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封来自德里的信,道出印巴关系的真相丨原创

2017-10-16 何岸 世界华人周刊



华哥说

从1947年印巴分治,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双方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那么,这对曾经一家的邻国之间,真实面目究竟如何?且看一封来自印度德里的信……

作者: 何岸

全文2282字,读完大约4分钟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最美丽的使馆大道,澳大利亚驻印度高级官员公署和巴基斯坦驻印度高级官员公署中间有一条通往尼赫鲁公园的小道。这条小道靠近巴基斯坦公署的一侧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为前往巴基斯坦探亲的巴基斯坦人代写家书的写手走廊。


代人书写家信在德里是一门老行当,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代写家信这门手艺术日渐式微。对于一个发展速度位列世界前茅的大国之都,新德里的节奏已经不再属于传统的家书代写人。这里的年轻人是华为、小米甚至VIVO的拥趸。


然而,在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高级公署之间的这条写手走廊却方兴未艾,只要经过这条小道通往尼赫鲁公园,你总会遇见一群坐在写字桌前,或敲着打字机、或代人手写家书的代写人。


  • 有故事的打字机


他们是专门为每日前来巴基斯坦高级公署办理签证的巴基斯坦人帮填签证、代写家信的传统代写人。受教育水平影响,不少在印的巴基斯坦人不会书写,而每日前往高级公署办理签证的巴基斯坦人数量很多,特定的两国关系和社会背景成就了这一传统行当的继续存在,也成为德里使馆大道上一道独特的走廊风景。


  • 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驻德里高级公署之间的写手走廊


与隔壁的澳大利亚高级公署和街对面的美国驻印使馆相比,巴基斯坦高级公署虽然位置优越,但建筑外观和周边绿化显然受双边关系影响,泥路、老树和年久失修的外墙……外观形象给双边关系现状作出了定位。虽然如此,但有了这条熙熙攘攘的写手走廊,巴基斯坦驻印度高级公署反而成为使馆大道上极具特色的所在。


  • 飞鸿指尖敲


每个国度都会在驻在国经营自身的外在形象,例如意大利驻新德里的使馆就位于闹中取静的巷子内,爬满墙壁的粉黄相间的三角梅,将文艺复兴的艺术气息烘托的淋漓尽致。俄罗斯驻新德里的使馆则用的是夺目的红场红色外墙,让过往的车辆行人过目不忘。


如果不是和同事相约去尼赫鲁公园晨跑,或许我永远也不会注意到使馆大道上其貌不扬的巴基斯坦高级公署边这条隐秘的写手走廊。透过这条尘土满面的写手走廊,仿佛可以一窥微妙的印巴关系。


  • 家书抵万金


外交场合也罢,竞技场上也罢,独特的边境升降旗也罢,感人落泪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和《我滴个神哪》也罢,剑拔弩张的两国关系和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民间往来,才是这对邻国之间的真实面目。


  • 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剧照


  • 电影《我滴个神哪》剧照


对于人类历史上血腥杀戮的“印巴分治”事件的描述,各种历史文字和影像材料已经不胜枚举。随着蒙巴顿、甘地、尼赫鲁和真纳这些亲历者的辞世,印巴分治这一南亚次大陆上的巨大创伤对于多数异国人而言已经疏远,但是横亘在当地民众心中的伤痛却远远没有平复。


作为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撤退时根据“分而治之”的思想,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印度被分成了3块,其中一块就是现在的印度,另两块是巴基斯坦。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东巴变成了孟加拉国,西巴成为了现在的巴基斯坦。蒙巴顿勋爵还留下了一个印巴之间的长期存在的矛盾——克什米尔问题。


  • 印巴球迷之间的友谊


  • 印巴国旗纪念品


据1948年英国当局估计,“印巴分治”引起的教派仇杀造成50万人死亡,无家可归者达1200万人。这场被英国人赞美为“不流血的革命”的“印巴分治”,造成的人口死亡和物质损失,可能比内战更大。印巴分治就这样在血流成河的宗教仇杀中完成了。它所形成的巨大阴影始终笼罩着印、巴两国关系。不管两国外交关系如何发展,终究难以弥合遭到重创的民族心理。


  • 印巴民间友谊


蒙巴顿勋爵的“杰作”彻底改变了南亚乃至亚洲的历史版图和地缘政治。60多年过去,亚洲相关国家间的博弈与交往依旧因循这这条“分而治之”的思想路线。对于60年前的那场屠杀、以及后来的数次印巴战争,笔者亲历了印度媒体界的种种反思与剖析。对于印巴两国人民而言,没有什么国际政治能够比这场记忆以及三次印巴战争更令人瞩目的事件了。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巴关系依然是跌宕起伏,时紧时缓。印巴两国首脑之间的偶尔互动作秀、印巴边境的种种交火示强、两国境内此起彼伏相互指责的恐袭事件、两国与世界列强间的合纵连横……印巴关系成为构成亚洲政治版图的重要一脉。


  • 边境升降旗仪式


剑拔弩张也罢,核竞赛也罢,出人意料的外交作秀也罢,都一切遮掩不住这块土地上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民间往来。笔者认识的一位家族都在巴基斯坦的德里商人,他们家的血脉亲情就因为蒙巴顿勋爵的“杰作”而生生分裂在国境两边,成为那些描写民族伤痕的“分治”电影中及其普遍的家庭案例,这样的案例在德里、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内不胜枚举,回忆其分裂与战争造成的家庭创伤,这位商人不禁悲从中来。国境线可以根据集团利益划下,血流成河的现场可以冲洗,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人生还得向前看。在德里使馆区,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高级公署之间的这条写手走廊,就成为大时代和大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缩影。


回到代客书写这门老行当,对于德里而言,除了澳巴公署之间的这条代写走廊,其实还有一些新型代写公司的出现。安吉特•阿努布哈夫所办的印度手写信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专门代人手写信件。公司生意不错,迄今已代写数千封“私人定制信件”,其中大多数是情书。用阿努布哈夫的话说,现在,大家发电邮、发脸书,但难免显得冷冰冰的,“人们需要借助我们饱含深情的手写信向他们最亲近的人传达爱意。”



在印度,像阿努布哈夫这样提供“定制信件”的初创企业还有好几家。客户通过电邮告知信件的大致内容,写手可以用英文、印地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等语言书写信件,有的严格按照客户的原意手写,有的则可以自由发挥润色,写好后经客户认可再寄出。


一份手书,一条走廊,一段民族辛酸往事,一曲温情涌动的歌……这就是德里来信背后的意义。


作者简介:何岸,70后,英国文学硕士,常驻印度使馆工作,任一秘外交官。


欢迎转发分享

【版权归作者所有,华哥编辑】

近期相关文章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世界华人在周刊》万元海外留学/生活故事征文开始啦~~
即日起,写下你最想说的故事吧!
详情请见风向,我在海外那些年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方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