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盘番茄炒蛋背后,是中国人的三个生活软肋

2017-11-02 拆叔 世界华人周刊



华哥说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讲究吃,从吃饭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很多很多美食之外的东西来,比如今天席卷朋友圈的一盘“番茄炒蛋”,有人看到了“爱”,有人看到了尚未断奶的“妈宝男”,还有人看到了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盘番茄炒蛋的背后,还牵扯着三个中国人的生活软肋。

作者:拆叔

来源:拆叔(ID: ChaiTalkingShow)

全文2472字,读完大约4分钟



一大早发现微信朋友群被一段视频刷屏: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大致情节如下:一个男生在海外留学,参加同学聚会做番茄炒蛋,于是打电话向母亲求助,半夜父母爬起来为他录视频演绎番茄炒蛋……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走心的微电影,戳中了很多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也戳中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泪点,因为大部分中国孩子都有这样的体会:长大之后,父母常常如接圣驾般等你的消息,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就如同接到圣旨般不敢怠慢,于是才会有如此催人泪下的视频,绝对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这有点不正常。


坦白讲,堂堂五尺男儿不会做番茄炒蛋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刚刚走出家门,独立不久,之前没怎么做过饭。但关键是思维方式,不少网友表示:番茄炒蛋的做法如果在网上查,可以查出一堆来,可偏偏不少中国孩子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找妈,哪怕远隔千山万水,十二小时的时差。



而很多中国父母也绝对配合,绝不会挂电话说:“我在睡觉,你就不会自己上网查?”,而是半夜一骨碌翻身爬起来,亲自下厨,精心做成视频为儿子演绎……这还不算完,还得静候佳音,否则就无法安心入睡……这大约就是传说中的情感默契。



忘了有回说起什么,在微信上和一个小伙子聊天(一个挺帅挺可爱,一米八几的年轻人),谈到了叠被子,他骄傲地说:“俺从来也不叠被子,俺妈说将来等俺结婚了让俺媳妇叠。”


当时就非常严肃正经地告诉他:“现如今,不会叠被子是很难找到媳妇的。”


因为很可能你媳妇也不会叠,人家小时候也是被爹娘捧在手心里,当“小公主”养大的,一心想着找颗大树替她遮风挡雨。


搞不好俩人结婚后,双方父母都争着抢着要跟过来,当老妈子天天追在后面伺候才放心。


再比如自己的小侄子上小学时,有天偷偷带了香喷喷的糖炒栗子到学校,结果发现居然吃不到嘴里,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剥……平时吃的都是妈妈亲自剥好的,他只负责张嘴就好了。


于是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变成了这样你侬我侬,腻腻呼呼,琼瑶剧般的情感大戏。



从而导致了以下三个中国人的生活软肋:


1、婆媳关系日益恶化。


在网上随便转转,就会发现“怨妇”特别多,以抱怨老公和婆婆为主。比如夫妻半夜睡觉时婆婆进去给盖被子,老公把家里的钥匙擅自给了公公婆婆,老公“愚孝”,是他妈的听话乖宝宝,婆婆三天两头插手小夫妻的家务事,不是催着要孩子就是催着要二胎……更有甚者,婆媳间争风吃醋,把男人夹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矛盾升级,就有了这样的人间惨剧:“老人帮儿子带孩子遭埋怨抱着孙子跳楼”,注意,这是已经发生不止一次的新闻标题。


2、年轻人离不开父母


很多年轻人明明已经成年应该自立,可一谈起买房,结婚,生娃……没有一件事情不是需要“家里”赞助的。所谓的“家里”,其实就是父母。估计全世界再没有被中国父母更累的家长。除去负责供孩子读书,还负责准备房子首付、彩礼、嫁妆……子女生孩子时不仅要掏钱,还要负责免费照看直到上幼儿园。


网友评论


如果万一做不到,则有可能成为一辈子的把柄,不妨听听有多少网友吐槽抱怨:“我们结婚,他家里没掏一分钱!”“我生孩子,爷爷奶奶只给了几百块钱的红包!”“孩子从生下来就是我自己带大的,他家什么忙都帮不上!”“结婚时连几万块钱的彩礼都拖欠……”


事实上,我们这个以“孝道”而闻名的民族,目前很多中国老人的地位就是这样的。辛苦劳累一辈子就为养孩子,等孩子长大后还要负责给他们买房,结婚,上赶着要去照看孙辈,然后自己的地位一不留神也就成了“孙子”。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词语:啃老。


3、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依赖严重


身边一个朋友,是个孝子,常常跑很远很远的路,不为别的,就为去看他妈一眼,因为母亲每天都在盼着“这一眼”。所以哪怕工作再忙再累,他都会去,哪天万一没去就心生内疚。


一日,朋友加班忙,手机静音状态,没听到母亲的电话,事后他发现,妈妈正在打电话到处找他,他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打过去才发现,其实只是:“找不到你,所以妈有点着急了。”


网友评论


孩子小时,也常常会看到中国妈妈对着孩子撒娇:“等妈老了,你会不会常来看妈啊?”“将来你结婚后,会不会把妈妈接过去一起享福啊?”“将来让妈帮你带孩子好不好?”


从而父母在潜意识里就为孩子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时刻敲打着孩子:“天底下我最爱你,你可别忘了我。”


可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本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当老人的幸福完全捆绑在孩子身上时,对两个当事人其实都是灾难。那就意味着有一双眼睛时时都在期盼着你,分分秒秒在等待你的陪伴……这种爱无疑对孩子而言就成了一种无形的枷锁和负担。


由此可见,中国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就在相互欠债,父母欠孩子诸多,得一点点还,到十八岁甚至长大成家后都远远不算完。


中国孩子打来到这个世上也开始欠债,而且是一笔永远都还不清的情感之债。视频中那个男生,在接受了如此情深义重的番茄炒蛋后,又让他怎么吃得下饭?怎么开开心心地放下那份“母子情深”,轻松自如地去和同学谈笑风生?



甚至,这份“番茄炒蛋式的心理阴影”(请原谅我这么说)会一直笼罩在他以后的日子里,横插在他未来的家庭生活中。每当发生家庭矛盾时,他很可能会反复提醒自己和妻子:我父母他们特别特别爱我,为了我付出的太多太多,甚至大半夜给我做番茄炒蛋……


可没准他太太也有类似的经历。


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中国家庭永远都是大家庭,不是一家,也不是两家,而是三家:一对小夫妻,带着各自的原生家庭,在现实生活中矛盾重生,六个人焦头烂额,磕磕碰碰,一点都不和美,谈不上任何圆满,单单为除夕夜在哪家吃饭就可以年年闹别扭,斗智斗勇。


所以,在此提醒诸位:这种中国父母的爱心泛滥,以及中国式的,浓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亲情纽带,是不是也该往回收一收,适当克制一下?


欢迎转发分享

【版权归作者所有,华哥编辑


长按 识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选购


近期相关文章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方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