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零丁洋》中“丹心”可否换成“红心”? | 大师说文

2015-12-14 读写微课程


“丹心”和“红心”的区别

孙绍振


汉语大致都有三套词汇体系:第一,口语,第二,书面语,第三,古文词语。


通常有所谓同义词的说法,其实绝对的同义词是不存在的。口语“热得不得了”,和书面语“其热无比”。在具体语境中的意味相去甚远。《镜花缘》中的酒保问客人:“要酒一壶乎,要酒两壶乎?”用古代文言词语对话,是可笑的。


事实上,三种语汇,意味着三种交际方式,包含着三种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三种感染力量。文言古雅、高贵,书面语正规和严密,口语明快、通俗。


胡适主张学生要在古文和白话对译中体悟其微妙差异。他举《水浒》中的石秀在被俘时说的话为例:“你这与奴才作奴才的奴才”说,如果改成:“汝奴之奴” 就没有气势了。同样:“舜何人也”,改为:“舜是什么人”,就貌合神离了。胡适的这些话,说的是要有非常强烈的语感,语感与时间的古今感分不开。


三种语汇,意味着三种交际方式,包含着三种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三种感染力量。比如文天的《过零丁洋》的“从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丹”字,和现代汉语相通的,就是“红”的意思。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并不完全,因为,“丹”字和“红”字的语感还有相去甚远的一方面。如果把“留取丹心照汗青”,改成“留取‘红’心照汗青”,其间的差异,就很惊人了。这是因为,红心,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积累着当代革命话语的内涵。这是文天祥时代不可能具备的。


一般说,语感是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的,但是,潜移默化也有缺点,那就是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有提高语感的自觉性,就要往那些不言而喻的,难以言传的地方多想想。


孙绍振

著名文学理论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编委会主任。擅长文本解读,提出“还原法”“比较分析法”,对语文教学影响深远。孙教授在文本解读方面的著作有:《文学文本解读学》《解读语文》《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月迷津渡——古典诗词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等。


扩展阅读:

1.《声声慢》里的“淡酒”为什么不能换成“浓酒”、“烈酒”? | 大师说文

2.同是登岳阳楼,李白和杜甫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 大师说文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