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拒做蒋介石儿媳,却成为用美食征服美国人的华裔料理女王
我所有的坚持和付出就是为了让你们知道: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就是中国菜,说难吃的,是因为你没吃到正宗的中国菜。
世界华人周刊特约撰稿:邓丽霞
自由撰稿人,现居于广州。80后,酷爱美食、阅读和写作。
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位吃货界的传奇人物。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年轻时追求者甚多,连蒋家二公子蒋纬国以及蒋介石侄子竺培风都对她展开热烈追求。她却偏偏不屑一顾,选择嫁给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小时候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从没进过厨房,但是却跑到美国旧金山开了家中餐馆。几经努力,这家中餐馆成为当地最著名的华人中餐馆,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高度认可。甚至很多名人政要、明星都是她餐馆的座上宾,这其中就包括基辛格、帕瓦罗蒂、施瓦辛格等等,甚至连丹麦国王也是她的脑残粉。
江孙芸与歌唱家帕瓦罗蒂合影
江孙芸(右一)与斯瓦辛格
丹尼·凯在福禄寿餐馆学做中国菜
2013年,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向她颁发终身成就奖,这个大奖在美国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
获奖现场江孙芸以93岁高龄盛装出席
这个将中餐介绍给美国人的女人叫江孙芸。
江孙芸家人
江孙芸祖籍是江苏无锡一个大户人家,本姓孙,后随夫姓改姓江。生长于北京,家境十分殷实。父亲是一位铁路工程师。江孙芸有两个哥哥,八个姐妹,排行第八。他们家对饮食非常讲究,讲究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家里有两个厨子,一个做上海菜,一个做北方菜。作为大家闺秀,那时的规矩是千金小姐不能进厨房。所以江孙芸小时候其实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不过吃饭时父母边吃边点评等于给她上了美食品鉴课,不仅让她清楚地知道食物的色香味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培养了她灵敏的味蕾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礼节的了解,日后这些都成为她开办餐厅的资本。
少女时代的江孙芸
22岁时,江孙芸和她的五姐孙芩,从被日本军占领的北京(当时称北平),徒步走过五个省份,历经五个多月逃难到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投奔亲戚。在机缘巧合之下经朋友引荐认识了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和二公子蒋纬国和侄子竺培风。让江孙芸没想到的是,两人都对自己展开了热烈追求。她很清楚,如果嫁入蒋家,意味着往后的日子只能当鸟笼里的“金丝雀”,生活中将毫无自我及乐趣可言。这不是她想要的婚姻生活。后来经慎重考虑她嫁给了追求她很积极的大学老师的江梁。
江孙芸和夫婿江梁的结婚照
1957年,江孙芸随丈夫来旧金山探视先生骤逝寡居的六姐。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探亲之旅会改写她的人生轨迹,让她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
当时江孙芸两个东京的朋友想在旧金山开家餐馆。会说英文的江孙芸热心帮两个朋友和房东谈租约,可是后来朋友临时变卦决定不开餐馆了。江孙芸见状十分不忍,于是就赶鸭子上架决定自己开餐馆。
当时的餐厅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时候,中餐馆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差的。那时的中餐馆里没有桌布,也没有餐巾,没有菜单,只有一块黑板。有些餐馆甚至连黑板都没有。那时有一种“套餐”,通常是三四个菜,再加一个汤。无论去哪个餐馆,都是蛋花汤,而且其中一个菜必然有豆芽。可以吃到糖醋里脊,但其实所有菜都是酸甜口味。当时的中餐馆拼的全都是价格,毫无质量和服务可言。中餐馆在很多美国人心里也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最开始为保险起见,毫无经验的她也照搬其他中餐馆的做法,她一口气在餐单上列出200多道菜,将中式菜肴加以改良成“粤菜”,将所有的菜式都做成酸酸甜甜的口味,而且没有白米饭,都是用豌豆或胡萝卜做炒饭。
江孙芸在餐厅
但是没想到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美国人对改良的半中半西的菜式也并不认同。每天上门的顾客寥寥无几,生意异常惨淡。
而为了节省成本开支,她并没有请什么员工,而是一个人几乎做了所有的工作:清洁、接电话、当跑堂、收账及买菜。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忙到深夜12点,整个人几乎累得要虚脱,可是几个月下来挣的钱却少得可怜,连房租都付不起。
江孙芸(左)1977年在她的高级中餐馆“福禄寿”为客人倒水
看见她如此辛苦却入不敷出,丈夫于心不忍劝她趁早放弃,继续做悠闲自在的全职太太。可是她天生的倔强劲头却上来了:我就不信我开不好这家餐馆。
经过冷静思考,她决定改变策略,将菜式全部改为地地道道的中式特色,决定将传统地道的特色中餐介绍给当地美国人。并且对菜品进行精简,从原来的200多种精简到只有20多种。
