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福州名校文社国庆笔会佳作之【福州高级中学】李思怡:《道理决定人生?》

2016-10-07 海教院 读写微课程

↑↑↑点击关注【读写微课程】,探寻读写智慧

笔会题目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孔子孟子懂得那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依然不得志?”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经典台词:“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阅读以上两句话,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1500字,不得抄袭。


道理决定人生

福州高级中学 李思怡


“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孔子孟子懂得那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依然不得志?”电影《后会无期》中也有句经典台词:“听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对此,我想发表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一个人听到或是懂得了许多道理,并不能够代表他真正知道在面对某些事情时该怎么做,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火灾时的逃生方法,平时也经常进行演练,但一旦火灾真正发生时,又有几个人还会想起那些早已被慌乱蒙上了一层灰的逃生知识?又有谁能够镇定下来,有秩序地组织大家逃生?那些平时被不断强调的道理,在求生的迫切面前,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在特殊情况下,人是没有理智的,这时候人的行动靠的只是潜意识。试问有谁会把平时听到的逃生方法真正的放在潜意识里呢?这种人应该是很少了。只有一个人真正地经历了这些事情,才能够把这些平时听到的或是懂得的道理与实际结合起来,放在自己脑海中的潜意识里。也就是说,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吸收这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东西”,并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是听到或懂得道理,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的,这也像我们高中生听课那样,在课堂上,我们听懂了老师所教授的,但一轮到我们自己做练习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其实什么也没听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讲的是自己的思路,而并非是我们的思路,听懂了,不代表我们就有了。既然我们没有这种思路,那又怎么能做得出练习呢?那么,该怎么做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思路呢?这就需要做适量的题目,并以老师所授为基础,融合我们自己的理解来升华、转化知识了。


至于“为什么懂得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用,它仅仅只对大多数人有用,如果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就能够有良好的交际圈,那就不会有以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主题的书出版了。事实上,一个人的交际圈是否良好,是由此人的内在原因决定的,而那些道理都算是外在的因素。试问,如果一个品行不端的人懂得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就有人会去和他结交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一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不变的,但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变化的。如果凡事都有一个固定的模板,那是不是所有知道这个模板的人都可以成功?显然不是吧。并且,一个人得志与否的决定因素不仅只有人际方面,还有环境因素、个人因素、自然因素等等。如果一个人具有做帝王的品质,也有帝王所需要的人脉,但他并没有出生于帝王之家,而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他人生能够得志的几率是很小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朱元璋那样幸运。


要知道,有些人,有些事,是不能单凭个人懂得的道理来影响、来改变、来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明知有些事情不该犯,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地犯了的原因。因为人的理智有时是连自己都控制不了的。


总而言之,一些道理,也只有自己经历过了,用心体会过了,才可能真正起到作用,不然就只是一些只能看而不能用的华而不实的装饰。想要过好自己的一生,不能只靠懂得知识,也要付出具体的行动,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重新站起,最终领悟道理的意蕴,才能使自己的一生由自己掌控!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海峡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写作”功力。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