同道中人”也将会越走越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孩子没有这几个好习惯,真的很难出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养成了好习惯之后,他的那些自觉行为渐渐成为他的品德,并在学习做人做事方面表现出来,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好习惯,能培养出孩子的健康人格。


在任何好习惯养成之前,也都要经历一些风雨的。


下面列举出的六个好习惯,将会影响和贯穿孩子未来的整个学习、生活中。父母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做好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


习惯一:主动学习的习惯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班级里的好学生,身上都有一股劲——主动学习的劲。那些主动学习的孩子,才是真的内力觉醒。学习,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也一直灌输这种观念给女儿。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❶ 给孩子制定清晰的目标和小计划,并且不难实现,以便满足孩子的“赢胜”心理。


学习,是一件辛苦又很枯燥的事。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时,不要让孩子感到学习很难,很无趣。可以一步步制定小计划,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意义和乐趣所在。孩子若发现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事先设定的目标,这会极大地促进他们萌生竞争的意识,逐渐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❷ 放大孩子学习的成就感。


我所接触的孩子中,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被肯定和夸赞的。世间所有的难事中,如果能用语言来解决的,那就最好是赞美或鼓励了。每一次的鼓舞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后的成就感,这比鸡汤还鸡血!


❸ 孩子自觉性差,最好的办法是:陪伴并且以身作则。


在所有的学习任务中,很多孩子学着学着就厌倦了,这时候,父母不光需要鼓励,还需要用行动来说明,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决心。比如,孩子学习时,父母可以在旁边看书,或者工作。记住,三流的家长当保姆,一流的家长做榜样!


❹ 为什么要孩子学习,读书?——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和意义。


孩子若是心中充满兴趣,一切就变得easy了。兴趣的源泉不仅于能把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还在于能够体会到知识统帅万物的霸气和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父母如果能够让孩子积极地参与或认识到生活中很多事物需要知识和智慧来解决的,那孩子自然会对知识有所追求和感兴趣。


习惯二:制定计划的习惯,并能持之以恒



计划就像一座桥,连结着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呢?


女儿通常在制定计划时,我会建议她考虑一下这几个因素:


1.长期和短期计划的区别

2.理想和现实如何兼顾

3.分解目标,步步突破


❖长期和短期计划


举个例子。放学知道老师布置的语数英物化作业,加起来需要3个小时写完,那孩子该怎么把时间安排好?


比如,计划每一科需要30分钟完成,可以根据孩子自己的意愿来优先做哪科。比如,可以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可以从孩子的偏好上来,比如更喜欢语数外,那就先做语数外;做完作业,还有多少时间来看课外书?还有多少时间做其他的事?


孩子有了这些想法,每天这样规划,就是一个简单短期的计划。计划不需要记在纸上,但是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安排。


那么长期计划,就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规划事件”。需要一段时间能完成的计划是长期计划。比如,孩子现在的成绩是班级里第18名,那如何在一段时间内,有着更好的成绩?到第10名,第3名?


短期计划,更注重的是时间的分配;而长期计划,注重的是“事件”的变化。


❖ 理想和现实如何兼顾 


这个因素在计划中考虑到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和冲突。因为理想很丰满,但是制定计划时也不能好高骛远。孩子在某段时间,也许会有很大的动力想要实现某一目标。但是,如果孩子本身的情况与计划差的遥不可及,这也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挫折和冲突。如果孩子努力之后,仍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便要适可而止,转变方向,及时改变策略。


❖ 分解目标,步步突破 


比如,孩子现阶段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刚到及格的分数。想计划一学期到达90分,这听起来完全不大可能!


当然,如果把试着把一大段目标分解成各个小目标,比如2周为一小阶段,这段时间好好复习,再找对学习方法,提高5分,那么一个月内可以提高10分。一学期内,还是有可实现90分的这个大目标。把大计划分解成若干个小计划,然后一个个去完成、去突破,就轻松容易多了。


在制定计划时家长要不断地去评估和调整计划。因为在所有计划过程中,往往会因实际需要而导致计划受阻或不能继续下去。这时,绝不可一成不变、抱残守缺,一定要衡量轻重,甚至重新制定计划。


习惯三:自己的事,自己做


之前有个报道:国外1岁半小男孩叼着奶嘴,却可以独自在家穿衣、洗澡、喂狗粮……这个报道让不少父母感叹不已。



而现在,我们的1岁半孩子在家可以干什么呢?


