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解决海外华文教育的良方(下)

2015-04-02 国际读经


全方面解决海外华文教育的良方(下)


主讲人:王财贵教授

时间:2014919

地点:德国汉堡致谦学堂

整理:张丽梅 校对:怀仁

修订:王财贵(2015211日)


(点击下面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上篇)

海外华裔儿童的中文教育是简单的


所以,今天晚上来听我演讲的人,如果你还说不知道怎么做教育,你是有罪的,如果你知道了,依然不做,你更是有罪的。所以来听我演讲,好像并没有什么好福气。很多人本来什么都不想,星期六星期天就去上中文学校,虽然一波接着一波,一百年来,海外华侨的心里,对中文教育难免有很多的疑虑和烦恼,但是,放眼一看,大家不都差不多吗,人生本来就应该这样子啊,天地就是这样子啊,海外华侨子弟不是就要上这样的学校吗?海外华侨子弟的中文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苦苦守着十年,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是我们海外华侨的宿命啊!连我们本土的政府,台湾或大陆的政府、教育部,都告诉海外华侨,就要这么做,就只能这么做,还编课本,让你们这样做,还训练教师,帮你们这样做。你以为这都是天经地义的啊。大家明明都知道问题重重,但是就不去思考问题在哪里,都责怪教育是很困难的,中文是很难学的,海外的华侨子弟尤其是很…很…不要用“不幸”这个词,至少,是很艰难的,因为他们学习中文的环境,是居于弱势的。你为什么要这样顾影自怜?在我看来,华裔弟子本来是得天独厚,可以同时学到两种语文,而且都可以学到母语的程度。且看一百年前移民的华人,他们大部份是华工,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当今的华侨,当今的华侨都是佼佼者。但有,那时国内的中文教育是读经,这些被迫到海外谋生的人,也和国内一样,也教他们的子女读经,他们的中文程度也很好,可以吟诗作对,甚至回国去参加科举考试。现在的海外华侨子弟,既然外文得天独厚了,国内的孩子没得比了,如果能趁着海内外全世界都不读经的时代,你家里赶快读读经,只要读一点点,不必像以前一样读那么多,你在海外也就是第一了,甚至回国也是第一。(众笑)听说有人专门趁国家有难的时候发“国难财”,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有难,你们的孩子要出人头地,是非常容易的,各位,机会难得啊!(众笑)。



中西兼备的读经教育


再进一步详细一点说,人类的心量本来是广大无边的,我们的教育,也要开发孩子的广大见识和能力。我们提倡的读经,正是要面对人类总体智慧,包括中国的、西方的、印度的。而这些高度的智慧,都是用高度的语文记录的,所以,要学好智慧,必先学好语文,要学高度的智慧,须有高度的语文能力,要学多种智慧,最好也具备多种语文的能力。


现在,我们把“语”和“文”稍作分别来看,则语是文的基础,文是语的提炼和升华。一般来说,“语”是不用教的,它是在环境中学会的,你的孩子既然住在英国了住在德国了,那些在地的语言,自然就会了,是不需要再教的。没有一个德国的孩子,因为家里不教德语居然长大不会讲德语的,这是人类的本能。听说有不少移民的中国人,一直担心他的孩子外语不如当地的孩子,譬如美国华侨的孩子,一出生,中国的父母就一直和他讲英语,家里看电视一定看英语节目,如果有中文字幕,就把字幕遮掉。天下有这么笨的父母吗?就有。其实,如果稍微思考一下,知道人类语言学习的规律,就不用这么烦恼了。孩子的语文能力,本来是老天给的,称为“天才”,尤其在三岁之前,都是完全的天才,本来,一个人一生所要用的语言,不管多难的语言,不管几种不同的语言,在三岁之内,都能轻易地学好,学到反射反应,终身不改,所谓“母语”,人类是有“多母语”的能力的;但超过三岁,那天分便只剩一半了,但人类的语言天分实在太大了,虽然只剩一半的天分,但只凭那一半,已经了不起了,还是相当容易的。不过,超过六岁,那天分又仿佛再减一半,剩下四分之一了,但十三岁之前,还是大有可为的。怕的是超过了十三岁,老天就不再帮助你了,他既然已经等了你十三年,大概以为你不屑于他的赐予,于是把那“天分”收回去了,,你如果想要,那自己去努力吧。所以十三岁以上,学外语完全是要靠人工了,那时,你就知道原来学新的语言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现在,你已经是长大的人了,你小时有的,一辈子都有了,你小时没有的,这一辈子是很难再有了。你爱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有双语乃至多语的环境,你为什么还要让你孩子走向艰难的路,你这不是障碍你的孩子吗?所以,我劝住在德国的各位家长,你应该趁你的孩子还在十三岁之前,在家里尽量和孩子讲汉语,至于德语,是不用愁的。长大了,他最少是“双母语”了。


