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夜读 | 孩子精神倦怠或许并非偷懒!精神疾病离青少年并不远!

文明江西 2024-01-05



今天(10月10日)

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

频发引起社会关注,

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

有些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




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有哪些表现?



“我的情绪有些不对劲”


高一下学期,小明发现自己有些不对劲,情绪忽喜忽悲,仿佛坐上了“跷跷板”。精神亢奋,课堂表现活跃,能不知疲倦地刷题刷一整天,数学成绩从120分提高到140分。


有天他突然想学口琴,立马买琴搜教程,每天练习。夜深人静时,室友都已经入睡,他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坐在阳台看星星看月亮,脑海里天马行空地闪出很多念头,睡眠时间不到三个小时。


可是,高涨情绪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被低落的情绪取代。小明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夜晚难以入睡,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让他白天无精打采,成绩一落千丈。小明开始“讨厌现在的自己”,甚至动了自我伤害的念头,最严重的一次被送到医院救治。


在学校心理老师的建议下,小明的母亲带他去医院做了系统的检查,最终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这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因此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症’。”医生分析,小明的表现前半段是明显的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敏捷。而后半段是典型的抑郁发作,有明显的“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思维迟钝”等抑郁症临床表现。


“你就是想偷懒,故意装病”?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也公布了一个案例:


“他们总是认为我是在偷懒,逃避困难,装病,要我克服困难,要坚强。可是我实在是无法忍受了,多次都想跳楼轻生,但是一想到他们养我这么大,我又不忍心这么做,所以就瞒着他们,过来找心理医生。”


这是初中二年级的小芸(化名)瞒着父母偷偷前往心理门诊,对医生说的一段话。经过心理医师的临床访谈及心理测评后,小芸被诊断为重度青少年抑郁症。


心理医生联系到小芸的父母,并将小芸的病情告诉他们,父母却很生气,不认为小芸患有抑郁症。经过医生耐心解释,父母终于同意小芸接受心理治疗,而小芸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近年来,

官方出台一系列政策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压力和亲子关系的变化,近年来,青少年精神疾病特别是情绪障碍呈上升趋势。2021年10月10日,“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青少年常见的外向障碍包括多动及注意力缺陷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内向障碍包括焦虑症、忧郁症等。


2019年底国家卫健委、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也明确指出关注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的紧迫性。


通过持续开展系列心理健康促进活动,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度、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广度,引导广大儿童青少年更加关注和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2020年,国家卫健委官网曾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



其中关于青少年,方案提出: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2021年11月,“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一路冲上热搜,2.5亿的阅读量相当引人注目。

彼时,教育部在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的答复中明确提到,“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育心”工程

家校社须协同发力




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来说,身心健康,缺一不可。教育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来源,也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积极力量。进一步实施“育心”工程,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家校社协同发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接受采访时曾强调:“任何人有心理问题都是正常的,心理问题不是少数孩子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委会秘书长李新影表示:“2012年,教育部就已经提出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每个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工作力度是不一样的。”


她经常到全国各地调研,发现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普遍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的培养上都非常到位。但全国还有很多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一味抓学习成绩,让学业竞争白热化,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刘翔平发现,不少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源于家长期望值过高。一些家长追求完美,拿着一个模具在套孩子,不能接受孩子的缺点。如果孩子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家长就会给压力,甚至挖苦、讽刺。


此外,现在教辅机构、电视节目、网络营销等很多媒介在散布焦虑,通过贩卖焦虑获取流量,家长很容易受影响。对此,李新影强调:“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焦虑。一定要避免把焦虑传导给孩子,给孩子造成不利的成长环境。孩子只有在放松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在刘翔平他看来,对心理问题,不光要强调治疗,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一些机制,比如,做好事能得到支持和鼓励,不追求物质主义,缩小贫富差距,公平公正,减少内卷。“社会的力量很重要。建构和谐社会,让人们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互相关爱,尊重彼此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这些都有益于心理健康。”







公益广告




为了能第一时间收到“文明江西”推送

大家记得把“文明江西”设为“星标★”


热点视频推

↓↓↓



推 荐 阅 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最好的妈妈,60分就够了”:别等孩子长大,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刻在骨子里的教养,都藏在这些细节里

来源:民生周刊

本栏目编辑:李亚男

责任编辑:汪增泽


                           您在看就点这里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