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在歌中的现代诗:你可能读过它们,却从没听过 | 爱读

2015-12-16 读写微课程



文/卷毛维安


我一直觉得,诗这种东西很难理解,又极易打动人。其实是很矛盾的一件事,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乐此不疲的去猜测别人的感性堆叠的产物。


除了课本的呈现,我接触的第一个诗人是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喜欢的第一首诗是她的《致谢函》(以下是节选):

当七座山七条河阻隔我们,


这些山河在地图上一目了然。


感谢他们,


让我生活在三度空间里,


一个因地平线变动而真实,


既不抒情也不矫饰的空间。


我并不懂诗,只是比较杂地看过一些。并不刻意钻研,感性的东西经不起理性的分析也不屑于被分析。因为自己做电台平时喜欢收集歌曲,碰见很多歌词很美的歌,查阅后发现原来它们是诗。于是有这样一个念头,把那些由现代诗作为词的歌曲做一个简单的整理,并选出一些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与大家分享,可能会加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如果你有不同观点也希望可以和我交流。


每个人对于现代诗这种东西的态度不同,触碰的点也不同,很多人总觉得是这一种很高冷的文体,但是我想,如果它们变成旋律,由人唱给你听,你可能会慢慢喜欢上吧。一首诗有它的悲喜,是平面上静止着的宇宙。此刻,它会属于你。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诗人/张定浩 歌手/程璧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因为程璧姑娘,当时最喜欢那句“一生都在半途而废,一生都在怀抱热望(原诗是“一生都怀抱热望”),以为说得就是自己。

不彻底的时候就是未满,不完整,好像总有偏差,有人说蓦地想起了顾城那句“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胸怀可以这般广阔,生命可以独特而这般静谧,充满幻想。但人世总有我之不能,我之不愿,不尽人意,不能彻底。而那些以不愉快亲吻着我们的,因不彻底而难忘,因不彻底而永恒,因不彻底而怀抱热望。

诗因为程璧的演绎更偏向于少女的小情怀:我喜爱的东西并不是很纯粹,总是被打破,好像从来都事与愿违。

就像我的喋喋不休会打扰到了你的沉默,可你知道吗?你捂住我的口的时候,我的心,彻底满了。


《拥抱》

诗人/夏宇 歌手/王榆钧

我接触台湾女诗人夏宇的第一首诗和很多人一样,是那《你正百无聊赖我正美丽》,第二首是《甜蜜的复仇》。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乾/老的时候/下酒”

初读的时候竟有些瘆人:是一种”我愿把你谋杀在我的年少,祭奠我往后的寂寞”的感觉。夏宇的诗并不暖,反而冰凉。

并没有太多人懂其确切的意思,莫名其妙的意象,随意的堆砌。或许不同的词拥抱在一起,就能构造出一种特殊的感觉:调动所有的感官去靠近这个世界,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本体,也可以作为喻体,在具象中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你是雾,我是酒馆。”

的爱朦朦胧胧,不知去向,正惹得我大醉一场。


《当你老了》

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 歌手/李健

初中的时候,在某一本并不高雅的杂志上第一次和叶芝的黑白照片碰面,金丝的圆眼镜,秀气的面庞,还有欲言又止的神情,让脸盲的我记得了他的名字和一段情史——与女革命家毛特·冈的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恋。

那种拥有是从此刻到无尽的将来:我拥有着你此刻美丽的容颜,也愿意承担你衰老的来日,我对你的欣赏永远是相对静止的。叶芝对毛特·冈的一见钟情和一往情深破灭之后,情话的残骸被无数人拾起来,拼凑着继续形容爱情。

很多人会想到杜拉斯《情人》里的第一段: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李健的版本,声音像烛火,悠悠而上不曾断绝。我仿佛看到已经不在了的外公坐在摇椅上摇,外婆静静地陪在一旁。


《镜中》

诗人/张枣 歌手/钟立风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便觉得梅花落到我的肩头,可能我那个时候最后悔的事便是:与这首诗相遇得那样迟。

我总觉得这首诗说了一个离别的故事,或者说那个女子有一场意外——“不如看她骑马归来/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她再也不能回来了,“我”也只是个除了一地梅花,什么都没有的落魄君王。

“音乐是我忠贞的妻子,文学是我最大的艳遇,她是我娇奢的情人。两者我都爱,当然爱的方式是不同的——忘记这一切吧,我是个犯了重婚罪的人。”钟立风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还记得第一次听他的《想艳遇一样忧伤》,我便喜欢上他声音中低沉的温暖,像是未经世事的少年,又像沧桑归来的游子。

钟立风这首歌是一种很西式的表达,和我印象中落下的古典朱砂梅花并不同,更像是一首探戈,挑逗着一个如玫瑰一样的女子。那种悲伤也被伪装起来,更像是一场表演。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诗人/徐志摩 歌手/黄磊

