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名作家们的另类教育经,奇特却很成功 | 爱读

2015-11-27 读写微课程


鲁迅:不轻易否定孩子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鲁迅


鲁迅是文化领域的一名闯将,在家庭中,他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1929年9月,鲁迅与许广平生下一个儿子,夫妇俩起了一个又一个,最后决定叫“海婴”。他尊重和信任孩子,注意说服教育,从不训斥海婴。他认为:“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即使在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他也是十分留心的。


有一次,鲁迅请朋友吃饭,从菜馆叫来的菜中,有一碗鱼做的丸子,其中有的新鲜,有的变了味。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广平不信,别的人也不信,因为他们吃的恰好都是新鲜的,以为是小孩子乱讲罢了。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捡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池莉:“溺爱”女儿

“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池莉


池莉是当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品《来来往往》。池莉认为那句广为流传的“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混账至极,于是她与女儿一路在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的夹缝,其间还经历了痛苦的家庭剧变、与丈夫的离异。而18年过去,女儿考上了英国的名牌大学,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敢于梦想、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小美女”。


为了维护女儿的尊严与快乐,池莉做了很多令家长们吃惊的事情:整个小学期间,坚持让女儿晚上九点半睡觉,女儿因此没有完成作业,她就给老师写假条并签名;她放任女儿在小区玩耍,把呼唤女儿回家吃饭变成了小区的一景。面对着“太过溺爱”的提醒与钟告,面对不随大流可能让女儿“基础薄弱”的现状,她也仔细思考过,但女儿的表现很快让她放下心来,因为女儿在快乐中培养出了兴趣,无论是做功课、画画还是弹琴,都有不错的成绩。


池莉从一开始就培养女儿的平等观念与自立性格,很多事情都与女儿商量。女儿申请英国的高中和大学时,学校选择、和校长沟通、网上应考、准备签证材料等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为了不影响女儿中考,池莉曾向她隐瞒协议离婚的事实,有两年的时间维持着家庭表面上的平静。却没想到,女儿早就看到了协议,并反过来安慰池莉,认为如果婚姻不和谐,离婚对大家都好。


六六:不用成人的视角改变孩子

“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有一个底线和原则:不安全的事情不能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不能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像穿什么样的衣服想去哪玩自己决定。关于孩子这事永远没有卡,重来,永远是现场直播。孩子年纪虽小,但他有自己的世界观,家长不要用成人的视角去改变他。他觉得现有的生活方式他挺快乐,那我就尊重他。”

——六六


六六,著名都市女性题材作家、“钻石级”编剧。儿子陈偶得是六六最大的欣慰,也是她的开心果。身为人母,她乐得与儿子分享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切。


六六大胆提出了不赞同家长为孩子择校的犀利观点,并坦言,陈偶得从新加坡回到国内,落户上海上小学时,她的选择不是就名,而是就近。六六说:“我相信90%以上的家长择校的原因是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不如那些优秀的学校,我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我不存在这个问题。学校、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要,不要把责任都推给社会、学校,更多是在家长。我认为他有充分的睡眠,足够的玩乐空间,比上名校更重要。我的孩子就在上海上相对普通的学校。”


六六说要培养孩子正确运用财富,“不用因为经济走向犯罪,这是我们对孩子最低的要求。我现在就一直给儿子灌输,我只能提供你最基本物质需求,我的钱不是留给你,未来要留给社会。现在我孩子就有这种观念,他知道妈妈的钱不是他的,未来指望不上我了。所以有时我跟他说话,他就会说‘你别打扰我,我要好好学习,否则未来我怎么养活我自己。”


刘墉:做孩子的风筝线,把握好他起飞的方向

“强权”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思考与行事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在他们的人生中发生作用。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良好的思考与行事的习惯。

——刘墉


作家刘墉真正做到了事业家庭两不误。作为励志畅销书作家,国内大小书店柜台上都少不了他的作品;他又是一名成功的父亲,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已经出版了4本书,还有了自己的公司。


由于刘墉的强权教育,刘轩很小的时候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做了,衣服脏了,自己动手;父母不在家,饭要自己做。因此,刘轩很早就能够自己做饭,甚至烧得一手好菜,这让很多自诩独立的美国孩子都自愧不如。


就是刘墉这样一个绝对的“中国式父亲”,为了陪儿子一起成长,也与时俱进地学会了很多儿子世界里的新事物:上网聊天、滑旱冰、穿破牛仔裤,甚至如何染绿头发。这个现代的“中国式父亲”直到儿子考上哈佛大学,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而儿子刘轩也直到进入哈佛大学,独立生活之后,才逐渐明白了父亲强权教育的良苦用心。


刘墉支招:养儿子就要让他志在四方,放开双手,让他走出去,让他走得稳。让他吃苦,并不一定要把他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而是给他一颗能够感受生活的心。


林语堂:劝女不必上大学

“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

——林语堂对女儿说的话


林语堂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读书、学中国文化,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然而当女儿林太乙中学毕业要考大学的时候,林语堂先生却劝林太乙不必上大学,他说:“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作为大学者的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学问,不是由一纸学历来证明的,而要有真才实学,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求得一纸文凭,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好好做一番学问。


林太乙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没有考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去耶鲁大学应聘,因扎实的文化功底被录用为中文系教师,以后还担任过《读者文摘》的总编辑,并相继出版了多部作品,在文学史上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