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想和孝顺,是不是一道单选题? | 爱读

2015-10-28 读写微课程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LinkedIn中国

微信ID:LinkedIn-China


文/Clarie


走在路上看周云蓬在《绿皮火车》里,写他青春期时父亲的武力镇压和他固执任性的叛逆,儿子和爸爸之间的战争看起来都那样似曾相识,用鞋底儿打屁股的桥段也看起来颇具老式父母的仪式感。


在这些老故事中,穿插的一句话颇让我印象深刻,他说:

父母老了,他们只能在身后,踉跄着唠叨些盼望和祝福。BB机出来了,手机出来了,电脑出来了,他们无视这一切,还专注地天天看着电视,用座机给远方的儿子打长途电话,害怕电话费昂贵,又匆匆地挂断。


这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


你在哪一刻觉得,父母真的老了?
  • 当我发现我成了我们家饭量最大的;


  • 当我发现抽屉里、茶几上摆放着他们不同的药品,但我毫不知情;


  • 当我发现爸妈就一些家里的重大决定会咨询我的意见并重视;


  • 当我发现我跟我爸吵架以后他不是像以前一样和我激烈地争执而是叹了口气;


  • 当我发现父母抱着我给他们新买的电子设备露出迷茫又尴尬的神情;


  • 当我发现我爸爬山爬的没我快了;


  • 当我发现我妈需要越来越频繁的染发来遮盖越来越多的白发;


  • 当我发现我看到这个问题会不禁心酸起来。


这一切都让我莫名惶恐,爸妈已不是壮年了,我自己却还没有长大,父母老去的问题让我不知所措。


一直以来,在学校有人教我们怎么考高分,在公司有人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工作,却始终没人教我们做一个怎样的子女。北大女博士王帆为时7分钟的演讲便是以此为题展开的。


视频时长约7分钟,请在wifi环境下浏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68tidiam&width=500&height=375&auto=0

确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句话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已不止意味着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别让父母担心。


我们每个人都意味着一个家,有时候和父母离开我们相比,我们更怕自己离开他们,那意味着我无法陪着他们变老,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崩塌。


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梦想还是孝顺,这不是个选择题

有节目就“父母在,该不该远游”展开讨论,在年轻人中,选择“父母在,要远游”的人占79%;而选择“父母在,不远游”的人只占21%。


我不会当键盘侠说这79%的人自私自利不孝顺,因为我就是一个“远游”的饯行者。


记得在留学期间和一个朋友聊天时她讲的一个故事,她从初中开始住宿,大学和研究生从外省到国外越走越远。在远行的开端,时常为自己的独立自豪,觉得无所不能可以掌控一切。


上次假期回家,她在机场见到来接她的爸妈时发觉他们看起来好像老了些,便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你们要多吃补品了啊岁月不饶人”,父母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之后便照例听她兴高采烈地讲述着这学期的所见所闻。


但回到家后,妈妈淡淡地说了一句“你爸在你不在的时候出了车祸,下了病危,还好救回来了,你多陪陪他吧”。


我可以想象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作为子女是如何震惊的,因为我们从来没考虑过失去父母的这个可能性,也毫无准备。


朋友随后问父母“为什么没有立刻告诉我?”得到的答案是“你离得远,告诉了也赶回不来,瞎担心。”


当她说到这一句时眼泪还是没忍住流了出来,自责和愧疚让她觉得自己应该去立刻做些什么,但又无力去做,因为我们没法放下一切、两手空空地去拥抱家里的爸妈。


听了朋友的故事之后我迈向远方的步子越来越沉重,每次拿着登机牌进入最后那道门时,我会忍不住地不停回头和他们道别,眼中充满着不舍。


渐渐看着父母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我的心会揪起来,担心下次回来时见到他们的变化,也害怕自己的缺席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80、90后是现在职场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父母大多是50、60后。两代人接受的教育和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父母代表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而我们赶上了所有新鲜事物的诞生,是全新的一代。


在巨大的代沟和冲突下,忙碌、自私、冷漠等形容词时常围绕着我们,网上充斥着对我们会成为抛弃父母第一代的恶意揣测。


但梦想和孝顺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选题,我们不会24小时赖在家里以陪伴的名义啃老,而是会以另外一种形式陪伴,一种更现实的方式。


我们时常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挣的钱不够多,不足以为父母提供最好的生活。很多人为了更好的学历远渡重洋,之后又为了更好的工作远走他乡。


加班、应酬有时会挤占了回家的时间,但每月给父母打钱时的自豪感也是无与伦比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对太过熟悉的人羞于表达。


龙应台在写给儿子的书里写道:

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


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虽然我极其不愿意承认她说的话,但我们确实面对越熟悉的人就越容易丧失耐心,放肆自己的情绪,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点。


我不是个合格的子女,在长大的同时缺席了爸妈在变老过程中很多重要的时刻。


但我希望你可以花1分钟思考一下:


假如父母现在五十岁,他们都能活到长寿的一百岁,在此期间我们保证每个长假都回家一趟,一年可以与他们见几回面?倘若再有其他事耽搁,那你们一共还能再见多少次面?


所以下次在爸妈抱着手机、pad问你怎么设闹钟时,在爸妈问你如何网上购物时,在爸妈给你发“100个养生秘诀”和”成功人士必读时”,耐心点,再耐心点吧。


你不能24小时在家陪伴他们,但你至少不要让他们离你和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越来越远,这也是一种陪伴。


请记住这句“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别让父母等的太长太久。


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不管是城市,爱情,还是父母。


——伊塔洛·卡尔维诺



扩展阅读:

1.你的二十几岁,真的有十年那么久吗? | 爱读

2.60后的思考:80后为什么比我们那时还艰难?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