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联亡国25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16-12-25 海外观察第一站 世界华人周刊


一些民众聚集在红场上,冒着细雨,有妇女低声哭泣,但更多人只是默然,没有多少亡国之痛……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木青

在拐角,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莫斯科时间,1991年12月25日晚7点25分。


整个世界还沉浸在圣诞节狂欢中。


突然,电视机传来爆炸新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


苏联解体了!


一些民众聚集在红场上,冒着细雨,有妇女低声哭泣,但更多人只是默然,没有多少亡国之痛……


全国没有爆发内战,也没有大规模流血冲突,更没有外族入侵。



莫斯科一户人家正在收看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演讲


01.

红色帝国里爬满了蛀虫


就像25年前,没有人预测到苏联会解体一样。25年后,依然没有人说得清楚,苏联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为何竟悄然分崩离析。


①不可一世的帝国


苏联1922年年底,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等几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


存在的69年里,苏联堪称一个人类历史的奇迹。


领域面积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近15%,相当于排名第2加拿大、第3中国、第6印度的面积之和。它和13个国家接壤,与4个国家隔海相望。



苏联版图


它在建国后,迅速从农业国家,转向工业国。二战中,和德国纳粹面对面对抗。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卫星,第一次将人类送上天空,“和平号太空站”在苏联解体后十多年里,仍然是最大的太空站……


它和美国冷战40多年,把导弹拉倒美国家门口(古巴),在全球世界和美国打代理人战争。



苏联一艘鱼雷核潜艇


②特权阶层悄然而生


随着苏联帝国成长的,还有体内的蛀虫——特权阶层。


1935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莫斯科,拜访高尔基。他发现,连号称无产阶级作家的人,住的是金碧辉煌的别墅,为他服务的有40~50人之多。罗兰在《莫斯科日记》里写道:苏联已出现“特权阶层”和“新贵族阶层”。



高尔基寓所一角


这还只是开始,越到后来,苏联的特权阶层越变得无以复加。


专门的商店、专门的门诊、专门的食堂、专门的别墅、专门的小区、专门的服务……一切只按照级别的高低。在权力体系的阶梯中爬得越高,享受得就越多,甚至可以说是超共产主义。


物资匮乏的年代,特供商店里,法国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美国香烟、瑞士巧克力、意大利领带、奥地利皮鞋、英国呢绒、德国收音机、日本录音机等外国货,应有尽有。


高官们乘坐的国产“吉尔”,还没出门,沿途岗亭已经接到通知,一路绿灯,在马路上一路飞奔。他们可能去开会、去办公室,也可能是度假、聚会。



苏联商店


除了物质享受,还有权力继承。比如,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25岁就当了将军,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尤里,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苏联外贸部第一副部长。


有人预计,苏联特权阶层有70万人,加上家属,有300万,占全国人口1.5%。


就这样,这个小圈子,不断自我强化,吸着国家的血,偷食全体人民的劳动成果。


02.

自上而下的拯救行动


苏联等到20世纪80年代,不改革是等死,但没想到改革,却成了找死。


①共识:改革是唯一出路


1975年到1985年,苏联经济停滞10年。


美苏争霸,苏联国防开支曾常年占据国民总收入的20%左右。军备竞赛,严重扭曲了国家经济。


巨大的财政赤字,勉强靠着高油价来填补窟窿,20世纪70年代,苏联一半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出口。


要命的是,国际油价在80年代开始下滑,到1986年国际油价仅为10美元/桶,要知道5年前还是39美元!



国库空虚被迫搁置的航天飞机建造


但苏联还不得不拿钱去向西方进口粮食、肉类、牛奶、食用油、砂糖。


此时,苏联已经没钱去更新石油开采设备,产量日益下降,加上油价暴跌,苏联的国库已经空空如也了。


高层同样动荡不安。苏联实行领导干部终身制,领导层不断老化,后果就是1982年10月—1985年3月,不到3年时间里,苏联3位在任最高领导人均死在任上(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



废弃的苏联核弹洞库


改革,成了苏联精英阶层的共识。


②困境:改革把帝国推到了悬崖边


戈尔巴乔夫,这个来自苏联南部农村家庭的秃顶男人,被予以厚望,在党内大佬们的力推下,出任苏共总书记。


他,54岁,年轻、精力充沛、锐意进取。



戈尔巴乔夫


苏联经济困境的根源是,计划经济。国家“控盘”下,体制越来越僵化。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想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出《个体劳动法》《合资企业法》《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


