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中如何摆脱“八股腔”? | 作文智慧

2015-11-06 读写微课程




让语言充满绿意王立根


香港作家董桥曾经这么感叹道:“世间花草树木最能体现人心,现代都市高楼大厦林立,再不小心珍惜绿色生命,语言文字一定都随着枯死了。”说得真好,语言文字竟然也会“枯死”,那枯死的语言是怎样的昵?我想,应当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情感的语言。


作文要创新,一定要摒弃这些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语言。这语言最常见的就是一种“八股腔”。古人应试一定要写八股文,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固定的形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等等;二是要模仿圣贤的口气,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神情,口气来发什么议论;三是代圣贤立言,只能根据《四书》的思想来谈,跟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学生写的作文常有一种“学生腔”,这也是“八股腔”的一种,陈旧的格式,大人的腔调,别人的思想,语言也很死板,不鲜活,没有生命,缺少情撼。


同样是关于幸福的两篇作文,开头是这样的:


【例一】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对幸福的含义有着正确的理解。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有人认为幸福就是索取,不!我们绝不赞成这个观点,我认为幸福应是奉献。这才是生活的辩证法。


【例二】

正像人们经常感到手头拮据,钱不够花一样,人们也总是觉得自己获得的幸福太少太少。“噢,妈啊,我苦透了!”“烦死了,这叫什么日子呀!”


在生活的周围我们总会听到这种发自内心的抱怨——对生活的嗟叹!说真的,除了舞台上和小说里,我几乎没听到谁由衷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啊,我真幸福!”


显然,例一的语言就比较生硬,像是政治课考题的答卷,没有感受,是一些概念和豪言壮语的堆砌;而例二就有真感受,他观察到生活中的人们的思想流露,生动概括地抓住人们的活思想,有的放矢地引出入们对“幸福”的思考,显得生活化了。


创新作文的语言就要摆脱语言的“学生腔”“八股腔”。好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都见真功夫,或在汪洋恣肆中立气势,或在波澜起伏间都有惊世之语,或以充满睿智的妙语引人入胜……我读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的一些获奖作文,发现大多写得无拘无束、幽默自在,一点“学生腔”也没有。请看:

山下却有两人小心翼翼的攀岩而上。


“老大,刚才好一声虎叫,定是老虎踩了咱们的套儿。”


“这一波一定要抓住时机挣个够本儿,下个月这儿就要改什么狗屁保护区,再要上山可就难了。”


“他妈的。”一人对着地吐了唾沫,“这儿的人也傻,穷得叮当响,愣没想到发老虎的财。”


——《困虎》


这全是生活化的语言,只凭这几句对话,我们就马上可以想象那两个“偷猎者”的丑陋的嘴脸。


再看:

我有我的矛盾,我本身就是矛盾。


头昏昏的,眼湿湿的,害怕、恐惧分数恶魔们的到来,它们张牙舞爪,狂笑着、嗥叫着、咆哮着,震得我——颤抖着、战栗着。我觉得好大好大的一座山向我压来,我来不及逃,也无处可逃,我就从恐惧和自卑中走完了高中两年。本以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神经已麻术,清高和自尊巳被剥夺,已经是个地道的分数的奴隶,可嫩芽偏要倔强地吐绿、生根,要长出自己的风采,偏要保持着清醒。


这种发自肺腑的倾诉多么地真实,把自己内心的矛盾诉诸笔端,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鲜活而独特的文字,没有了“八股味”没有了“公共语言”,显露出自己的个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更是活泼而个性十足的,为什么我们要板着面孔下笔呢?为什么我们只能用些“陈词滥调”呢?创新作文的语言应该是优美的、朴素的、鲜活的、生活气息浓厚的语言。


幽默的语言往往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中人们都喜欢幽默,可是一到提笔为文,往往就显得拘谨。写作不应该给自己设置种种限制和束缚,应该有一点轻松、自然、洒脱。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围城》中处处透露出他的特有的幽默和轻松,例如:

大热天,她只穿了一兜儿抹胸,一条短裤和一双漏空的白皮鞋,于是——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才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钱包小姐并非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丝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纸上讽刺中国人的脸。


这些语言亦庄亦谐,鲜明的个性化,表现了作者机智风趣和对生活的透彻了解。


要让自己笔下的文字充满绿意,首先要关注生活、关心生活、体验情感。在情感的推动下,就有鲜活的文字出现,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当然,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虽然紧密相关,毕竟不是一回事。说话和写文章虽然有许多想通之处,但还不能相互取代。说话以句为单位,以口语为主,写文章以篇章为单位,以书面语汇为主;说话以交流为目的,写文章以创造为前提。没有读多少书很会说话的人不少,但很少见到不读书就能写作成才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会写作,同时只有多写,才能娴热自如地掌握语言文字。


王立根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社长、编委会副主任。


相关阅读:

1. 如何避免自己的作文落入俗套? | 作文智慧

2. 怎样让自己的作文“有话可说”?|作文智慧

3. 如何增加作文写作的素材? | 作文智慧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