不过,如果想要进一步学到高度的智慧,其实最重要的是“文”的能力,不是“语”的能力。对于母语来说,那语是不教就自然会的,但文还是要教才会的;对于外语来说,语就需要教才会了,而文更是需要教才会。不过,不管是不是母语,则与其教语,不如直接教文,因为文的能力涵盖了语的能力。所以,如果要让中国的孩子学好英语,我建议用“英文”做教材,而最好的英文教材便是“英文经典”,至于教学的方法,则应仿照人类学“语”的方法,就是让他反复地接触,也就是反复地诵读。如果你要他把德语学到高明的境界,最好用“德文”的经典做教材,用反复诵读的方法教他。总之,学英“语”,不如学英“文”,学德“语”,不如学德“文”。国内的孩子学了英文德文,有助于英语德语的学习,华侨子弟以英文读经德文读经的方式学习,他们的外文程度,将远远超过当地的孩子。同时拥有了高度的中西语文,将来便有融贯中西学问的能力。教育的眼光,不仅要全面地看,也要全程地看。全面的意思是:我们一定要对人类理性有全盘的了解,才知道人类的学问是可以相通的,人类有多少智慧,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任何人都有权力继承的。全程的意思是:我们一定要对生命的发展有全程的了解,才知道生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发展起来的,各个阶段有其不同的能力,也有其不同的“使命”,要都想清楚了,才能够做好教育。



不学西方经典也不能深入西方文化的心灵


但,现在生长在中国本土的孩子,是很不幸的,因为面对当今文化会通的时代,他们连入门的机会都没有,主要的困境,是他们连语文的能力都不够。表面看,他们的中文应该学得比较好,但因为语文教育观念的失败,从小读白话文的结果,中国人也没有读“中文”的能力──中国人不能读经、史、子、集,就代表没有读中文的能力。而外文对中国学生来,一方面由于不是母语,二方面也由于语文教育观念的失败,中国学生不学“外文”,只学“外语”,最后不只不能读高深的外文,甚至连外语也学不好。我很羡慕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孩子是得天独厚,只要懂得一点教育的道理,将来中国要出学贯中西的人才,可能要靠我们海外的华侨子弟了。但是,我教国内的孩子,也不要妄自菲薄,在台湾跟大陆,我都鼓励他们说:“不要让海外华侨子弟独占鳌头,只要我们懂得一点教育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努力,我们既要学英文,也要学德文,我们既读英文经典,也读德文经典。住在德国的华侨子弟,如果不读德文经典,只学德语,将来我们德文就会比他强,等着瞧!”(众笑)道理就是这样子啊,你懂得教育,教育就有效果,你不懂,就没效果。你不要以为你们在德国,你的孩子就可以把“德文”学好,他其实只是把“德语”学好而已,德文不一定好。纵使“德文”学好了,如果不在德文经典中浸润,对德国的文化智慧并不一定有深入的体悟,因为德国的文化智慧,在他们的深远的心灵里面,在他们经典里面。


所以,我常说,近百来来的中国,高喊要吸收西方的文化,本来应该像中国古人吸收佛教一样,古人吸收佛教,最重要的方法是读佛经,其他的仪节是次要的。现在我们想要学习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也应该是读西方的经典,我们才可以心灵里面吸收到他的精髓。很可惜的是,五四时代那些所谓名流学者,把中西会通这条路走偏了,走浅了,走俗了。更可惜的,国家采用他们的思想,建构教育体制,造成全民的偏颇和庸俗。当年胡适之领导五四风潮,后来,他总结五四文化运动的成就,他以翻译了莫泊桑的小说而沾沾自喜,认为这是对时代的贡献。各位,以这样的见识来引导民族,这个民族会有前途吗?所以啊,我们不要再走冤枉路了,我们要珍惜孩子的生命,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精神力气,你要引导他做最有成效最有深度的学习。不要眼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要只学百年来的白话文,要面对自己几千年的传统,要学中国的经典;你也不要眼光狭隘,在中国只学中国的经典,在外国只学外国的经典,要学中西印各民族的经典。而我们什么时候去学这些经典呢,等到长大再学就来不及了,所以要从小就学。而且从小怎么学呢?就是只有吸收、储藏、酝酿。以备随着他生命的成长,一生去理解,发挥,应用,创作。



