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之下的罪恶:白糖背后的黑暗历史……
成龙电影《功夫瑜伽》中,提到了唐朝王玄策一人灭掉摩揭陀帝国的故事,但我国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却发现这段历史背后更大的秘密:所有的一切居然是由白糖引发的,而白糖的历史作用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
一场由白糖引发的战争
公元647年,大唐派遣一个30人的使团前往天竺的摩揭陀帝国,到达了印度地界,摩揭陀帝国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可怜30人只逃脱了正、副使两人。
带团的人叫做王玄策,虽然只是个小官,但绝对很有性格,他竟然不回唐朝叫救兵,一怒之下跑到了尼泊尔,和尼泊尔国王讨价还价借来七千奇兵,又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凑了一万人杂牌军,杀向印度。王玄策最后攻破摩揭陀帝国,抓住了国王阿罗顺,征服印度,一雪前耻。“一人破一国”,王玄策真乃牛人也!
王玄策画像
成龙电影《瑜伽功夫》的背景正是这一段历史。但你绝对想不到王玄策出使印度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让你目瞪口呆:白糖!这就是“一场由白糖引发的战争”。
季羡林的发现
这个历史结论可是我国著名大学者季羡林先生发现的。
季羡林
早在1930年代,季羡林在德国学习梵文的时候,注意到 “糖”这个字,英文是sugar,德文是Zucker,法文是sucre,俄文是caxap,均来自于印度的梵文sarkara,因此欧美国家认为白糖是印度人发现的。
但印度文的白糖却是cini,cini就是中国的意思,印度人居然认为是白糖是中国人发现。
白糖到底是谁发现的,年轻的季羡林思路凌乱了。
1981年,北大历史系收到一个卷号为P3303的敦煌残卷,其正面是佛经,背面竟然记载着制糖术。季羡林一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残卷为突破口,经过17年艰辛的努力,终于写下一部30万字的皇皇巨著——《糖史》。
《糖史》是一部世界文化技术交流史,是一部中国古代的辉煌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屈辱史。
人类历史上的“奢侈品”
现在的白糖也就几元钱一斤,大家深不以为然,但白糖在人类社会发展居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便现在人,也非常迷恋甜的东西,小孩子都爱吃糖。这是为什么?
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时,就发现甜甜的蜂蜜是补充能量最好的食物。在那个茹毛饮血的艰苦条件下,原始人获得每一卡的热量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甜食是提供热量的最佳载体,所以这份记忆一直存于人的潜意识中,带有甜味的食物就成了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对蜂蜜充满了感情。英语中honey本意是蜂蜜,后引申为亲爱的、爱人,好像只能用蜂蜜才能形容最亲切的人。
但是天然的蜂蜜太少了,所以无论哪个民族都开始热衷于制造糖技术的研究。
我国在商朝西周时,就有了糖的记载,但是这时糖被称为“饴”,接近今天的麦芽糖,是从含有淀粉质的粮食中提取的。当时粮食的亩产很低,人们勉强才吃饱,不可能把大量粮食作为糖,所以,饴糖只是上层贵族才能享受的奢侈品。老百姓也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现在老人都记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黏”的说法,饴糖只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我小时候,家里主要的年货就是糖和瓜子。
在中国之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制作糖的国家。
公元前51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侵略印度时发现了“芦苇产蜂蜜却没有蜜蜂”的秘密,这就是甘蔗。这也为波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直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侵略波斯发现了蔗糖的制作方法,传到了北非和西班牙。
11世纪,西欧人的十字军东征,返家的十字军战士兴奋地谈论这种“新的香料”以及其美妙的味道。于是西欧与东方开始了源源不断的糖进出口贸易。但糖的价格贵得令人咋舌,当然仅仅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享受到。
了不起的黄泥水淋糖法
由于糖太珍贵了,我们古人就开始学习各种制糖的工艺,我们向埃及学过,也向波斯学过。到了唐太宗时期,就派王玄策到印度学习制作白糖的方法。当然他不仅“一人灭一国”,更重要的是把蔗糖的方法带回唐朝,从此中国的制糖工艺水平大大提高了。
经过宋元两代以后,中国还不断学习外国的制糖技术,《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几个从巴比伦来的人,教中国人用木材的灰来精炼白糖。
正是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在明朝时“黄泥水淋糖法”横空出世,人类终于可以制作出今天的白砂糖了!
黄泥水淋糖法
明朝《天工开物》记载:福建和广西将过冬成熟的甘蔗,榨成汁,盛入缸中,然后用火熬,等到变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桶中凝结成黑沙糖。然后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质漏斗,用稻草塞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漏斗中,等黑沙糖结成块,再去掉稻草,用黄泥水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的缸中,漏斗黑砂糖就变成了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就和我们今天吃的白砂糖一样。
“黄泥水淋糖法”简单易行,不但产糖效果好,而且操作简单,制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中国一下子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制糖大国,制糖的工艺也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经过千年的历史,在与印度、西亚之间的不断交流和传播中,中国人终于完成了人类伟大的“制造甜蜜事业”!这是一部中国古代辉煌史,也是一部中外文化技术的交流史!
