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福州名校文社国庆笔会佳作之【福州三中】 魏文怡:《何谓得志?》

2016-11-28 海教院 读写微课程


↑↑↑点击关注【读写微课程】,探寻读写智慧

笔会题目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孔子孟子懂得那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依然不得志?”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经典台词:“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阅读以上两句话,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1500字,不得抄袭。


何谓得志?

福州三中 魏文怡


得志,现代汉语词典上对其的解释是:实现志愿,名利欲望得到满足。何谓得志?家庭和睦美满,事业名利双收……“得志”的标准莫衷一是。然,“得志”却无法与“过得好”画上等号。


  提到孔孟,无外乎想到的便是二者对后世思想的巨大影响。若说孔孟不得志,不管从古人角度亦或是今人角度,的确是如此。他们一生清贫,不慕功利,自然也没给他们子孙留下些资产。但他们却能被称为圣人,是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使人能产生敬畏之心的人。单从这方面上看,他们又是得志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江河大浪淘沙,他们却名垂青史,以自己的思想闪亮在历史的星河中。所以,孔孟所谓的得志,应是君子之志。是兼济天下的胸怀,是善施教化的包容,是仁者爱人的仁义。他们一生的夙愿便是推行“仁”、“义”之道,四处奔走以宣扬自己的思想。因此,他们懂得了很多,也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存留了下来。他们以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反观现代社会,许多人从小到大听腻了各种道理,却最终还是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更谈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了。所以,得志并不意味着过得好。


对此,孔子自己也有回答:“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已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懂得道理多也并不意味着能过得好。孔孟的思想流传千古,但在当时却过得并不好。这取决于大环境的许多客观因素。对于君王来说,仁政以治国在短期内收效甚微,无法满足其日渐膨胀的野心。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温饱尚未解决,何来谈思想?故孔孟不辞辛劳,我们却只看到了他们一无所获的样子。而当今社会,衣食住行早已不是大多数人所担忧的问题。所谓“酒饱思淫欲”,人的天性便是如此。那么,现在就该扪心自问,我们认为已经懂得的道理,是真的懂了吗?是真的领悟到其深层次含义了吗?是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了吗?答案不言自明。我们所“懂得”的道理,仅仅停留在书本纸笔之间,离融会贯通还相差甚远,这时,你还能说,我懂了许多道理了吗?

  

世事无常,若无法纵观全局,则永远只为一只井底之蛙,看到那半亩的天空一隅。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海峡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