读经全方位提升语文能力


读经教育的理论,虽然涵义深远,关系重大,但讲起来,也就这么坦然明白,每一个人反省一下,都能清楚把握的。而将读经的理论付诸实践,也非常简易自然,现在我建议你,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做去:首先,要有强烈的信心,你一定要信赖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活的——当然是活的,他吸收进去的东西,如果有意义——当然我们给他有意义的东西,他就日渐展现给你看。而且不是将来才展现──将来展现的是那深远高明的人生智慧渐渐内化成他生命的特质,让他的生命展现为充实饱满光辉广大──那是读经教育最后的目的,但就教育的效应说,不必等到将来,才有教育的成果,而是在教他诵读经典的同时,立即建构起来的聪明头脑,将会转移成各种学习的能力,包括数理化的学习,这就是我们所常听说“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这句话的理由。如果还不敢相信这种多方位扩展的效应,那么,只就语文说语文,教读经的家长和老师很快会感受到孩子语文敏感度的提升。如果这种敏感度还嫌虚无飘渺,那么,最粗浅最现实的效果,也足以令人惊叹,那就是所谓“识字关”的突破,识字,是在读诵经典时,自然产生的附带效果,因为认字是人类的本能,只要多看,就认得,识字是不用教的。而认字多了,就可以阅读,读什么呢?读他能读懂的白话文,而且阅读能力是越读越强的,阅读能力强了,就可以自己学习了,于是,你的教育,就几乎不用费心了。



读经识字的煮汤圆理论


认字本来是人类的本能,阅读本来是人类的兴趣,都是不必费心教的,只是现在的整个世界──在教育界,所谓的整个世界,其实就是西方,中国是学西方的,一百年来中国是没有教育的──都是一个办法,就是以现实的学问来教现实的字,体制学校的语文课本上所要儿童认的字,是经过挑选的,他挑孩子生活中会用到的字,才给孩子认,其他一概遮蔽,所以,出现的字很少,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认字的机会。而这些很少的字,却要字字认得很清楚,既要会读,也要会写,既要会写,也要能懂,既要能懂,也要应用,所以虽然只有少数的字,却学得很辛苦。这是非常违反人性的。其实认字就是认图案,那是人类的本能,是看到字就有印象,印象深了,他就认得,先会读,不会写,等到七八岁以后,他的理解力足够去分析字形的结构部件了,便渐渐会认就会写,会读字音,会写字形,或许还不懂字义,等到理解能力越强生活经验越多了,他对字义就越清楚,字义清楚了,就能阅读,阅读多了,便能写作。这是人类必经的发展,必有的发展。


现在,认字变成小学生的主要功课,变成海外华侨子弟学中文的拦路虎,这真是寃枉啊。从今起,我建议教孩子认字,不如直接让他读经。认字不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用字认起,我们也不能规定一个孩子一年能认几个字,我常见读经的孩子,三岁就可以认两三千个字,就开始阅读了。你如果不信,你就障碍你的孩子了。但你不可以逼迫他,最好也不要去测试,相信只要两三千个字在他面前转来转去,转来转去,他就慢慢地清楚慢慢地清楚。我有一个识字譬喻,叫做“煮汤圆理论”,认识字的过程就好像煮汤圆。读经认字就是你把几千个汤圆一锅煮,慢慢煮慢慢煮,汤圆在锅里浮浮沉沉,没关系,慢慢地,全部都浮上来,整锅汤圆都煮好了。现在体制中的识字教育,就是先选比较小,比较好煮的汤圆先煮,而且一次只丢一个去煮,等煮好了,再煮第二个,这是笨媳妇的煮法。


