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景泰蓝
景泰蓝是北京所特有的一种工艺品。它富丽堂皇,珍贵典雅,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深受人们的喜爱。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朝鲜邮票:金日成接受邓小平礼物雕花景泰蓝大瓶
传说在数百年前,有一次皇宫失火,金银器皿和宝石被烧成一种五彩六色的结晶体。当时的皇帝传旨命工匠们仿制。因为这个传说,也有人把景泰蓝叫做“奇宝烧”。
事实上,景泰蓝釉料的确是用各种矿石和不同金属烧炼而成。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经过七、八次的反复烧结。这种工艺技法在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达到高峰,不仅数量多,而且技艺娴熟,大多采用晶莹夺目、质地纯真的蓝色釉料,景泰蓝由此得名,并一直沿袭至今。清朝末年,北京景泰蓝工艺在海外逐渐闻名,
1904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解放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重放异彩。现在,品种规格已达到一千多种,数量增加上百倍,成为出口免检的优质名牌产品,源源不断销往五大洲。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
景泰蓝的制作精细复杂,需经过设计、制胎、烧焊、掐丝、点蓝、磨光、镀金等工艺。设计工艺包括造型、纹样、色彩以及衬底;制胎工艺是以人工用铁锤把紫铜片锤打成各种形状;掐丝工艺则要求艺人们用镊子把紫铜丝掐掰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然后蘸中草药(白芨)粘在铜胎上。
新中国邮票特13(18-12)中表现的,就是这道工序。票上一个老艺人正在指导青年艺徒学技术,工作案上摆放着景泰蓝制品和泡着中草药的小磁盘。艺人们手拿镊子,正在把掐掰出来的一朵朵丝花均称地粘在铜胎上。景泰蓝的点蓝工艺,是把各色釉料填入丝纹空隙处,用高温反复烧结;磨光工艺是为了使产品晶莹滑润;最后是镀金工艺。经过这一些列工艺,一件造型独特、图案新奇、釉彩相映生辉的景泰蓝就诞生了。
1978年发行的T29(10-6)邮票,是以景泰蓝制品《孔雀壶》为图案。这件作品从造型、纹样、色彩到加工都达到高潮的水平,是建国以来景泰蓝工艺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美观实用,壶的整体是由孔雀夸张变形而来,别致生动;壶嘴以孔雀的头颈为原型,用传统的鱼鳞锦纹和创新的羽毛锦纹装饰;荷叶形的壶口及壶盖、底足上,都布满美丽的装饰,线条流畅,耐人寻味。尤为巧妙的是,顶端盖钮的造型是两只金属雕成的开屏状小孔雀。彩釉以珊瑚红为主调,衬以蓝绿、黄金,色泽和谐统一。邮票设计者把孔雀壶安排在黄色的衬底上,清新、典雅、华贵,充分显示出我国景泰蓝艺术的高超水平。
2009年,世界集邮展览在我国洛阳市举办,国家发行的2009-7(2-2)J邮票,图案是景泰蓝传世珍品掐丝珐琅缠枝牡丹纹藏草瓶。该瓶为清代晚期景泰蓝作品,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瓶上用彩釉画出的牡丹花,有很强的立体感,在我们的视觉中它是明显凸起来的,有含粉带脂、色彩香软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光反射的原因。缠枝牡丹纹是明清时期盛行的一种装饰纹样,画面上牡丹枝茎缠绕,呈连续的波状线,枝茎上填以花叶。缠枝牡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此瓶通体以黄色彩釉为地,饰彩色缠枝双犄牡丹花四朵,间饰红蝙蝠。按我国吉祥寓意的习俗,蝠与“福、富”谐音,所以人们很早就喜爱把蝙蝠作为吉祥物用于装饰艺术中。缠枝牡丹和蝙蝠绘在一起,寓意“洪福富贵,连绵不断”。此瓶肩上盘有蟠龙两条,是帝王威神的象征,也是宫廷御用景泰蓝珐琅器的特征。
2013年4月2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编号为2013-9《景泰蓝》特种邮票1套6枚,该套邮票取材6件元、明、清时期的景泰蓝顶级珍品,它们分别为缠枝莲纹鼎式炉(元代)、出戟花卉纹花觚(gū)(明)、天鸡尊(清)、缠枝莲纹多穆壶(清)、兽面纹提梁卣(yǒu)(清)、缠枝莲纹直颈瓶(明),原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宫旧藏: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
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
缠枝莲纹鼎式炉是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
出戟花卉纹花觚(明)胎体做工精良细致,材质均匀,器型优雅,外壁通施掐丝珐琅装饰,颜色鲜艳夺目,身填天蓝色底釉,上绘五彩缠枝莲纹,中托莲花,其颜色对比强烈。
天鸡尊(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神异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缠枝莲纹多穆壶(清)是蒙、藏少数民族盛装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情。清代满族亦以此盛装奶茶,乾隆年间曾以多种工艺进行仿制,有瓷、银、漆器等质地,但在装饰上又融进了汉文化的元素,因此粗犷、柔美兼具,一般都制作得十分考究。卣为商代盛酒器。
兽面纹提梁卣(清)造型仿古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细致,无论掐丝、釉色还是磨工、镀金等,都足以反映出清中期掐丝珐琅工艺水平之精湛。
缠枝莲纹直颈瓶(明)通体以浅蓝色珐琅为地,饰掐丝填红、宝石蓝、黄、砗磲(chēqú)白等色珐琅釉的缠枝莲花纹。足内镌刻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此直颈瓶造型庄重,所施珐琅釉质地细腻,色彩纯正。整套邮票很好地表现了景泰蓝器物的丰富色彩与质感,精致逼真。
在方寸中展示国宝神韵,传承中华文化。
2006年景泰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的景泰蓝,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
关注“中国工艺美术交流中心”,获取更多资讯~