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泰蓝为何能成为紫禁城“镇殿之宝”

大国非遗 中国工艺美术交流中心 2024-03-30

收藏界有句话,“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可见景泰蓝地位不凡。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瓷器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元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象耳炉,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

 

由于景泰蓝流光溢彩、极度奢华,一直以来都是皇室御用的工艺品,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景泰蓝都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在宫里的地位。

 

对于景泰蓝的起源,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是,景泰蓝起源于我国。证据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就已经嵌有珐琅釉料;河北满城县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上也用珐琅作为装饰。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越王勾践剑》

 

而另一种说法是景泰蓝工艺在元朝出现。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俘虏了一批西亚的能工巧匠。阿拉伯地区的金属胎珐琅制品便这样传入中土,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快掌握了这门制作技艺,并结合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技法,几经改良,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此时,珐琅的译名有十几种,如“佛林”、“佛郎”、“发蓝”等。

 

明宣德铜胎掐丝珐琅云龙纹龙大罐

 

景泰蓝的起源虽然没有“定论”,不过,明代宣德年间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达到了顶峰,这是业界公认的。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

 

明宣德錾胎珐琅缠枝莲纹盒

 

明景泰年铜胎掐丝珐琅狮戏球纹藏草瓶

 

清朝皇室对景泰蓝的推崇与明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设的造办处部门中设置“珐琅作”, 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金属珐琅器。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子孙万代

 

此外,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和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先后两次下旨烧造大型掐丝珐琅佛塔,每次烧造6座。这12件巨大的佛塔分别陈设于紫禁城东北的梵华楼与西南的宝相楼内,其高度相同而形制各异。这12座雄伟的珐琅佛塔需要众多工匠进行纷繁的工艺协作,工程庞杂,作为空前巨大的珐琅精品,其显示了乾隆年间殷实的国力和高度成熟的珐琅工艺。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大佛塔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600岁故宫公布“庆生”展览计划!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多少秘密?


景泰蓝:复兴宫廷时尚·传承国礼荣耀


“中国的十大镇国之宝”,你知道都有哪些吗?


中国收藏史上最贵的瓷器,都在谁的手里?


马未都收藏的十件顶级藏品


是谁在收藏景泰蓝?你绝对想不到


北京峰会上的张同禄大师景泰蓝《宫灯葫芦》



 


感谢您的阅读

和我们一起分享艺术和生活的喜悦



本文由中国工艺美术交流中心整理报道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供参考交流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传承华夏文化精髓 

弘扬传统工艺美术


提示长按"中国工艺美术交流中心"↑免费订阅

欢迎小伙伴们投稿或推荐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