孩子的心灵是海绵式照单全收的年龄,经典的字是随机地无限量地出现,学校课本的字是选择性地有限量出现,你说是让字有限的出现,还是无限的出现对一个具有大能力的生命比较好呢?这是任何人可以立刻判断的。此外,随机出现之中,是让他接触的机会少些比较好呢,还是接触的机会多些比较好呢?当然是要多给他机会。但如果让他接触一个字,就要深入地学习这个字,又要会念又要会写,又要会懂的意思,又要会造句,那就耽误生命了。小孩认字,先是糊里糊涂的,这是人性的常情,你不要用科学的方法认字,认字不是科学的,认字是人的本能,是直觉的。直觉直觉不需要经过逻辑的推演,不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若问:他为什么会认得那个字?只能答:他就是认得嘛,那是天地的奥秘。教育界的学者有“认字教学”的研究,写成一大本一大本书,我看都是废话。照他们的研究去教学,孩子就被耽误了。孩子怎么认字呢,就是这样认的,怎么这样认,就是看多了就认得了。那他会忘记怎么办?你用科学的认字法也会忘记啊,忘记没关系,这么小的孩子会长大,他的机会多得很。



阅读教育方法——放牛吃草法


本来,孩子是很喜欢阅读的,因为人类有好奇心,有充实生命内涵的愿望,这也是人类的本能,如果一个孩子认得一些字了,他便会喜欢用文字来探索心灵世界,但他从什么书读起呢?大部份的人都认为应该是从能懂的书开始吧,这似乎是不错的看法。不过,儿童对于“懂不懂”和大人的心态不一样,尤其越小的孩子开始阅读,他或许有些读懂的,有些是读不懂的,其实他也无所谓,他往往是当好玩。你如果问他,懂不懂,或许他是一知半解的,或许他懂了也说不出来。所以急着问孩子懂不懂,他看一本书就想要测试他懂多少,都是违反儿童心理不合人性的。现在教育界有很多关于儿童阅读的论文,教人如何指导儿童阅读,探讨怎么引导儿童阅读,如何引起儿童阅读的兴趣,如何和儿童做讨论,如何写作心得报告,甚至探讨儿童是怎么理解文义的,儿童有些什么阅读的障碍,又如何去治疗阅读障碍,等等长篇大论,我看也都是废话。本来一个儿童就喜欢阅读,最初不懂也读,读多了就懂得越多,年纪越长就懂得越快,语文程高,就懂得越深。为什么这样?不为什么,就这样,这是生命的秘密!不必分析,也不能分析的。分析多了,折腾来折腾去,活该孩子受苦,到最后丧失了读书的兴𠰌。现在我们应该去体贴儿童的生命,他喜欢阅读,是很自然的事,但他读得懂不懂,他是无所谓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就只给他书读就好了,这是阅读教育的重点所在。儿童本来是想读书的,我们一般人不是常看到纵使只是认几个字,甚至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孩子,他也喜欢有模有样的拿着书读得津津有味吗?如果认字多,读得 稍有理解的孩子,那更不用说有多高的兴趣了。懂不懂是你的兴趣,不是他的兴趣,但是你用你的兴趣来教导他,你就对他产生压迫了。现在的阅读教育,太急功近利了,都是在压迫孩子。结果越做阅读教育越扼杀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每看一本书,大人们就问,孩子啊,你懂不懂?你懂多少?其实,孩子如果懂,他也不知道自己懂,他如真懂,要他说出来写出来,他也说不完全更写不完全。而大人是理解力和人生经验都比较成熟的人,以大人的眼光看儿童,当然令你很不满意,你把不满意摆在脸上,结果,他就不想读书了。