这首诗应该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也是出自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原声碟,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可能很多人都略知一二,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的徐志摩,那些《偶然》,《再别康桥》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实我个人并不对徐志摩的事特别感冒,但是那个年代的诗,是唯美的,讲究音节的美感,辞藻的和谐,和如建筑般整洁平衡的词句结构,感情是纯粹而真挚的。黄磊演唱很契合原诗的感觉,如在梦中,在她的温存中迷醉走失,并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就像我从来不知道她的心要往哪个地方去。却很清楚,与我的期盼背道而驰。


《小岛》

诗人/蔡宛璇 歌手/罗思容

这是忽然遇见的一首诗,读它的时候像是有海水拍到你的脸颊。

湿润的海风吹来,不黏腻,微微腥咸,带来鱼的鳞片和候鸟的羽毛,闪亮而又轻盈。

伴奏如同冲绳民谣里惯用的三味线旋律,加上歌手罗思容平淡中带着碎碎念般的吟诵,那种海岛民谣缓慢而悠扬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其实都是一座小岛,四周都是拍打上岸的海水。我们是野菊花,是海鱼是飞鸟,是五月,是飞絮,远离了市声喧哗,在一座叫做“我”的小岛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赞颂自然万物。

就像诗里写的:“动物们不爱说话,因为仅只感觉就足够。”对啊,不需要太多解释,静静感觉就够了。


《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诗人/俞心樵 歌手/莫西子诗

我记得我给我男朋友说这一首歌的名字的时候,他笑,说这样的爱太偏执也太危险了吧。我说,好吧,那我要死就一定不会死在你手里。

我欣赏这一首歌的苍凉和高亢,好像每一句都是极端的呼喊,孤注一掷地去爱一个姑娘,倾其所有的歌颂爱情,甚至超过了普通的男女之情,是用生命作为贡品的一种祭奠和崇拜。

“因为你的美貌像一把出鞘的钢刀。”原诗中的这一句在歌中没有被唱出来,我觉得是一个遗憾。莫西子诗来自大山,声音中保留着那种原始的丰饶与力量,与这首诗很契合,既有着山人的迸发感和诗人的克制感。

“不是你亲手打碎的/就不可能破镜重圆/今生今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谁曾让你的心碎了一地,再也活不过来了。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诗人/李元胜 歌手/程璧&莫西子诗

这是一首,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程璧自己写的,就是那种文艺青年们标准的生活的生活方式,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这是一个63年的大叔级诗人李元胜的作品。

“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听经济学家吴晓波说过:“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如果我们这一刻是享受的,是自在舒适的,我们被自然和日常琐碎而美丽的细节充满,从落日到星光漫天,静静的体会时间的流逝,那么就不算是一种浪费。

不得不说,程璧的声音真的很适合演绎这首诗,莫西子诗的吟诵也恰到好处,她的眸子乌黑,眼神纯粹如水波温柔,我如果是个男生也愿意在她的眼睛里把一辈子浪费掉。

好一首雅致的情话:我想和你互相浪费,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九月》

诗人/海子 歌手/周云蓬

去年看过周云蓬的散文集《绿皮火车》,于是渐渐认识这个盲人歌手,不知道是不是对于文字来说,在黑暗中的想象比白纸黑字的阅读更能直击红心。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马头琴声徐徐,老周的声音只身飘过草原,把一个19岁的坐在图书馆码字的女孩惹得竟然落下泪来。

我一直不知道“木头“和”马尾”指的是什么,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组成马头琴的两件东西。明月如镜高悬在草原,映照着千年的岁月,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个人就像一支民族,高傲的孤独。华丽着寂寥。

这是一首很有故事的歌,作词是海子,作曲是张慧生,演唱者是周云蓬,前面两人都自杀了,周云蓬还活得好好的,有人说因为海子和张慧生看不开,周云蓬看不见。

远方的风永远追不上,我也会将远方的远归还草原,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从前慢》

诗人/木心 歌手/杨牧

木心老先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人人都爱这句,大概是因为从前,大概是因为慢,大概是因为字字句句停顿得恰好,有着回忆的味道。

而我会告诉他:“如今的世界走得快,喧嚣琐碎多变化,爱过的人与爱过的人还爱过。”当然只是玩笑。不过真是这样,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的信息,甚至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碎片化的,三三两两,相互占据,相互陪伴。话只说到一半,没有人听完。书只读了几页,却觉得累了。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饶平如老先生的《平如美棠》,那时的爱很长情,人们很节俭,不管对物质也好精神也罢,东西坏了想着修了接着用,而不是直接换一个新的。

如今当一切爱情好像唾手可得的时候,其实很匮乏,而且很廉价。


现代诗这种东西容易被喜欢,也容易被忘记,或许当它遇到旋律,有了依附,可以重新散发光芒。


诗是永远到不了的远方,但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扩展阅读:

1. 为你喜欢的事情早起一个小时 | 爱读

2. 当下中国人的12种孤独,你属于哪种? | 爱读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