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

2018-02-17 世界华人周刊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

— 回复 晚安 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这首小诗,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

来源:CCTV经典咏流传(ID:cctvmxhct)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025zpfx2f&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首20字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我觉得这群山里面的孩子身边所拥有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可是他们却有着最纯真的爱。”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于是,种子种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


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



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省石门坎,2年的乡村教书时光对他们而言是快乐的。


因为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而对于孩子们来说,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幸运。



梁俊骨子里的文人风骨让他坚信: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于是,他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一首一首把它记录下来。



“我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


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找到生命的价值,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


我觉得这个比我们的外表重要。”


“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不能教他们一辈子,起码要让孩子们想我的时候,能够唱出这首诗”。



梁俊老师怀揣着这一信念,为大山中的孩子们谱写了一本最棒的教材,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所说:因为有了梁俊老师,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也深受触动,“平凡而卓越,才是教育的根本,而艺术也要做到平凡而卓越,才是艺术的根本方向。”



听到梁俊的故事,《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曾宝仪为之动容,“花开得不大,但光彩一点都不比牡丹弱,梁老师能选中这首诗给孩子们唱,是用心、用情的。”



除了《苔》,梁老师在2年的支教生涯中,为孩子们带来了100多首诗词,其中50首谱成曲,在大山里回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唱着诗歌的梁老师和孩子们,其实并没有音乐基础,却唱出最动人的旋律,让专业歌手庾澄庆热泪盈眶, 让亿万中国人成为知音。


曲虽扬,声不息,《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在短短数分钟内,让这首《苔》的传播度超过了300年总和,乘着音乐的翅膀,它还将流传到更宽广更久远的地方,这正是《经典咏流传》的使命,发掘浩瀚经典里的璀璨明珠,让它们穿透历史,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


让更多人看到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的“梁老师”,也有很多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们,像歌里唱的那样,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为什么只有二十个字的一首小诗,却听得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因为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


就像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的那样,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版权归作者所有 华哥编辑


周刊推荐【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华哥诚邀您加入世界华人周刊作者群!

希望您是周刊读者、有成熟写作经验、了解新媒体。

勾搭华哥微信 zglgag168

马上入伙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方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顺手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