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29年,把脑瘫儿子培养成哈佛才子,这位中国单亲妈妈感动无数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全文2539字,读完大约3分钟
2016年的3月,一位名叫“丁丁”的29岁中国青年接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此之前,他在北京大学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业。
无论是北大还是哈佛,都是很多优秀的中国学子梦寐以求的名校,这位中国青年无疑受到了很多人的艳羡。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丁丁,这个今天就读于世界一流名校的青年精英,曾经是一个重度的脑瘫儿,甚至差点无法来到这个世界。
一个健康的正常人,能够考上北大和哈佛这样的名校已经算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了,为什么一个脑瘫患儿能够被两所世界顶尖名校先后录取?
当我们了解丁丁整个成长经历之后,我们最为之感动的,却并不是他的个人奋斗史,而是一位中国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他的成功,要归功于他那位厉害的妈妈。
1988年7月,丁丁出生在湖北武汉。他的出生是不被祝福的。
因为在他出生之前,由于一场医疗事故,还是个胎儿的他遭遇了宫内窒息,医生已经诊断出他出生之后“非傻即瘫”,医生冰冷而理性地建议放弃这个这个孩子,因为一个重度脑瘫的孩子足可以拖垮一个家庭。
脑瘫,是脑部瘫痪的简称,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有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姿势异常,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脑瘫儿童有智力障碍。
在中国,“脑瘫”有时候是一个骂人的词,用来讽刺攻击对方的智商和行为能力。
谁家要是有个脑瘫的孩子,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邹翃燕夫妇当时还很年轻,完全可以放弃这个孩子再生一个。然而,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母子连心,纵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弊得失,邹翃燕依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儿子。
中国有一句俗语,在此时得到了验证:”宁要讨饭娘,不要当官爹。“邹翃燕的丈夫决意要放弃这个孩子,在他看来,何苦为了一个非傻即瘫的孩子耗费心力呢?夫妻二人争执不下,丈夫下了最后通牒:如果非要留着这个孩子,我们就离婚,你自己养这个孩子吧。
可以想象当时的邹翃燕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助。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弱女子,竟然被丈夫逼着舍弃自己的亲生骨肉!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邹翃燕坚持留下孩子,她的丈夫不想后半辈子被这个脑瘫儿子拖累,毫不留情地离开邹翃燕,抛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在当今社会,一个单亲妈妈尚且步履维艰,更不要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了。邹翃燕当时的身份是一所幼儿师范学校的老师,一个月工资仅仅百元出头,独自拉扯儿子非常辛苦。
而且,与大多数脑瘫孩子的家长不同,邹翃燕并不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她坚信自己的孩子并不比别人差,只要精心教育一定会十分出色。
此时,不幸中的万幸出现了,丁丁的智力发育竟然没有落后同龄人太多,他的脑瘫主要体现在了运动神经的损伤上。他在运动上与正常的孩子相差太远,连基本的跑跳都很困难,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她除了省吃俭用把大多数积蓄都用于丁丁的康复治疗之外,在教育上对丁丁十分严格。
在美国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主角阿甘自幼与常人不同,他有严重的智力障碍。但是他的母亲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拒绝让他进入特殊学校,而是想尽办法让他和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
为了阿甘不被学校拒之门外,他的妈妈甚至忍受了校长的非分要求。
在阿甘的妈妈临终前,曾告诉他:但我注定要做你的妈妈,我就尽力做好。
有人把丁丁称为“中国版阿甘”,因为他与阿甘一样,有一位伟大的母亲。邹翃燕从来没有因为儿子身体与常人的差异而对他放松要求。她不遗余力地把儿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
首先,是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丁丁运动神经受损,所以不会使用筷子,邹翃燕就呵斥逼迫他必须学会使用筷子,即使年幼的丁丁为此十分遭罪。
由于疾病的因素,丁丁小时候根本握不稳笔,邹翃燕就手把手地教他,先从比较粗的画笔开始握,逐渐能够正常握笔写字。
在丁丁幼年时期,邹翃燕每天都逼着他读书认字,丁丁两岁就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认了一百多个字。
这种严格的教育模式,使儿童时期的丁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过,和一些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中国家长不同,在丁丁长大懂事之后,邹翃燕改变了“虎妈”的作风,开始和儿子平等协商很多问题。
在邹翃燕的教育理念里,如果想要培养出成功的孩子,有两个要点:尊重孩子和家长的自我成长。
孩子懵懂无知的时候固然可以用严厉手段,但是只要孩子长大,到了可以沟通的年龄,就一定要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邹翃燕也在不停地提升自己,她到处兼职做礼仪培训提升自己的收入,同时不断和儿子交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邹翃燕经常告诉儿子:“你的重点是学习,我的重点是赚钱养家,咱们到期末来比一比,看谁取得的成绩好。”在她的鼓励下,丁丁的学习成绩始终出类拔萃。
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在丁丁上学的时候,也曾因疾病遭遇歧视。由于他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运动,他的一些调皮的同学编着顺口溜嘲笑他,丁丁就算再坚强,也不过是个孩子,哭着给邹翃燕打电话说自己不想上学了。
一般家长遇到这种事要么愤怒,要么忍让,邹翃燕的解决方式却与众不同,非常值得借鉴。她直接来到了儿子的教室,在一个课间推心置腹地和学生们讲述了丁丁为何与常人不同。大多数孩子们的心毕竟是柔软而善良的,在此之后没有人再欺负丁丁了。
2007年,丁丁被北京大学录取。邹翃燕多年以来的含辛茹苦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然而她并没有停止对儿子的鼓励和教育,在丁丁研究生毕业已经开始工作之后,邹翃燕了解到儿子平时业余时间无所事事,她鼓励儿子继续学习新的东西,留学深造。
在申请留学的时候,丁丁不敢申请哈佛大学,因为觉得哈佛大学门槛太高了。关键时刻,邹翃燕在一次成为了儿子的精神导师,积极鼓励儿子申请哈佛大学。
2016年,丁丁顺利被哈佛法学院录取。
漫漫29年的时光,丁丁之所以能够由一个脑瘫孩子成长为哈佛大学的精英,完全是母爱创造的奇迹。
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句谚语:“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然而邹翃燕之所以能够把脑瘫的儿子培养得如此优秀,依靠的不仅仅是无私的爱,更是成功的教育理念。“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她没有一味地溺爱自己的孩子,而是让他从小自立自强,树立起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成功之路打下基石。
这样的母爱,既无私,又理智,更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的一个缩影。
当我们为邹翃燕的母爱点赞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所有的母亲点赞!
评论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写留言”,即可参与评论
▼
【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版权所有,华哥编辑】
欢迎添加华哥微信(zglgag168)
欢迎分享
点击下面标题,可查看更多文章
▼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回复关键词【925】,送你一篇特别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