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洋人,掌控了晚清经济命脉近50年,还预言了新中国的诞生
他脚踏两只船,维持两大帝国的微妙平衡,在暗流涌动的晚清时局跌宕沉浮,衣不沾水。
他的复杂性正是源自角色多样性、利益多向性。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洋流
历史翘望者,以笔为光,照亮100位历史人物
他19岁来到中国,28岁掌控晚清经济命脉
他打造了中国史上最高效廉洁的“衙门”
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深刻影响晚清政局
他被骂为“走狗”,却备受清政府的器重
他被骂为“英奸”,却屡获英政府的嘉奖
他就是
罗伯特·赫德
01.
中国通:3个月学会汉语和广东话
1835年2月20日,赫德生于英国一个没落的酒厂主家庭。
中学毕业,赫德进入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读书,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士学位,继续攻读硕士。
女王大学
1854年春天,英国外交部为派驻中国的领事馆募员,女王大学获得一个名额。学院打算举行考试择优录取,但当院长在志愿名单上看到赫德的名字,立刻决定将他免试保送。
1854年6月,赫德到达香港,3个月学会了汉语和广东话。
1854年9月,赫德被分配到宁波领事馆,成为一名见习翻译。次年2月,升任二等助理。
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摄于1878-1880年间
此时,驻宁波的英国领事被停职,赫德代理领事馆的日常事务。赫德出众的管理能力、冷静的头脑让当权者刮目相看。
英国驻军将领斯特劳本奇对公使卜鲁士说:“我建议你留心这个年轻人,有朝一日他要担当重任。” 卜鲁士回答说:“外交部早就提醒我注意他了。”
1858年3月,赫德被调去广州,任英国领事馆二等副翻译;10月,升任翻译。
与老一辈西方冒险家不同,年轻的赫德不愿把自己局限在洋人的小圈子里,他全面接触、融入中国,深谙中国人情世故,被誉为“中国通”。
来到广州以后,赫德很快结识了当局政界人物,与两广总督劳崇光等人交往密切。
两广总督劳崇光
劳崇光非常欣赏赫德的管理才干和沉稳圆通的性格,把他当作自己的幕僚,经常就一些军国大事征求赫德的意见。
1859年,赫德的人生转折点来了。
时任清廷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筹建粤海新关,鉴于赫德杰出的才干及其与两广总督劳崇光的关系,李泰国欲聘请赫德担任广州新关的副税务司。
赫德有意接受聘任,于是请示英国外交部领事司。外交部对人才外流颇为不快,勉强同意,并撂下狠话,一旦离开,就别想再回来。
1859年6月,赫德辞去领事馆翻译职务,正式加盟清朝海关。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后20多年,赫德从未想过回到外交部。倒是外交部仰慕赫德才华,主动请他回来出任驻中国、朝鲜大使。
02.
海关第一人:28岁掌控晚清经济命脉
晚清海关的第一任掌权者是英国人李泰国,他对海关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雇佣了一批洋员管理洋船、洋货进出口,征收关税,查缉走私,使得海关“税钞大有起色,按年比较,银数倍增”,博得清政府的信任。
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
1860年,天平天国起义军攻克杭州,踏破江南大营,兵势正盛。李泰国对清政府失去信心,“不愿与可能会覆灭的王朝保持紧密的联系”,以伤病为由请假回英国休养。
李泰国跑路了,赫德的机会又来了。
赫德被任命为代海关总税务司,实际独掌了总税务司权力。
1863年5月,李泰国见局势稳定,休假完毕返回上海,赫德结束了代理总税务司职务。
但在总理衙门大臣的心目中,赫德的分量已经超过了李泰国。总理衙门为了削弱李泰国的权力,想方设法抬举赫德,任命他为江海关税务司兼负责长江各口关务。
赫德与清廷官员合影
谁知,李泰国又自己作死,借替清政府在英国购船募员之际,意图控制大清海军。清政府对此极为不满,以“办事刁诈,实难姑容” 为由将李泰国革职。
年仅28岁的赫德,由此执掌海关,成为大清海关第一人。
03.