“黄泥水淋糖法”传回了印度,而对印度人来说,这几乎是一种最新型最先进的技术,印度因此把这白砂糖的叫做“cini”。后来,经过印度,白砂糖及其技术传到了欧洲。
但是,当白糖传到了欧洲的时候,人类的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开始了一部屈辱的近代史!
白糖改变了世界
在白糖制作技术没有传到欧洲前,白糖这种昂贵的东西只在药店里出售,并被认为能医治眼科病、胸科病、淋巴病和体液病。在英国,只有王室、贵族才能在生病时享用砂糖,蔗糖变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
当制糖技术传入以后,就彻底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在英国,白糖 “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人们开始习惯于在喝咖啡和喝茶中放糖,吃糖的习惯也成为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英国成为一个“吃糖大国”。英国吃糖的时尚又引领着整个欧洲,也影响了其殖民地和新大陆。白糖就成了最紧俏时尚的商品。但是欧洲又不产甘蔗怎么办?于是一场“罪恶的甜蜜事业”开始了,一场长达300年的重新构建世界商业秩序的序幕拉开了…….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17世纪中叶,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甘蔗。奴隶贩子把非洲黑人抢到手,再经过海运,前往加勒比海,卖给北美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白糖倒回欧洲,在欧洲高价卖了白糖,买枪支再卖到非洲,并换取奴隶。
这种跨界欧美非的“三角贸易”,头一次把三大洲连在了一起。后来,三角贸易还经营棉花,美洲成了种植甘蔗和棉花的基地,从美洲过来的船只不仅带来了白糖,也带来了棉花。这些棉花被运到曼彻斯特,这里就成了英国的棉纺织基地,于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历史进程迈入了现代工业文明时代。
英国就是这样通过贩卖黑奴、白糖、棉花,建立起近代世界贸易体系,英国成了世界上的“日不落帝国”,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转变。
正如 《拉丁美洲史稿》中说:“蔗糖在18世纪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样。”
中国人痛苦的回忆
川北稔在《砂糖的世界史 》说:“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
在19世纪之前,欧洲人“甜蜜的事业”完全是建立在非洲黑人的鲜血和痛苦上的。但是1838年,英国废除了殖民地的奴隶制度,甘蔗种植园黑奴自由了,没有了劳动力,怎么办?于是他们又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中国……
1846年,厦门开设德记洋行,亦称卖人行。西方种植园主用暴力和欺骗的手段,开始贩卖大量的华工,在华工的胸前打上烙印,以S﹑P﹑C三字分别贩卖到夏威夷、秘鲁和古巴的甘蔗园和制糖厂,史称“卖猪仔”。
一名黑奴的价格为1000元,而一名契约华工才400元,当时欧美人说:“在全世界上能为我们办事的人,没有哪一个超过中国人。最好趁着这一次季候风,派出舰队,到中国沿岸去掳掠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越多越好。”
中国华工物廉价美,因此,各国在汕头、澳门大肆掳掠华工。到二战结束,光卖到东南亚的劳工就达一千万。
在电影《黄飞鸿之壮志凌云》中,有反映欧洲人来中国贩卖人口的情节
而华工在契约期间的死亡率高达75%,平均劳动寿命只有5年。
华工们每天要高负荷劳动,吃着如猪仔般的食物,饿死、累死、病死的不计其数。孙中山的两个叔叔就是被卖到夏威夷再没有回来。
最骇人听闻的就是古巴炼糖厂,为了让白糖更白,加进了动物的骨头,当动物骨头不够时,居然把华工的骨头加进去。华工即便死后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摧残。
带着脚镣的甘蔗园的华工
中国人用智慧和技术给全世界带来了“甜蜜的感觉”,但这“甜蜜”却给海外华人带来了屈辱、灾难和死亡。
中国华工用苦难和生命创造了当地繁荣,像美国的夏威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白糖生产基地。所以,夏威夷华人很多,清末时,就成了孙中山的革命基地。现在东南亚的多数华人,也是百年前存活下来的华工的后代。
如今,当你再舀起一勺雪白纯洁的砂糖时,是不是感到沉甸甸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中国的制糖技术改变了世界,加速了欧美等国的历史进程,这现在看起来最普通的白糖,却承载我们民族历史上的辉煌和屈辱。
回顾历史,不忘昨天!《世界华人周刊》谨以此篇献给已故的季羡林老先生,同时也缅怀那些葬身异乡的华工,我们相信历史再不会重演!
评论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写留言”,即可参与评论
▼
【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版权所有,华妹编辑】
欢迎添加华哥微信(zglgag168)
欢迎分享
点击下面标题,可查看更多文章
▼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回复关键词【961】,送你一篇特别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