所以要让孩子有读书的兴趣,我建议一个合乎人性的方法,叫做“放牛吃草”,只管给他书,就像把牛带到草地上,让牛自已吃草,你不必按着它吃草。你也不要管他先吃哪根草,你也不要管什么时候会消化,只要你知道它必定会反刍,就放手让它自己去吧。所以,如果孩子看完书了,有兴趣来跟你讲,他讲对了,你就说很好很好;他讲错了呢,你也说很好很好。有人急了,说:怎么可以这样教育孩子啊,他讲错怎么不纠正呢,他一直错下去怎么办呢?其实,他现在只不过三五岁,六七岁啊,他只看过这么一本书啊,他可以再看第二本第三本啊,如果平均一天看三本像小学语文课本那样的书,一年就可以看一千本,他现在如果是五岁,到了八岁,他便看过三千本书了,那时,他还会说不懂吗?你怕什么呢?大人们已经“行将就木”了,潜意识中知道自己没救了,看书不懂怎么办,他急了。他是应该急,但为何不静下来看一看,我们的孩子前途还远着呢,急什么呢?比如有孩子看一本童话书,叫“龟兔赛跑”,因为这个妈妈对教育非常关心,孩子把书看完了,就迫不急待地问:“孩子啊,你看过这本书,你有什么感想?”孩子当然不知道什么叫“感想”,妈妈就改口问“你喜欢乌龟还是喜欢兔子呢?”如果孩子说:“我喜欢兔子。”妈妈立刻不安起来,苦口婆心地教训一顿,说,“你不可以喜欢兔子,兔子是懒惰的代表,乌龟才是勤奋的象征,这个故事要叫我们勤奋,你懂吗?”这样一说,孩子的脸都绿了。其实,一个孩子看完了这个教事,他喜欢兔子,也不会倾家也不会荡产,也不会亡国,也不会灭种,你那么紧张做什么呢?如果让他继续读书去,他长大到像你这个年纪,还会喜欢兔子吗?(众笑)


读经打好基础 生命会自我成长


可是天下父母就常是这样没道理的烦恼,不给他自由地阅读,自由地领会,一直想测试,而且用大人的眼光来测试,这样一测试两测试,把孩子的阅读兴趣都测试掉了。当前在台湾和大陆的小学里,老师总是规定在阅读之后,要做报告,要写心得。本来,孩子看书的时候,是很高兴的,一本书不到半小时就看完了,甚至看了两三遍,但为了准备报告,要花几个小时,为了写心得,要压榨许多精神力气,甚至要父母帮他写。结果,一年下来,看不到二三十本书,只记得写报告的痛苦,看书成为苦差事。而且看书越少,阅读的能力上不去,越长大就越不想看书了,不读书,长大以后就跟我们大人差不多,人间就这样一代一代的笨下去,多么奇怪人生啊?所以请你千万记住,要开放心胸,要往高处走,往远处看,相信生命,相信孩子,有许多事,甚至最重大的部份,让生命自我去完成,你不要自作聪明,管那么多,你替老天管太多,老天不会高兴的,你的孩子不会幸福的。多读经吧,孩子是生下来要读经的,多读经,孩子就自然会认字,认了字,就自然会读书,读越多,自然越来越有知识,越有思考力,甚至很快超过家长。我常看到读经的孩子很喜欢读书,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古人说的“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这样的例证到处都有,随地都有,立刻就有,一个小时前,我在张晓青老师家里,我们一起吃晚饭,她的孩子在看一本书,小春子凑过去看,她们两个一面看,一面讨论,比手画脚的。妈妈一直催她们吃饭,她们却只盯着书看。我也凑过去看她们到底在看什么书,原来以为是什么童话故事,但不是,是一本讲地心引力的科普读物,了不起啊!对这样科学的读物,她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有人以为让孩子读经,就是准备让他将来走文科的路,他们说我不想让孩学文科,他们又说,现代是科学的时代,数理化很重要,他们学科学比较好找工作。这些人真了不起,我很敬佩他们,他们现在就替孩子烦恼他将来的专业了,真是负责的父母啊,但我奉劝大家千万不要这样“负责”。我昨天在斯图加特,有一个说,他某一个同学是学西班牙语的,现在在做建筑;而他自己是学建筑的,他现在做电脑工程师。我们杨嵋老师,大学里是学物理的,现在是梵文专家──这应该是社会上普遍的现象吧。你这么早就替孩子的专业烦恼什么?难道你大学学哪一行专业,你将来就做什么事吗?那是不一定的。何况,纵使是学什么专业就要干哪一行,而我们的读经教育,只是打下为人和为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它是“通才教育”──普遍地通于各类才华的教育,而不是某一门单项的基础,在这个地方,千万不要认错了。很多的人的思考是非常单纯的——说单纯,是往好听讲——其实是非常简陋,以为你读经就是读文科嘛,我们孩子将来是要学习理工科的,我们来德国就是为了学科学的。但,你要学科学,也要做人啊,也要有文化教养啊,纵使不谈文化教养,至少也要聪明,也要会思考啊,也要有毅力啊,读经,就是让你的孩子聪明、能深思、有毅力的最好的教育。而其中所蕴育的人文素养,悲悯情怀,更将造就一生永远的幸福。