但生在计划经济下,长在计划经济中,推进改革困难实在太难,官僚、国有企业管理者,自觉不自觉地阻碍了改革。


经济上推不动,戈尔巴乔夫就转向了政治上的改革,提倡“新思维”“公开化”,放开言论,希望以政治上的改革推动经济改革。



1989年波罗地三国民众要求独立


苏联人自己40多年前埋下的“炸弹”爆炸了!1939年,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趁机强行并入了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波罗的海三国,本来就和中央政府就离心离德。改革看不到前景,经济还在恶化,生活更加艰难,波罗的海三国揭竿而起,趁着“公开化”的潮流,纷纷要求独立。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 。


潘多拉盒子打开了!


为保住苏联,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和15个加盟共和国领袖达成协议,同意组成“新苏联”,加盟共和国被明确为“主权国家”,可以与外国建交。



仅仅持续3天的八一九政变


执政党苏共内部也出现严重分裂。


保守派在1991年8月19日清晨,发动政变,软禁戈尔巴乔夫,试图回到老路上去。


3天后,政变平息,戈尔巴乔夫恢复自由。


但莫斯科的主角已经换人:叶利钦已成了民心所向的人。1年前,他宣布退出共产党,2个月前他当选俄罗斯首任总统。


加盟国独立在加速:


8月20日爱沙尼亚独立   

8月22日拉脱维亚独立   

8月24日乌克兰独立  

8月25日白俄罗斯独立   

8月27日摩尔多瓦独立   

8月30日阿塞拜疆独立   

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同时独立   

9月9日塔吉克斯坦独立   

9月23日亚美尼亚独立   

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独立   



03.

他们蚕食了红色帝国的遗体


20年后,戈尔巴乔夫,在反思苏联解体时说:


(苏联解体)是由这些共和国的政治精英们、领导人决定的。这些人野心勃勃,欲望极强。他们中有些人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过去一直不得志,而另一些人财希望享受政权,周游世界,拥有自己的外交部、自己的专机和卫队及其他权力象征物。



叶利钦逼宫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这些精英们终于按耐不住,要送苏联上路了。


12月8日,苏联起初的3个成员国(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导人,踢开戈尔巴乔夫,签署《别洛韦日协定》,成立独联体。



宣布苏联死亡的《别洛韦日协定》,却没有请戈尔巴乔夫签署


苏联已经名存实亡……直到25日,戈尔巴乔夫只是宣布苏联已死而已。



苏联已死


苏联末期,社会弥散着颓废的气息。男子的寿命在1970年代从66岁下降到了63岁,酒精中毒死亡率达到1‰(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0倍)。


1970年,苏联还出口了350万吨小麦等粮食作物,到了1975年,苏联已经成立纯粮食进口国,到了80年代,20%的粮食需要进口。


短缺、排队、抢购,几乎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态。



排队是苏联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苏联解体,对于普通人来说,无关痛痒,只是默然以对。国内没有大规模抗议、没有冲突,没有人来保卫苏联。


继承苏联大部分国土的俄罗斯,推行经济“休克疗法”,经济下降超过了美国的大萧条时期,工业生产减少50%,农业、机械、电子、道路、建设等行业几乎全部覆没。


货币卢布大幅贬值,恶性通货膨胀,普通人的财富被洗劫一空,货架上终于有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但却根本买不起。



俄罗斯Rostov一处跳蚤市场(1992年)


苏联解体后,特权阶层的很多成员,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又大量侵吞国家财产。


有数据,俄罗斯1996年新贵,大都出于前苏官员:总统周围75%;政党领袖57%;地方官吏32%;政府工作人员74%。


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参考资料:

王家声:《苏联那些人那些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

周有光:《拾贝集》,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1年。

李慎明、张树华:《亲历苏联解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欢迎分享朋友圈。未经授权谢绝媒体转载,侵权必究!

瞭望世界,更懂中国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世界华人周刊版权所有,华哥编辑


欢迎分享

回复下面的数字关键词可查看

965】张曼玉:12年不演戏,为什么我们还这么喜欢她?

976】我们要感谢2016年的美国大选,他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道路

970】她是华裔乖乖女,聪明、刻苦、听话,却雇了3个人杀害自己的父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送你三版最动听的《平安夜》,祝你平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