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首先父母必须把决定权交还给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做自己的主人。与其每天紧张兮兮的盯着孩子,倒不如放手让孩子学会自立。


其次要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来发展自我。比如做家务的习惯,整理作业的习惯,统筹安排的习惯,选择兴趣和爱好的权利等。


现在我们的孩子,多少力所能及的事还在被父母包办着呢?又有多少父母因为自己的“不放权”或是不忍心,导致孩子们慢慢养成懒散,拖拉,不懂感恩的习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孩子身上有这些“恶习”的时候,会不会自责?后悔?埋怨?那么,从现在开始赶紧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习惯四:拥有思考和创造力的习惯



现在不仅各国在倡导创新、创造的发展能力,连走在世界前沿的成功大咖们都在高谈未来三十年对孩子的影响。马云这样说,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未来三十年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更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1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充满想象力,是一种特质,也是一种好习惯。没有想象力,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更不能成为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想象和创造力的习惯? 


1、鼓励孩子充满好奇心。

孩子每天都在学习中,他们喜欢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即便有时方法不当会犯错误,但是只要父母肯正面引导,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会慢慢地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孩子首创性

父母要擅长观察和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多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对其微小的创造性表现给予鼓励和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不施予批评或者嘲笑

孩子们经常会因为好奇心而做了错事。比如为了看花瓶的形状而不小心打碎了,如果家长只看到了花瓶碎了,而忽略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会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或者孩子设计或创造了某件东西,父母更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不理解而去嘲笑孩子,让其失去信心。


4、体验多样性的生活和事物

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 父母不要对孩子包办过多,担心过多,甚至限制和剥夺他们独立发展的机会。有时间多尝试新鲜的事物,活动;有机会多体验生活;有精力多接触大自然,多开扩眼界和对生活的认知。


5、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诱发想象力的发展

以前Ada很好奇关于鸡是怎么生蛋的问题。于是我们就买了一只鸡在家里。Ada每天去观察鸡什么时候生蛋,每天可以生几个等等。这不仅满足了孩子好奇心,还让孩子趣味性地走进了“想象中”。孩子通过仔细地观察,比较和体验,才能把这些丰富、准确而又鲜明的事物刻在脑海中。这样做不但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还顺势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习惯五:阅读的习惯



如果在“行千里路”和“读万卷书”之间选择一项,那最容易实现的就是读万卷书了。


如果我们不知道那些“笨孩子”平时爱不爱阅读,但一定猜得到那些聪明的孩子,平时阅读量一定都很高。


所以,请一定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习惯六:有教养的习惯,能让孩子绽放的更美丽




教养是一种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生的体面,长得漂亮,但是被人所讨厌,那一定是因为Ta还不够有教养。有教养的孩子,就是很能讨喜,又让人感到舒服。


这些年来,我也目睹过很多孩子的无理取闹、没规矩给别人带来的种种困扰问题。现实中,很多难以相处的人比比皆是。


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


如果说,人的情商对一个人影响甚大又不可或缺的话,那第一个该被情商化的东西就属教养了。在一些大是大非前,有很多父母不经意间就在孩子的性格上埋下了种种“劣根”,在别人的心里也留下了一根根刺。父母们的过度保护或者太纵容,太宠溺,又疏于管教,不仅会滋长孩子心中的这些“劣根”,日后还助长了孩子更加无理的顽劣。


有教养的孩子,即便无才也有德,有教养的孩子,情商也不会低!

 

孩子未来的路或许比较平坦,或许坎坷,而这些好习惯,总会帮助孩子走得更通顺,活得更成功!


父母帮助孩子养成这几个好习惯,不仅真正意义上成全了孩子一生自由成长的意愿,也成全了自己多年“养娃不累”的夙愿。


★声明:

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

2.图片来源于网路。


你可能喜欢:

1.我从来不让孩子考第一名!努力考7-17名最有出息(林清玄:不让孩子第一名)

2.吃饭时千万别再做这件事了!真会毁了孩子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海峡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做好父母,教好孩子,每天10分钟,增长“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图文编辑:黄一俞  审校:裘珊珊、肖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