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喆被抓和程序员之死:在中国,为什么这些人的婚姻,会变成地狱?丨原创

2017-09-15 方小小 世界华人周刊

华哥说

8月31日,榆林一名产妇因疼痛难忍要求剖腹产被拒跳楼;9月7日,创业者苏享茂跳楼自杀,留下遗书称被“毒妻”陷害而死;前天,去年曾引发轩然大波的王宝强离婚案又有了新进展,涉案人宋喆被抓,各地网友纷纷发来贺电。


这三起事件貌似各不相干,不论悲喜,却都是中国独具特色婚恋观的产物。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方小小

全文2745字,读完大约5分钟



被金钱绑架的中国男性

苏享茂遗书曝光,婚前为女方一共花了1000多万,而王宝强前妻马蓉手中也掌握着离婚前整个家庭的存款,并涉嫌婚前财产转移,这其实都是中国男性在走进婚姻前后所承担物质压力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从古至今娶妻都是要花钱的,而到了现代其金额之大更是令人瞠目。一份“中国娶妻排行榜”显示:娶妻成本排名第一深圳,房子、车子以及婚礼前后谈恋爱期间的花费,林林总总算下来,合计需要208.2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男人不吃不喝工作29.5年。


在网上,也常常出现关于彩礼的奇葩而无奈问题:“该不该找男方要一百万的彩礼?”“结婚前向富有男朋友要十万彩礼过分吗?”“女朋友朝我要十万彩礼,我该怎么做?”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婚恋观从古代的“郎才女貌”变成了“郎财女貌”: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爱她,就将钱交给她”也成为最好的“爱的代言”。



这也使中国男人特别怕过节,圣诞节、情人节、七夕节、妇女节……通通成为需要对女人有所表示的消费节。如果男人拒绝承认和满足这种由商家的促销活动建构的新型节日,女人就有理由说,男人不爱她。如此一来,商人和资本体系通过完美洗脑一部分女性,便成功绑架了中国男人的钱包,并促使他们出卖更多的劳动价值。


由此就出现了很多老外所不能理解的,“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街拍画面,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男人也许脸都顾不上洗就忙着去挣钱了,而很多中国女人为了拴住老公的心,钱都拿去买面膜做健身了。


甚至,中国人戏谑地将生女儿称为“招商银行”,生儿子称为“建设银行”。美国经济研究所调查显示:在中国,29.8%的家庭表示存款是为了儿子结婚,而为了女儿结婚存钱的家庭只有18.3%。



在教育方面这种观念也表现的赤裸裸。“男孩要穷养,女孩得富养”,就为培养男孩的战斗力,长大了可以直接放出去厮杀。


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男人的健康以及寿命。华尔街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男人正走向死亡》的文章,指出:“在这场世界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经济繁荣之下,劳动年龄男性却连‘活着’都成问题,这个令人沮丧的消息来自中国。”“根据前不久中国保监会更新的死亡率数据:在截至2013年的10年间(这已经是公布的最新数据),41-60岁中国男性的死亡率增长了12%……而同期其他年龄段及女性群体的死亡率总体上则有所下降”。


记得有一个关于贫困山区放羊娃的笑话。


有人问山坡上一个放羊的男孩子,为什么不上学。男孩说,“要放羊”。“放羊做什么呢?”“卖钱”“卖钱干什么呢?”“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呢?”“ 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呢?”“放羊。”……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男人有几个不是我们在嘲笑的“放羊娃”?一辈子都在忙赚钱。



“丧偶式育儿”与纠结的职场女性

然而,面对乖乖将工资上交的丈夫,很多中国女性并不满足,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古老的婚恋观念在男女走入婚姻殿堂后也进一步呈现出来,女性在外工作的同时,依旧在家务劳动中扮演着主力军,甚至承担着“独立”养育子女的任务,以至于,“丧偶式育儿”成为不少中国家庭的常态。


前阵子,有媒体曝出辽宁一位妈妈独自在家带孩子,死去三天后才被发现,而孩子的父亲则是从旁人口中才得知妻子离世的噩耗,由此可见女人平时在家中的角色与“单亲妈妈”没什么两样。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对29个国家男性分担家务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与韩国、日本和印度一同成为男性帮忙做家务时间最少的几个国家。其中,中国男性每天在照顾家人、购物和家务活上花费的时间只有91分钟,远低于调查得出的134分钟的平均时间,仅高于韩国(45分钟)、印度(52)和日本(62分钟)。具体来看,中国男性投入到打扫或洗衣服等日常家务的时间为48分钟,而在相同的事情上,中国女性则每天投入了155分钟。


由于中国家庭主妇比例较低,大多数中国女性像男人一样需要工作。调查显示中国女性每天的工作时间为291分钟,排名第一。如果将有偿劳动和无偿劳动加起来,中国女性每天要比男性多工作44分钟。。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数据还显示:中国18- 64 岁女性在业率为71.1%。2016年世界劳工组织的统计表明中国人的劳动参与率高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超过75%,远超56.2%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意大利(58%)、希腊(60%)等发达国家的男性劳动参与率还要高。



男女烦恼各不同的“恐婚族”

前不久,知乎、微信上流行一个话题: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中发呆?从回答来看,有人竟然常常一个人在车里待上半个小时之久。这样的家庭,分明是让人却步的地狱?何谈温暖港湾。


对男性而言,珍贵的爱情和婚姻变成了“真贵”,他们从接触爱情到走进婚姻逐渐被金钱绑架:单身时要攒钱买房子讨老婆,结婚后要为家庭开支未雨绸缪,有娃了还得考虑孩子的教育费用。身边曾有单身男士这样抱怨:“彩礼房子车子票子就像国民党接收日伪财产,就差五子登科,哎,还是去泰国做手术去吧,一变解千愁”。


对女性而言,很多人则是对婚后生活状态改变的担忧,她们害怕自己婚后很有可能变女仆,需要独立承担大部分家务,独立带孩子,面对复杂的婆媳关系等等。对于孕妇跳楼的新闻,更有女性评论:“现在跳楼,比之后带着孩子跳楼强”。“别看怎么生自己做不了主,将来养孩子却是自己一个人承担。”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特殊族群:恐婚族。一份《“80后”、“90后”中国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91%的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件压力很大、很麻烦的事。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而在针对受访者婚恋状况的调查中,65%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处于单身状态,在身边剩男剩女数量问题上,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剩男剩女处于多数状态。



刨根问底,中国式婚姻正发展到一个中西文化混合交融的阶段。一方面,传统婚恋观尚未退场,比如男人需要挣钱养家,而生育以及抚养子女长大、照顾家庭依然是女性的天职所在。而另一方面,“男女平等”的思想又在中国得到空前发展,中国女性正在用数据事实告诉世界:在中国,女人确实,甚至不仅,能顶半边天。


说起来,恐婚族的苦衷不难理解,看看跳楼的孕妇,猝死的“丧偶妈妈”,再想想自杀的创业者,离婚的王宝强,步入中国式婚姻,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婚姻,在中国当下,常常不是男女“共赢”,而是“双输”。真是可悲,又可笑。


不过好在,在中国社会,不仅仅是这些关于婚姻的坏消息,很多男男女女至今小日子过得很幸福。


其实,关键在于,面对当代中国社会流行的“婚恋观”,你是否有勇气去打破它?


欢迎转发分享

【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版权所有】

华哥(zglgag168)编辑

近期相关文章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世界华人周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征稿、征集写作线索
投稿邮箱:wcweekly@yeah.net
回复关键词“投稿”查看详细说明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