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大桥“站稳脚跟”的人走了——中国但凡有点名气的大桥,都离不开他的名字

2016-05-06 尹楚 世界华人周刊

【 回复关键词“202”,送您一组精彩文章 】

  • 本刊专稿

  • 作者:尹楚

  • 欢迎转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5月3日凌晨3时25分,范立础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3岁。


“范立础”,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三个字是陌生的,是“无名之辈”。但在桥梁抗震领域里,他却是当之无愧的“大牛”!因为,正是他,解决了我国重大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难题,给几乎所有的中国大桥上了“安全锁”。


范立础研究的是“桥梁抗震设计”。这是一门很专业的学科,用通俗的话来说,他的工作,就是让跨海大桥、高架、立交桥等大型桥梁,在遇到地震、滑坡等灾害时,稳如磐石!汶川大地震中,地裂山崩,正是他让30多座桥梁屹立不倒!


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海大桥,南京二桥、三桥……这些大跨度桥梁遍布中国。今天,中国人能安全平稳的通过这些大桥,应该感谢他的贡献。


临危受命,开创大跨度桥梁抗震理论


范立础与“桥梁抗震”的结缘源自“临危受命”。


范立础是浙江人,出生于1933年。1955年,他同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6年,唐山发生特大地震,国内工程学界意识到,亟须启动工程抗震研究。在此“危难之际”,著名桥梁工程与力学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李国豪院士,想到了自己得意门生:范立础。


当李国豪问他愿不愿意啃桥梁抗震这块硬骨头时,虽然从来没有研究过桥梁抗震,但国家需要,他没有二话,答应了下来。



范立础(左二)等与恩师李国豪(左四)探讨桥梁问题


于是,四十岁的范立础,将自己学术研究聚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桥梁抗震”。他开始亲赴地震灾区,考察震后桥梁坍塌现场,搜集第一手资料……


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研究,奠定了我国桥梁抗震研究的基础。



他主编的《桥梁工程》(上册)迄今已重印14次,是公认的经典教材 。


2001年初,他编写了我国首部《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系列准则、概念、措施,是国内外适用范围最广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他建立了大跨度桥梁抗震理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寿命期与性能期的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他还开发了第一、第二代减震耗能技术,并在汶川大地震和芦山地震中得到了验证。


中国人建自己的大桥,他让日本人竖起了大拇指!


上世纪80年代,面对浦西繁华拥挤,浦东荒凉落后的城市格局,上海初步确立了通过开发浦东来带动上海的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


但开发浦东必须要先打通天堑黄浦江。于是,在黄浦江上,建设一座横跨浦东浦西的大桥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建设如此重大的桥梁工程,对没有实践经验的中国建设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存在很大的风险。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想法是,由日本来建设,日本桥梁界也已设计出上海黄浦江南浦大桥的方案,方案为钢斜拉桥。


得知消息后,李国豪教授(1983年4月至1988年4月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向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写了那封著名的信:“中国人有实力建设自己的大桥。”



在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争取下,1988年,上海决定自主建设南浦大桥。作为建设者之一,范立础率领团队,圆满解决了南浦大桥工程中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


最终,中国人以不足日本概算一半的造价,建成了南浦大桥,成为中国桥梁在90年代迅速崛起的开创性事件。


南浦大桥


日本桥梁设计专家伊藤学教授在参观南浦大桥后感慨地说:“我们原本以为中国工程师不敢自主建设这一工程,但是你们完成了,而且做得很好,按照你们的造价,我们做不下来。


今天,南浦大桥宛如一条昂首盘旋的巨龙横卧在黄浦江上,圆了上海“一桥飞架黄浦江”的梦想,也成为以范立础为代表中国科研人员独立自主、敢于创新的精神象征。



空中拍摄的上海南浦大桥


几千块钱,他让汶川大地震中的30多座桥梁屹立不倒!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惊天动地,山崩屋踏,瞬间夺去了数万同胞的生命,不少桥梁也瞬时垮塌。但在一片废墟中,四川雅泸路高速公路上却有30余座桥梁,屹立不倒,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通道!


让30余座桥梁“站稳脚跟”的幕后英雄就是范立础。他领军的团队,设计了一种弹塑性抗震挡块,成本只要几千元。这些挡块,大幅度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而其总成本还不及整个大桥造价的1%。


中国是一个大国,地震、滑坡、强风等灾害多发,没有强大过硬的基础设施,发展无从谈起。范立础的“桥梁抗震”成果,是有彩虹之誉的大跨度桥梁的脊梁!


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这些大桥,都有他的影子


大跨度桥梁,顾名思义,就是跨度较大的桥梁。一般说来我们将单跨跨径大于40米的称为大桥,单跨跨径大于100米的桥梁称为大跨度桥梁。大跨度桥梁,造价大,工期长,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建成,常常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比如闻名世界的伦敦塔桥、旧金山金门大桥、悉尼港大桥。


目前,中国已建成了100多座各种类型的大跨度斜拉桥,成为世界上建造大跨度斜拉桥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在建的400米以上大跨度桥梁中,有7成都受益于范立础的桥梁抗震设计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范立础的研究成果还应用于:



上海卢浦大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拱桥,全长8722米,跨度达550米,比原先世界最大的美国西弗吉尼亚大桥长32米)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斜拉桥,全长4657米,主跨504米)



东海大桥——(国内第一座跨海大桥,全长32.5公里)



苏通长江大桥——(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全长34.2公里,主跨1088米)


此外还有杨浦大桥,上海双层高架,广东虎门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二桥、三桥、润扬长江大桥……


终身未娶,一生献给了桥梁事业


范立础健朗、健谈、风趣幽默、心态很年轻!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一直都是单身。为什么单身,据说是因为挚爱某高校桥梁系的一个女教授,而终身未娶。他还喜欢买玩具,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买上一个玩具,没人说话,就对着玩具说话。



2006年,在一次讲座中,有同学提问他:“范院士,怎么样才能耐得住寂寞呢?”范立础笑答:“每个人都不一样,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一直单身,我会有寂寞的时候,我就听听音乐,看看书来调节自己的心态,我领了姐姐的女儿,现在都是三代同堂,而且我家里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大大小小的玩具不少于5000个。”


他的讲座总是受到青年学子的热烈追捧,几乎每次讲座都会拒绝工作人员搬来的椅子,站着授课。每次他有讲座,报告厅总是座无虚席,过道上也站满了前来旁听的听众。



范立础院士与学生在一起


他自1955年毕业留校任教起,他耕耘教坛60年。一生培养了40余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999年,他荣获茅以升桥梁大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荣获“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


2013年,范立础院士荣获“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起范立础,为什么会与桥结下不解之缘?他回答饱含诗意:


“桥是人类发展的使者和帮手。没有桥的发展是艰难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名城,因为没有桥而水运式微,日渐衰落。桥让城市与城市相连,让信息与信息交汇。”


如今,中华大地上,大桥尤稳固,斯人已远行。

世界华人周刊|ID:wcweekly

一份可思、可乐和涨姿势的品牌文化读物

美好的事一直在这里 欢迎持续关注和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36年前国家交给他一个任务,后来国家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