她坚持凡事亲力亲为,在食材选择方面亲自严格把关,常常跑遍美国各地只是为了寻求最天然新鲜的食材。在服务上她也独出心裁,她会穿上中国特有的旗袍,戴上珍珠项链,亲自到桌子前为客人服务,耐心讲解每道菜名,以及对菜品背后的文化娓娓道来。
这时往往会经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但江孙芸不会选择妥协而是努力将中餐的特色和精髓介绍给美国人。例如当她把带着头的鱼端上桌时,他们会说:请把这个菜送回厨房,把鱼头剁掉,我们不想看见鱼头。但江孙芸仍会把鱼类菜肴全须全尾地呈现给食客,她真的很想在这方面教教美国人。在唐人街,餐馆里从来都是用豌豆或胡萝卜做炒饭,江孙芸上的却是蒸米饭,他们说饭里一点味都没有。江孙芸说,是没味,这就是白饭,因为这是要就着菜吃的。
同时,在对服务员的聘用上她也十分严格,餐馆里的服务员全是当地的华人大学生。会说流利双语,举止有礼。据说赖声川和他的夫人早年在美国读大学时就曾在她的餐馆打过工。
对餐馆的装修她也是不惜花费重金,聘请当时的著名大牌室内设计师进行设计。并在餐馆里挂上齐白石等名画家的国画,力求给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
她想告诉所有人: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不是廉价的浓油赤酱,而是对生活的品味,调和着历史的浓郁。她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将传统中餐的精髓介绍给美国人,改变美国人对中餐的固有的不好的印象。
电影「大眼睛」(Big Eyes)中的著名画家凯恩夫妇(Margaret & Walter Keane,左三、左四)与江孙芸(右一)合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苦撑几个月之后,餐厅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一天,著名旅美华裔作家黎锦来到店里,品尝了几道小菜之后感叹道:“我很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家乡菜了。”没过多久,他把《旧金山纪事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赫伯•凯恩也带了过来,后者品尝后赞不绝口。几篇报道之后,江孙芸的餐厅终于火了起来,她也彻底改变了美国人对中餐的印象。
福禄寿餐厅
1968年江孙芸历经艰辛,终于在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开设了新店。凭借着精致的菜品和优质的服务,她经营的福禄寿餐厅,已经是整个加州首屈一指的中餐厅了。曾有美食评论家这样评价福禄寿餐厅,“它让美国人尝到了正宗川菜和湘菜丰富而辛辣的美味”。酸辣汤、锅贴、北京烤鸭和锅巴汤等也都是江孙芸引进美国的。
然而,麻烦却很快到来了。
那时旧金山餐饮工会一直逼迫中餐馆入会,但是加入工会就要受到种种限制,比如做菜不能放味精、开店不能超过晚上9点等各种奇葩的规定。因此,没有一家中餐馆选择入会。于是,作为中餐界的代表,江孙芸成了工会攻击的目标。工会号召当地报纸抹黑“福禄寿”,负面消息各种爆料层出不穷,有的文章直接就开骂,说她是黑心老板,压榨员工,甚至呼吁集体抵制“福禄寿”,发誓再不来这家餐厅就餐。
华人与外国友人共享地道中餐
但是江孙芸没有被吓倒,她骨子里不屈不挠的倔强个性让她没有对此妥协。她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和对方在法院打起了官司。没想到这场官司竟然一打就打了7年之久。这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多可能难以想象。但是,江孙芸就是不愿妥协,因为她觉得这不仅关乎自己一家餐馆的权益,同时也关乎当地华人同胞的权益。7年后,江孙芸终于等到了胜利的判决。从此,中餐业终于在美国得以扬眉吐气,也让美国餐饮界看到了中国同胞的力量。
江孙芸亲自下厨
而她的倔强同时也体现在对食材的烹饪上。她的餐厅坚持最地道的中国味道,绝对不为迎合美国人而改变,在她的店里没有杂碎,也没有饭伴玉米,所有的菜肴都是中华美食。
江孙芸在旧金山家中
福禄寿餐馆连续32年得到《Holiday Magazine》杂志推崇、连续3年获得Mobile Award五星奖,甚至连《花花公子》杂志都专文推介其为最好的中国餐馆之一。
江孙芸再指导后厨
1991年,古稀之年的江孙芸, 卖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餐厅,潇洒地过起了退休生活。
如今江孙芸仍在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而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她为好几家中餐馆担任顾问,并出版了自己的食谱和自传。“我最不希望看到,传统的饮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消失,这样太可惜啦。”
欢迎分享朋友圈。未经授权谢绝媒体转载,侵权必究!
瞭望世界,更懂中国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世界华人周刊版权所有,华哥编辑】
欢迎分享
回复下面的数字关键词可查看
【963】当中国老人在跳广场舞,日本老人却在拼命挣钱
【962】死后一周才被发现,张爱玲在美国鲜为人知的最后岁月
【960】她是林徽因的侄女,成就却远超林徽因,还获得了奥巴马任期内最后大礼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她是林徽因的侄女,成就却远超林徽因,还获得了奥巴马任期内最后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