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让你的孩子太痛快了! | 语文老顽童

2015-12-01 读写微课程


不要太痛快福州教育研究院 何捷


儿子看书时身体歪斜,我会提醒他坐端正;吃饭时有米粒剩余,妻子会要求他吃干净;走路时脚步过重,我们会一起让他轻声慢步……做了父亲后,我成了自己小时候最不喜欢的那一种——唠叨的爸爸。


记得小时,特别是长至五六年级后,在家的时间最不自在。稍微有一些不如爸妈的意,就会当场被提醒,在现场被纠正。那个时候恰逢将入特别要强的“叛逆期”,每当因为小事被唠叨时,总少不了争辩几句。有争辩,必有爸爸出马来“摆平”。所以有一段时间恨爸爸的心思藏深,藏得久。妈妈是温和派,常跟在我的身后提醒我:走路小声一些,吃饭时不要在桌子下喂养小鸡,躺着不能看书……即便是软软的语言,我心里也没留下温暖,只有一个“烦”。但遥望父亲虎着脸不说话,知道人单势孤反抗无效,被迫无奈照着做了。


不自在地长大,长大后也不让自己太自在。我的成长历程,在自我约束中变得安全。


一晃眼四十年过去,和我同龄的不少人闯出名堂,也有走了弯路,更多人在消磨人生。我在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上做得有滋有味,体验着平淡而安宁的生命本色。我在课堂上也给小孩立下许多规矩,大家熟知的就是:上课不准扣鼻屎,不能趴在桌子上,读书要双手捧起……有人说这是吹毛求疵,特别是在弘扬个性的年代,崇尚课堂开放的今天,这样的要求简直不应该出现在一个男教师的课堂上,但我在疑惑和摇摆中坚持了。直至看到美国明星班主任克拉克的“50条军规”,才知道自由国度里也讲究次序,次序成全了道德与生命相伴成长。


不自在地长大也带来许多遗憾。我曾经羡慕同龄伙伴中,能在商海里乘风破浪昂首阔步的娇子。和他们相谈,发现他们更羡慕我学有专长,术业专攻的“密室生活”。原来,不自在地长大,让我的人生在平稳进步中多了一份欣赏风景的姿态。


我想,儿子不是天赋异禀,他的人生是福是祸,自有自己经营。作为父亲,我还是多唠叨,小事、小时多让他有些不自在,是父亲能做到的。我比不了其他父亲,但至少我更多时间在家,在家时更多提醒。


写这些干嘛呢?源于一次家庭聚会——


到妈妈家吃饭,我和妈妈在厨房里饮茶,客厅里有朋友的孩子。一个厚重的拖鞋声音从耳边传来。我和妈几乎同时喊出一句:走路轻一点。之后立刻反应过来,相视一笑。别家的孩子,又是来做客,我们不宜这么直接。私下,妈妈压低声和我说:那个小孩的妈妈一定没有提醒过孩子走路要轻,不要惊扰别人。我点头,心里想得完全一样。其实,说这话时,我和妈都不希望这么走路拖地的是自家儿子,我们都在庆幸时常提醒他,我们都期待朋友的妈妈也能告诉小孩生活的细节。


有父母在身边,儿女的生活不是需要多一份照顾,而是需要多一份兼顾。顾这顾那,兼管多方,每一个细节构成生活,小孩成长是天然的,而细节的打磨是人工的,父母不做就没有人做。小孩时,真的不要太痛快,这样成年后可能就能少一分痛,少一分急功近利的快。慢下来,才能安下心来,生命在态度中得到延长。也听不少家教专家说:什么都不管才好。放养的孩子有野性,有闯劲,有个性。我想,如果小孩能自我调整,放养是最佳途径,今后的成就一定更大。但我和妻子感觉自家的小孩还是稳妥些好,成就不是关键,安稳体验人生是我们带他来到这个世界的初衷。


我就是妈妈的生命延续,我以妈妈的人生信条来面对当下。我也将这样的信条传给我的儿子。怎么传,不断在每一个现场,每一个当下,给他提醒。这不就是中国人讲的家风么?传统,原来是这样的美妙。我预期自己要忍受儿子成长中某一阶段的误解,我也相信误解迟早会消亡的。比如我吧,现在对爸爸,对妈妈,只有深深的爱。即便爸爸不在近二十年了,在我的文字中依然活得那样鲜明欢快。


何捷,福州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福建省青年名师,作家。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新作文写作联盟盟主。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协成员。福建地区“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近年来提出“写作教学进行时”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第八届全国阅读教学观摩赛”“第三届全国作文教学擂台赛”“福建省首届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已出版《作文真经》《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一线立场》等近二十部个人专著、专辑。教育专题博客——“何捷的教学世界”为基础教育阵营的关注焦点。


相关阅读:

  1. 老师最想告诉家长的5句话,值得深思

  2. 家有各种“熊孩子”出没,爸妈如何应对?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