从汉堡开始向世界发光


各位,我再讲一遍:要把心胸敞开,把见识提高,把目光放远,我们才知道怎么做教育。读经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生境界而提出来的,我们既然已经接触读经了,希望能够把它的理论了解得更清楚,而读经的理论就只那么一点点,今天我们没有讲什么新的道理,只是把该讲的再讲一遍而已。我们海外的读经教育,是从汉堡致谦学堂开始对外推广的,所以我两次来汉堡,都感觉很亲切。我希望汉堡的华侨们,对读经更要有清楚了解,更要努力实践,除了教好自己的孩子之外,还要做更大更远的推广。


我祝福各位,也希望各位从今以后要对你孩子的读经教育要多用点心。用点心就是,尽量地提早读,从现在开始;尽量老实地读,就是读真正的经,不要读假的经,要从大经开始,不要从小经开始。那些假的经、次要的经、小的经,用作补充教材就好。所以,我劝你教中文,从《论语》开始,教德文,从《浮士德》开始。《论语》读它半本了,那些《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蒙书自己读就好了,那些《声律启蒙》自己读就好了,千万不要以为它了不起,人生还有更了不起的学问,那些越了不起的学问越要在越早的时候完全交给孩子们,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这样的教法,好像完全不同于当今的教育理论,但是它和当今教育理论也是可以合得来的,因为我没有排斥现在的教育理论,我也没有拒絶那些小经,我只是说它们不够,只是偏颇。而且如果把他们放在基础教育的地位上,更是不够的,更是偏颇的,是舍本逐末,是因小失大,是喧宾夺主,是浪费时间阻碍生命成长的。纵使为了家长和老师的心态一时调整不过来,想要大经小经一起读,也要有本末轻重之分,把那些蒙书当作是补充,当作是好玩,当作是调剂,就可以了。而读经的方法,只是反复再反复,不必强调背书,反复多了,自然会背。近一两年来,我在国内推动“包本录像”的方法,就是如果孩子把一本书读熟了,就用录像机录下来,整本书,譬如《学庸论语》,这样一本书,一气呵成,一个多小时背完。这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功课,但如果一个孩子能包下一本两本了,他们的读经信心便大大增长,心性更加稳定,气质明显变化,而且那视频可以作为一生美好的回忆。我们海外的家长老师们,也可以尝试开放这样的机会给我们的孩子,不要还没做就认为不可能啊。当然,如果不包本,分段背个大学,或中庸,或上论下论,也可以。总之,要相信你的孩子,要给你机会。



包含着教育三原则的“儿童读经”



现在,把话说回来,做人是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教育是应该怎么教就怎么教。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儿童读经”,这四个字,就含有三个教育基本的规律。儿童,是指教育的时机,读是教法,经是教材。就是“在儿童时期,用读的方式,来教经典的内容”。我们用“儿童读经”来对应教育的三大基本规律,也就是尽量“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内容,以培养最优质的人才”。你如果承认以上说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教育的规律,那么,你就应该做“读经教育”了。不过,假如你发现还有比读经更合乎规律的教育,那我就非常恭喜你,请你务必告诉我,我也要跟着你走。


总之,有关教育这样的人生大事,家国大事,我们没有任何私心私意,没有任何名利可占,没有任何门户可争,只是想把这工作做好。谁的理论能把教育做好,我们就照谁的去做,那本是公天下的事,是人人皆当如此的事。


好,让教育变得简单吧,让海外华裔子弟的中文教育轻松高效吧,我祝福各位,祝福汉堡的读经发展。让海外的中文教育改革,从汉堡开始,向世界发光,谢谢各位!(掌声)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阅读本文上篇)


==================================

1、分享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订阅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或关注公众平台 haiwaidujing

3、查看历史消息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

4、关于国际读经教育推广中心(海外读经推广中心)

网站:http://iclassics.org

海外读经推广中心博客:http://blog.sina.com.cn/overseadujing

海外读经推广中心微博:http://www.weibo.com/19739734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