晚清海瑞:打造中国史上最清廉的“衙门”
赫德掌权之前,大清海关腐朽不堪,贪污中饱风行,关务混乱,累年亏损。
赫德掌权之后,海关的税收从1865年的830万两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两。至19世纪70年代末,税收更是达到3000万两,一度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赫德设立的营口西海关
在国库空虚、开销浩大的岁月里,海关税收成为清廷财政的主心骨。说赫德掌控晚清的经济命脉,一点也不为过。
最为奇特的是,赫德在衰朽的旧帝国制度中,硬是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创造出清朝唯一廉洁高效的衙门,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赫德与清廷官员合影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明朝的海瑞。只不过,海瑞是一个孤独的斗士,赫德却缔造了一个“衙门”。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派系林立、腐败丛生的清政府中,一个年税收达3000万两、总职员超过5万人的海关,如何做到清廉、高效?
在宁波海关工作的中外官员及工作人员合影
原因很简单,集大权于一身的赫德,与清政府之间有高度的互信,海关成为一个高度自治的部门。这让赫德得以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在海关建立了一套高效、廉洁的组织制度。
不想贪:
赫德实行高薪养廉,为海关职员提供优厚的薪俸,每两三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等级越高,待遇越好,极大激励了职员的进取心。
此外,赫德首创养老储金制度,海关职员退休后可获得一笔可观的退休金。服务年限越长,养老储金积累越大。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海关职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对职员的管理效力。
不能贪:
赫德掌控下的大清海关,进出口货物须按章征税,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章程作为依据。完善、严格的制度设计,让职员互相制约,无机可乘,想贪也贪不到。
不敢贪:
赫德对贪污腐败实行严惩,广东海关的一位外班关员仅仅私受报关人员一条鲜鱼,就被开除,永不叙用。强硬的惩贪手段,让试法者望而却步。
04.
双面人生:走狗还是英奸?
1908年4月13日,罗伯特·赫德在他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办公室内留下了一张便条:罗伯特·赫德,走了。
他称自己“嬉戏已足、吃饱喝足”,是该离去的时候了。
赫德在工作台前
赫德走后,留下了一个难题:如何评价,这个执掌晚清海关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
有人称其为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海关职位上为西方列强谋取了大量的利益。
事实上,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赫德撰文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因此被英国人称为“英奸”。
1894年,绿袍之下身着西装,赫德登上了英国的杂志《名利场》
他是,走狗还是英奸?
梳理赫德的一生,我们发现,他做到的和获得的,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的多:
他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
他资助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他促成了清政府第一个欧洲观光使团的出访。
他推动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
他协助清帝国购买军舰,成为北洋海军的起源。
他利用关税的抵押担保,帮助清政府举借外债。
他建立起来的海关机构和制度被历届民国政府全盘继承,一直运行到1949年。
他还曾参与《烟台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赫德及其家人
他被骂为“走狗”,却数次获清政府嘉奖:
1864年,被授予按察使衔(三品);
1869年,被授予布政使衔(二品);
1881年,被授予头品顶戴;
1885年,被授予双龙二等第一宝星、花翎;
1889年,被授予三代正一品封典;
1901年,被封太子少保衔;
1911年,死后追封为太子太保。
他被骂为“英奸”,却多次获英国政府表彰:
1879年,被授予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十字勋位爵士;
1889年,被授予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大十字最高级勋位爵士;
1893年,被封为男爵。
赫德去世后,清廷追封赫德为太子太保的上谕
他脚踏两只船,维持两大帝国的微妙平衡,在暗流涌动的晚清时局跌宕沉浮,衣不沾水。
赫德的复杂性正是源自角色多样性、利益多向性。
曾经矗立在上海的赫德像
不禁让人想起了另外两个在中国的外国人:白求恩和李泰国。
白求恩,率领国际医疗队来到中国,为中国抗日事业呕心沥血,“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李泰国,掌控大清海关,却临阵脱逃、图谋不轨,“办事刁诈,实难姑容”。
赫德,不是伟光正的道德楷模,也不是心术不正的流氓无赖。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本分的普通人。
作为英国国民,他不忘祖国,维护英国的在华利益,被认为是海外服务的典范。
作为清廷雇员,他遵守职业操守,明确要求在海关服务的外国人忠实于自己的大清顾主。
守本分、尽人事,仅此而已。
1901年,赫德预言,用不了半个世纪,中国必将是一个独立的强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如他所愿。
在赫德去世后的一百多年间,古老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审视、评析这个外国人,在一百年前所做的一切?
参考资料:
《赫德日记》,中国海关出版社
央视纪录片:《风中客卿》
【世界华人周刊版权所有,华哥编辑】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从草地到太空,中国人80年前的壮举,今天依然让外国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