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文写一半就把意思说尽了,怎么办? | 作文智慧

2016-03-11 读写微课程


 想清楚再写

王立根


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怎么办?


“无话可说”这是思路堵塞的表现,思路堵塞,写作时就心慌,越心慌,越写不下去,但这其实是一种假象。现在作文的命题原则是让每个学生有话说,问题在于你有没有选择你最动情的体验去写,有没有放飞联想、想象的翅膀。


有一年高考作文写《诚信》,我的一位学生说,开始他也觉得无话可说。后来,他突然想起春节前夕,到步行街购物的事,感受到商家诚信与否给顾客带来心灵上的撞击,于是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在那短短的步行街里,我经历了春的温暖、夏的酷暑、秋的清凉、冬的严寒。


从而文思泉涌,全文以春、夏、秋,冬为四个小标题,写了商家的种种表现,并以四季为喻抒发自己对诚信的赞美、对商业欺诈的鞭挞,终于取得了高分。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联想与想象,就没有作文。写作文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想想:古今中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家庭内外、各行各业,这样一来,打开思路,各种素材就会联翩而至。


写作材料从哪里来?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当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的共同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如:


  • 日本倡导“生活作文”的思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人格;


  • 美国则盛行“作文题目不受拘束,但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


在作文中体现人文精神,也是目前课改的方向。“材料”从何而来?是从现实生活中来,解放身心,投入生活,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与投身其闻的乐,感受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爱心,说出最富情趣、最有新意和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这样,我们平时就要储备生活,写作时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动情点、闪光点、有冲击力的人和事,做些记录,到时,就不会搜肠刮肚,左支右绌了。


当然,也可以通过阅读,间接积累,我们要多读一些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美文,读点评论、随笔、小品,汲取写作的营养,使文章充实丰盛。精当的议论也可使旧材料翻新。如:高考作文《诚信》,有的同学这样写:

曾子杀猪的故事早已成了老生常谈,但诚信的光芒历经千年而不衰,刺透了整个历史的脉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们这些想跟诚信说永别的人的血液里。


信凌君胸无点策,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信义真诚于外,以诚信为本,请出了隐士侯赢和武士朱亥,结果一个窃符救赵,一个劝晋鄙夺权,信陵君攻成名就,名满天下。刘玄德更是诚心诚意,三顾茅庐,深雪中恭候多时,终于以诚换来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来了蜀国的大好河山。


因此,作文时“情动于中”,“形之于言”,积极调动起生活的素材,就能激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这样,即使不去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


中心不突出怎么办?


作文最要紧是:想清楚再写。许多人最大的失误在于为了节省时间,匆匆看了一下题目要求就动笔写起来,写着写着,才发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有误,但已经来不及。有的人则是提起笔写一句、想一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就哪儿”。这是凑足字数,哪是写文章?明知不对,为了赶时间,不得不这样做,这几乎成了作文的“常见病”、“多发病”。下笔前,最忌缺乏整体构思。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谚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都是这个道理。有了整体构思,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意在笔先,中心自然就突出了。


写作时开篇写不好,这是为什么?


平时作文,许多同学往往开篇写得较长,其实一篇文章的开头宜短不宜长,冗长的开头会使整篇文章显得头重脚轻,使文章结构布局显得极不合理。要让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一目了然,平时可以多写点短小文章练笔,专门训练怎样开头结尾。这些小作文要求做到“短短的篇章、淡淡的的情感、浅浅的哲理、美美的语言”。务必做到每一次都能达标,让自己心里积淀下一些精彩的文字和有创见的思想。


写了三、四百字,就把意思说尽了,再写就思路杂乱、废话连篇。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思路阻滞的表现。写作文时,一定要启动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思维扩散开来,就可以克服思路阻滞。


  • 可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地想;


  • 也可以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地想;


  • 或用逆向思维,从相反的方向想。


如有一篇话题作文《自尊》,有一位同学这样写:

人皆有自尊,人皆需自尊。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道德感情。


这开头不错,但他写不下去了,再无话可说。我就启发他:人为什么需要自尊呢?你曾经做过哪些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事?自尊的反义词是什么?它们在生活中又有何表现,有生动的事例吗?自尊与独尊有何区别?自尊、自卑、自狂又有什么区别?能不能说出这三种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又如何做到自尊呢?个人的自尊与民族的自尊又有什么关系呢?想好了这些问题,让他再选择一个小小的角度运思落笔,终于写成了一篇佳作。


可见,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打开思路,使思路连贯的好办法,在平时,我们不妨一试。


打开思路,拓展思路,需要良好的心态,让我们安静而专注地思索,让心沉静下来,静听心灵的声音,敏锐内在的感受,这时,你就会对作文的中心、材料、线索有着更清晰的思考,从而让思维开合起伏、抑扬反复、转化变换,写出成功的作文。


王立根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社长、编委会副主任。


扩展阅读:

1. 记叙文如何平衡写实和虚构? | 作文智慧

2. 自拟标题,大有讲究 | 作文智慧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